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社区门诊正文

社区模式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及进路分析

  • 投稿VVVV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915次
  • 评分4
  • 43
  • 0

胡祥国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湖北省石首市 434400

【摘 要】近年来心血管病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心血管病的治疗与防治对人们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社区作为城市、城镇所占人口比例最高的集中地。社区居民对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理念、治疗信念代表了中国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观念。因此社区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路径。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理清了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社区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社区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进路选择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的不断完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防治;社区模式;循证医学;风险管理

1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的必要性分析

心脏、动脉、微循环及静脉都属于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构成了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巨大威胁。在中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就全球而言,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为1200 万人,占据了全世界死亡人数的25% 左右。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急性胸痛(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呼吸困难、晕厥、休克、猝死、水肿等等。很多心血管疾病预防或者处理不当的话,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如急性冠脉综合症:压榨性疼痛;主动脉夹层:撕裂样疼痛、最剧烈、持续时间长;肺栓塞: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急性气胸: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等。这些疾病往往使得患者因不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出现生命危险。也正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防治就显得至关重要。实现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的目标。例如针对有胸痛患者,有基础疾病病人口袋携带卡片一张,标注:所患疾病、随身携带药品、与家人联系方式等,便于迅速了解病情。外出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家庭中常备急救药品、卫生间里常规放置。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胸痛)带来的危害,进行有效的处理。这种防范是一种针对单类型疾病的防治,如何让整个居民(或者说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是当前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2 社区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分析

社区作为城市、城镇所占人口比例最高的集中地,占有中国70-85% 以上的居民。社区居民对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理念、治疗信念代表了中国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观念,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到中国整体素质及医疗开支。所以“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应作为以“守门待患”为主要服务方式的传统医学服务模式改革的主要出路。由于社区居民受知识水平的影响,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预防重要性的缺乏、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恐惧以及对结局的估计不足,导致了社区居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整体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发病年龄轻及致残致死率较高,医疗开支大。社区模式的发展也是公共卫生服务要以群众的健康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要求,走群众参与,坚持预防为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的社区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一条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社区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社区的基础平台之上,全民参与,各个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共同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贡献力量。如浙江诸暨的高血压管理工作在卫生局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发挥各相关机构的业务优势,共同服务于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其中疾控中心主要发挥防控指导和质量控制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人群管理,综合医院担负诊断治疗和双向转诊。防控工作实施双级绩效考核,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的是真实性考评,通过电话随访等考评方式进行防控工作质量控制。这也是社区模式的主要优点所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为自己的健康真正负起责任来,积极投入到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去。事实上,社区模式与当前我国强调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整体要求可谓是高度契合。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社区模式也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一个典型体现。

3 社区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进路选择分析

3.1 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社区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社区模式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兴起时间不长,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推进落实。如何将社区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其最大功效,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的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一定要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社区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尤其是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应该从政策、经费及考评机制(包括全面考评、过程和效果指标考评)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另一方面,相关的医药卫生协会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起到组织推进协调作用,促进社区模式向着更加成熟的模式推进;此外,社区群众也应该高度重视社区群防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要真正做到以社区为平台,各个主体充分协作,发挥各自的作用与价值。

3.2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推进社区模式新发展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也应该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将功夫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的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社区模式发展中,可以考虑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如微信、微博、论坛、手机短信)等植入社区模式之中,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相关信息通过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方式推送到社区群众中去。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与心血管疾病防治相关的信息,做到有备无患。而且社区模式的规范化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社区群众对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知识认知和治疗模式了解,从而在心理上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更加有信念。

3.3 不断加强社区模式的研究和推广目前社区模式在国内心血管疾病防治还是一项发展历程较短的新事物。卫生部在2006 年的时候开始在一些地区继续试点探索和推广,主要是在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规范化领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社区模式发展较早的地区包括广东、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区,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社区模式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强对不同地区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社区模式研究,通过理论探讨、经验交流以及典型案例研究,相互学习与借鉴,促进社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规范有效发展势在必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社区模式基础较弱的地区,可以在当地医药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以社区为平台,通过防治较为常见且简单有效的疾病作为切入口,如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和糖尿病的社区防治是很好的社区模式发展切入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林曙光. 医学整合和转化: 心血管防治新概念[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4):436-439.

[2] 余国膺. 美国心脏学会新公布〈社区心血管防治指南〉( 摘要)[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4):156.

[3] 胡大一. 运用循证医学的新证据指导心血管疾病防治实践[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09-2811.

[4] 林曙光教授呼吁制定心血管病防治战略[J]. 中国医药导刊,2014,(7):1164-1164.

[5] 杨晓辉, 马长生, 杜昕等. 基于社区的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现状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3,(z1):16-17.

[6] 费大东, 王晓梅, 邓莉等.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及社区综合干预临床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17):51-52.

[7] 吴晨玲.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21-722.

[8] 陈伟伟, 刘华, 陆迎等. 功能社区职业人群心血管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J]. 中国循环杂志,2013,(z1):21-21.

作者简介

胡祥国 (1978-),男, 湖北省石首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ICU 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