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丹
余姚市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省余姚市 315400
【摘 要】目的:评价社区内科门诊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 年3 月-2014 年3 月我院社区内科门诊治疗的6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并以同期医院内科门诊收治的60 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采用问卷调查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法,比较两组诊疗效果。结果:与内科门诊相比,社区内科门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更高(P<0.01)。结论:对2 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社区诊疗与管理,能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转变不良习惯和控制血糖;社区内科门诊较同期内科门诊管理成效更显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区内科门诊;2 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结构日益变化,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压等在临床中明显飙涨,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有文献[1] 报道,糖尿病已成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尽管医药界每年都在研制新药及控制方案,对糖尿病防治有显著改善,但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为把握本社区内科门诊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笔者抽取了2013 年3 月-2014 年4 月收治的6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抽选了2013 年3 月-2014 年3月期间,我社区内6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医院内科收治的60 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并被确诊。这其中,行胰岛素治疗、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应予排除。研究组中,男女分别为23、37 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28、22 例;两组患者在对胰岛素敏感性、血糖水平、BMI、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饮食结构及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研究组:向所有患者派发糖尿病宣传资料,并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聘请专业的全科医师对研究组患者展开追访,为患者提供针对性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并讲解用药标准、方法,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15d/ 次)、血脂水平(30d/ 次)、糖化血红蛋白含量(90d/ 次)。每隔30d测量患者的能量摄入状况。
对照组:患者自行到医院检测。安排专业人员持续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饮食情况(持续3d),而后计算患者日均整体能力摄入情况,每隔60d。所有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 年,毕后采用评价量表来评价2 型糖尿病控制状况及生存质量。
1.3 观察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法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微注法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病情变化、生存质量),并根据药费发票统计两组药费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医院及社区均属相同单位,药价统一。采用SPSS14.0 统计学软件来处理本研究全部数据,用代表计量资料,用t 予以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别。
2 结果
2.1 各项临床指标情况
空腹血糖(FPG):研究组为6.7mmol/L,对照7.9mmol/L;餐后2h 血糖(2hPBG):研究组8.8mmol/L, 对照组1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研究组7.2%,对照组8.8%,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01)。
2.2 CSSD70 测评结果
经过1 年时间治疗, 两组患者的CSSD70 测评结果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85.1 分,对照组71.5 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3 医药费用情况
研究组中,HbA1c ≥ 9% 者,医药费用增加5.1%,对照组则下降29.5%;研究组中HbA1c<9% 者,医药费用降低22.8%,对照组则增加7.8%。
3 讨论
当前,国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传统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糖尿病发病率每年上升。如何开展科学管理与治疗,这是2 型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而采用以社区为界,以基层卫生服务站为依托,对广大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是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新的国际DM 治疗指南中提出了DM 治疗的FPG、HbA1c 目标:
FPG<6.0mmol/L,HbA1c<7.0%, 且正常范围内HbA1c 水平越低,提示患者预后越好[2]。本研究中,2 型糖尿病患者经社区诊疗,其空腹血糖与餐后2h 血糖分别降至6.7mmol/L 与8.8mmol/L;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程度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增强糖尿病健康意识、提供个性化治疗及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梁洪星. 浅谈社区糖尿病的监测管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
[2] 潘虹, 王淑珍.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0(02).
[4] 祁志云.38 例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