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管理好学校的关键是让校长会当校长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4-30
  • 阅读量523次
  • 评分0
  • 0
  • 0

  校长不仅是一位好教师,还要是“教师的教师”,能够发现教师的长处、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的师者之师。“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种提法是把校长角色放到学校核心位置上去度量的。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管理风格会在一所学校打下深深的印记,校长的决策水平会影响学校的前途和命运。现在的校长正处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校本管理等,为学校管理赋予新的内涵。我在学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到:校长的核心作用是运用他的办学思想来体现学校的发展。校长要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主张和学校实际相结合,形成先进的办学思想,这包括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工作方针和行动策略等。作为当今的校长,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全面扎实的业务知识,以及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之魂之外,还必须有思想、会管理、善科研、懂经营。


  一、有思想


  校长是一校之魂,魂就是思想,有思想是校长办好学校的前提,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有了正确的办学思想,才能形成正确的办学理念。


  校长是一所学校办学方向的掌舵者。他不仅仅只是对教育教学业务工作负责,更要掌好办学方向的舵。我认为,校长对办学方向的把握与思考,集中体现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又具体落实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一个好的学校管理者的工作要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又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要渗透到教师领导和管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办学机制、教学管理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教材改革等。


  校长也是教育思想的贯彻者。近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行新课程的导向下,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教育思想的探索是一项十分严肃而科学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教育思想不是感性的、直觉的,不是随意的,即兴而发的,而是对教育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较为系统的认识。在开展教育实验、探讨新观点时,校长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管理者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校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与恒心的呈现,它是学校管理者发挥领导作用之“魂”。


  校长同时还是学校管理的指挥者。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作用最终落实到学校的部门管理上。学校无论大小,其内部管理部门按管理职能划分,必须形成一个层级结构,校长位于这个结构的最高层,其次就是中层管理者。我深知:校长要超脱一点,要承认别人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在某门学科的教学上比自己强。校长不可能样样精通,更不应该事事都管,要腾出时间,腾出精力,思考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大问题。同样,学校中层管理者也要有这样的意识。


  二、会管理


  学校的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管”是刚性、强制性的,“理”是疏导、是柔性的。管:依法而管,管而有度;理:以情有理、理而有节。因此,管理应有度有节,应依法或制度而管。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趋势,其重心已放在校本管理上,校长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文化和制度


  学校管理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对人的管理,特别是对教师的管理。因此,刚性制度约束和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是现代校长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发展方向。作为校长在“管”的方面,要花精力“建制用人”,即抓好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打造一支优秀的中层干部队伍;在“理”的方面,要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建设、发展和育人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超越制度层面而存在的,是一个无形的“场”。它所表现的是学校大多数人在学校中体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通俗地讲,就是要把“校长要教师如何做”变成“教师自己要如何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才是校长首先考虑的文化。因此,对于校长来说,抓好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构建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它理顺了校长与行政部门的关系,扩大了办学自主权;理顺了校长与党组织的关系,提高了办学效率;理顺了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赋予校长一定的决策权。因此,在校长负责制的体制下,校长如何构建、搞活学校内部管理的运行机制,是搞好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在构建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中,松江区实验小学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中层干部队伍,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在全校营造想干事的氛围,培养能干事的素质,创新干成事的机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竞聘――确保能者有位。学校中层干部的产生由“伯乐相马”改为“赛马”,竞聘上岗。首先,由校长室公布学校中层干部的职数,采用个人自荐的办法,确定每个岗位的候选人。然后每个候选人进行竞岗演讲,专家面试,全体教职工测评。保证所有的操作程序规范、科学,让真正有才能的后备人选脱颖而出,进入中层干部岗位。


  分工――确保上者可干。根据学校有三个校区的特点,学校中层干部明确分工,有点、线与面,十分清楚自己所分管工作的职责,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学校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大胆工作,使他们独当一面,充分发挥他们创造性。这样,中层干部上了岗才有事可做,工作起来才能胸有成竹,才能把事做好。


  历练――确保上者能干。为了提高中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只有让他们在岗位上摔打锤炼,在“赛马”的过程中增长才干。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加强学习,每月15日组织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境界,开拓眼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加强组织管理方面的学习,培养灵活而扎实的管理技能。二是在实践中操练、反思。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工作中,为中层干部压担子,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外挂进修。学校为中层干部拓宽学习、培训的渠道,可以外挂到兄弟学校任职务,接受不同风格学校文化的浸润。


  考核――确保上者愿干。对中层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的工作,是中层干部工作源动力。加强对中层干部考核,以考核促能力提高,以考核促工作干劲,保证上岗的中层干部愿意全心全意去干好工作。


  三、善科研


  让办学实践插上教育科研的翅膀。27年的教育生涯,20多年的校长经历,我走过了一条“优秀教师――管理者――领导者”的成长之路。在摸索中徐行,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和管理经验。也正因为如此,容易在办学实践中“跟着感觉走”,过于依赖经验,甚至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沼,迈不出科学施教的新步。因此,我更注重兴科研之风,走科研之路。要求教师不当“教书匠”,校长也不能甘作“办学匠”,要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喊破嗓子不如自己做出样子”,我率先搞教育科研,多年来,先后承担十多项市级、区级课题研究,并组织带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增强教育科研的后劲,更为了使自己在学习化、信息化社会里居于不败之地,我乐做继续学习的先行者,不断地给自己补氧充电。2003年参加由叶澜教授领衔的“学校变革”校长研修班学习;2006年参加由洪雨露校长领衔的上海市“名校长工程”基地班学习。平心静气地再读诗书,用生命做学问,用心血写文章,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心智模式,在学科专业上求精求深,在教育理论上求高求新,在促进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的同时,不断实现自我发展。


  四、懂经营


  作为实验小学的校长,需要以经营的理念来发展学校。要学习、借鉴经营企业的一些理念和做法,要追求学校和师生的发展最大化(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当然,学校经营重在经营自己的品牌、质量和教育理念,打造良好的品牌,赢得社会的赞誉。开放的国家、开放的社会决定学校的办学也得开放,绝不能关门办学,因此校长要努力协调好各种关系,内求和谐,外求发展。


  首先,校长要善于协调好学校内部公共关系,使全体师生员工形成目标同一、认识同向、行为同步的共识,以增强学校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内部的团结、协调是学校形象的第一需要,是办好学校的基础,而良好的学校内部公共关系是学校内部协调的标志。学校内部公共关系的总目标:将学校的工作目标同师生员工的需要协调一致,激励全体教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其次,校长要善于协调学校外部公共关系。现代教育是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网络化的教育系统。作为这一大教育系统核心的学校,其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外部环境。实现从被动适应外部环境到主动影响外部环境的转变,对现代学校管理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在协调学校外部公共关系中,校长首先要协调好学校自身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主动同上级沟通,主动提供学校信息,主动接受监督、指导、帮助和评估。同时还要探索学校同社区的关系,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