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辅助应用社区综合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社区处于稳定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社区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FVC、FEV1及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治疗期间辅助应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水平具有显著意义,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社区综合管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常见的肺部疾病,于中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诱发因素主要为感染以及粉尘,可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支气管黏膜中发生炎症水肿[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后患者承受着较大痛苦,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同时因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复杂,短期住院治疗难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在患者出院以后未得到相应指导会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下降、病情失控,可能会再次入院治疗[2]。为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处于恢复期时加强护理管理,采取有效的指导措施,监督患者正确、规律的自我管理以及康复锻炼,对于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评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处于稳定期时应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社区处于稳定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男37例,女14例;年龄60~76岁,平均(68.15±3.14)岁;病程3~10年,平均(6.24±1.29)年。观察组男39例,女12例;年龄61~76岁,平均(68.29±3.24)岁;病程3~9年,平均(6.32±1.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均处于恢复期;(2)未见其他类型肺部疾病;(3)精神状态以及认知功能正常;(4)临床资料完整;(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6)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心脑血管疾病;(2)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3)具有酒精以及药物滥用史;(4)临床资料缺失;(5)研究中途退出。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告知患者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发放疾病健康宣传手册,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详细讲解,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监督患者健康运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⑵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护理管理。(1)组建社区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室护理人员、康复医师以及专科医师,在患者居家期间为其提供综合性护理指导。(2)信息干预:在患者符合出院标准时发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此外应用科室自拟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需求,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管理方案,创建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群,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定时推送,提高健康行为意识以及认知水平。(3)行为技巧干预:通过叩背、翻身等方式促进肺部痰液及时排出,指导患者接受家庭氧疗以及综合性呼吸肌功能锻炼,通过微信平台发放操作视频,使患者充分掌握操作技巧,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作息习惯。(4)康复锻炼内容:a.氧疗:指导患者选择有氧运动,包括爬斜坡、步行、上下楼梯、太极以及气功等,选择家庭氧疗措施,将吸氧流量调整为1~2 m L/min,持续吸氧时间控制在15 h以上。b.呼吸训练:以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方式为主,帮助患者调整为自主舒适体位,用鼻吸气,呼气时挺腹,用口呼气,将口唇部缩为吹哨状,尽可能呼出气体,将呼吸频率调整为10~12 min/次。c.肢体训练:依照患者肺功能状态进行肢体训练,上肢上举时进行吸气,下落时进行呼气,通过重复提举重物平肩,逐步增加重物重量,保证患者于恢复期至少可以耐受20~30 min的肢体训练。(5)用药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可以服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如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糖皮质激素均属于较为常见的滥用药物,针对此情况还需为患者制定科学以及规范的用药方法,指导患者遵照医嘱用药。(6)心理疏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部分存在焦躁、不安等情绪,出院后的依从性较差,还需给予其正确疏导,做好家属的护理工作,给予患者足够的包容,帮助其树立治疗自信心。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PEF等。应用自拟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评估内容包括护理目标清晰、护理质量、操作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储备、总体满意度,单项评分范围0~100分,所得分值和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统计学处理:采取2×2折因设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观察组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内科中所占比例较高,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受阻、呼吸衰竭,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肺功能逐步受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威胁,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给患者带来了较大心理压力,对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对于处于稳定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临床上所应用的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而给予患者社区综合管理措施具有明显的优势。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在应用期间集合信息、行为于一体,在慢性疾病护理期间被广泛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病情尽早恢复,应用信息干预措施可以积极预防危险性行为发生,为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提供理论基础[3]。在社区综合管理期间应用的行为干预可提升患者对于自我效能以及自制力的重视程度,在弥补常规护理不足的同时激发患者护理管理期间的行为动机,可以促进患者自控能力逐步提升,促进疾病尽早恢复。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应用微信、电话等通讯软件,追踪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干预情况,为患者提供饮食、药物、营养支持等相关干预措施,可以促使患者积极参与肺康复训练,提高护理依从性[4]。除规范化药物治疗措施外,加强患者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对患者规范化管理,可以实现患者社区自我管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创建良好的生活模式,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氧疗、呼吸锻炼、肢体锻炼等方式,可以满足患者康复锻炼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以呼吸肌功能锻炼、运动训练为核心,对于提升患者呼吸肌肌力水平以及耐力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预防呼吸肌疲劳和通气衰竭发生,同时增加了支气管内压,对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的通气功能以及肺功能具有积极意义[5]。
综上所述,对于处于恢复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给予其社区综合护理管理,加强疾病防治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展开康复锻炼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静,侯保珍.针对性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6):188-191.
[2]胡慧颖,姚璐璐.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6):57-59.
[3]周敏.基于IMB居家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自我管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9):1495-1496.
[4]姚剑坤,陈钢,何伟玲,等.小程序全程跟踪式综合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价值[J].黑龙江医药,2021,34(2):297-300.
[5]徐雪莹.自我管理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运动耐量及呼吸困难指数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217-218.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2-28
- 阅读量51次
- 评分0
- 赞
- 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