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社区门诊正文

辽宁大学校医院向社区卫生中心转型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 投稿无非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92次
  • 评分4
  • 48
  • 0

傅 强

辽宁大学校医院外科室,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医院的特点和服务对象,探讨了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的可行性。由于高校医院功能定位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是相同的,并且高校医院有其固定的人群优势。又具有长期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方面的经验和较为完善的体系。因此,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或参照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是高校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符合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高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思考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54-02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总体目标和要求: 着重规划指导区域卫生服务的合理分工和功能定位及优化卫生资源配备,建立“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所以,在新形势下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是校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1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的必要性

目前辽宁大学校医院主要承担着学校的“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它和校园师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公费医疗改革后,校医院的管理和经营仍然延续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办院模式,加之观念滞后,缺乏主动研判政策。使目前我校医院的工作不仅很被动,又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导致校医院定位不清晰,服务不到位。因此,校医院如何结合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新的 发展之路,是当前校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①辽宁大学校园在地域上本身就是一个大社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多数实行公寓式居住,人口流动性小。加之学校的基层组织机构十分健全,便于组织和管理,更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和医疗保健宣传。师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容易接受预防,保健知识和自我实施保健。辽宁大学在校学生近3万人,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近5千人,另加家属,后勤服务的外来务工人员,临时工等近1千人。在校园内长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类人员3万6千余人。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优质高效和费用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卫生保健要求。再通过充分利用校医院现有的地理位置优势(患者就医距离在10 min以内)和比较固定的人群数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成立以高校命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服务对象为全校师生,家属,在校区工作的各类临时务工人员以及周围的居民。校医院的主要职能仍保持不变。充分利用校医院的地理优势,医疗资源优势和政府的优惠政策,通过实行“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主动融入城市的社区医疗服务。同时也避免了当地政府在建设社区服务工作中,重复建设,浪费资金的现象。

优势:②转型社区服务后,现有的卫生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客观上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学校师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助于对慢性病,多发病,季节病,传染病的患者进行全面管理,动态监测,有针对性的指导及综合干预的社区防治机制。并通过现有的健康教育课对学生全方位开展健康宣传和促进。

优势:③现已具备完善的学校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和人员。有完善的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完善的组织网络,应对措施等。而且在长期基层卫生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并能够运用预警机制对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急性食物中毒等涉及面广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及时,迅速的处理,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展。已建立起一套职工体检工作的预约,检查,咨询及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的电子档案系统。

存在的不足:①缺乏政策保障和监管,业务上没有归口管理:由于校医院不同于公立医院,卫生部门在监管上缺乏话语权。校医院只要不违规,卫生局无权干涉。因不隶属卫生行政部门,校医院的业务也缺乏应有的组织和指导,导致校医院在设立和管理上无章可循,医务人员的专业学习与进修主要在于个人的自觉性。

存在的不足:②体制不活,用人机制僵化:目前,校医院仍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管理者不思进取,缺乏竞争意识。职工贪图安逸,毫无创新精神。很多工作人员不是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使医院人才匮乏,效率低下,资源紧缺和浪费并存。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医疗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存在的不足:③闭关自守,思维僵化:由于校医院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竞争意识。被动接受工作任务,而非主动研判政策,不敢大胆的面向社会,走医疗联合的道路。与社会医疗机构在信息,技术,培训,双向转诊等方面缺乏相互渗透和制度性帮扶。工作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导致很多工作虎头蛇尾,效率低下。

存在的不足:④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科室不齐全,重点不突出,人员配置不合理,学生医保药品种类少,无全科医师,全院电子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缺乏培训和考核制度,健康教育宣传途径少。财务管理不到位,财务统计工作不细化,资产管理不规范,没有成本核算,没有定期核查制度。导致少收,漏收现象严重,药品及卫材过期浪费现象严重。

存在的不足:⑤卫技队伍严重不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观念滞后,管理落后,人浮于事,主动服务意识较差。三低现象明显(医疗技术,医疗环境,医疗服务质量)。加之职称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整体人员学历偏低,业务素质偏低。导致在服务中技术含量降低,服务质量差。很多师生到校医院就诊主要图“就近”,更多的是直接拿药,医生甚至连问诊的环节都省略了。

校医院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几点建议。

2.1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方式

①首先,基层医务人员要从单一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变“看病”为提供“健康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妳补技术水平和设备的不足。

②由“坐医”向“行医”转变,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对高校社区人群提供上门医疗咨询服务。送医送药到教学楼,体育场馆,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工家中。使医疗保健服务网延伸到所服务的终端。

③重“防”轻“治”,有些看似生理上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极易导致问题,甚至可能发生意外。因此,来自专业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2.2明确功能定位,做好基础性工作

校医院在功能定位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相似之处,即:围徺提供集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做好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尤其是传染病的防控,食品卫生监督等。

②为学校社区提供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急诊救治,疑难和危重病人的转诊等医疗应急处置。

③健全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中医康复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及健康服务中心等。并配备专业人员出诊,做到小病能治疗,大病会鉴别。

④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季节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宣传力度。

2.3改变管理模式,完善激励机制。

当前校医院人员管理模式是经验式管理,医院管理者又普遍存在懂业务但不懂管理的现象。该管理模式是阻碍医院走向社会的绊脚石,也是制约医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所以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取代经验式管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具体办法如下。

①构建分层分类的岗位管理体系,其特点是变“管人”为“管岗”。今后医院管理的好坏不再只取决于管理者本身的文化水平及经验多少等,将转变为以岗位质量与安全为核心,以服务对象满意程度为标准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将各科室岗位根据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成果,风险系数,业绩贡献多方因素分层分类进行管理,并为每个岗位制定保障其最终质量的标准。如能达到标准,就可以胜任其岗位。形成对岗位提出要求而不是对人提出要求的管理模式。

②制定了岗位分级分层标准后,弱化甚至抛弃了职称职务因素。可根据各岗位工作任务的多少,所承担风险系数的高低,责任大小,从事本岗位所需资格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来认真评估其工作价值。并与其绩效收入挂钩。

③临床科室标准制定要细化,行政部门标准制定要量化或设立项目化工作激励制度。形成无论是谁,只要上岗就要按照岗位目标达到服务质量。

通过以上管理模式的改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完全规避了“等,靠,混”等不良现象。营造“只要谁行,谁就上岗,谁就高回报”的公平的,良性的竞争氛围。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达到当今医院管理追求的“同质化服务”终极目标。

2.4积极推进区域高校医院和医疗机构间的合作

高校医院的发展要与所处区域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协调发展,与周围三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建立制度性的帮扶,质量控制,相互转诊,人才培训等工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校医院是学校后勤服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校园师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离不开校医院的护佑。为此,校医院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走向社会。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医务人员医学模式观念的转变,使医疗服务的内容,方式进一步扩大,拓宽就医人群。既有利于满足高校师生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要求,又有利于服务社会和促进医院事业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既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又激活了医院闲置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解决了校医院在工作定位上长期存在的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最终达到医院,校园师生和社区居民双赢的结果。为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推进和谐辽大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佐卿,王树光.对高校开展社区服务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03,2406.

[2] 张玲.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8-20.

[3] 杨丽英,赵志刚.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之探讨[J].中国药房,2009(8):636-638.

[4] 李建丽浅谈高校医院规范管理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3):70-72.

[5] 丁继侠,程建会.新时期高校医院职能定位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8-130.

[6] 朱梅.加强高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医,2004,18(5):466-467.

(收稿日期:201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