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人类既古老又恒新的追寻目标,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但“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需要人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因而幸福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并且与教育有关。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升学率、社会、学生家长等“压力山大”,在高中教育中谈幸福是不是有些脱离现实?虽然教育不可能全是幸福的,但追求幸福应是教育需秉承的信仰,幸福是教育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一个目标,它既在理想中,又在现实中,它是终极意义的,是教育价值的灵魂所在。
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师生应该幸福地处在课堂之中,追求幸福的课堂生活。课堂活动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中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让课堂洋溢着幸福,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奠基,是我们教师应有的担当。结合江苏省高邮中学求真课堂的创建,我们采取了一些积极干预策略,努力让课堂成为通往幸福的“跑道”。
一、学情求真,幸福会敲门
“学情求真”要求教师能准确地预测学情,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学情,并根据学情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和进度。“吃不饱”与“吃不了”都难以让学生获得幸福感受,而“跳一跳,够得着”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因此,了解学情、科学预设、确定好教学起点就很关键,学情求真,才有可能实现“幸福来敲门”。
预习产生的最初学情状态,正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点。因此,我们要求在学生的预习中必须有自学目标、自学重点、自学指导、自学过程、学效测试等部分,教师高度重视学情研究,及时汇总整合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并作为课堂导学的依据。
如课堂提问,了解学情后,就能因材施问,突出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问题。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从而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真正读懂学生“学”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教”,才能用心为学生营造民主愉悦课堂氛围。只有用幸福播种幸福的教师,才能塑造出懂得幸福、人格健全的学生。学生的问卷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具有乐观情怀、开阔胸襟的教师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带着幸福的心理和姿态走进课堂。
二、活动求真,幸福伴“我”行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过程是通过多种交往方式使学习者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积极变化的过程。在以应试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强制性的应试目标要求全班学生重复听讲和练习,导致一些学生长期学得累,学得苦,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幸福感。“活动求真”环节要求教师充分关注每个学生或每类学生的个性需求,搭建能让所有学生登攀的台阶,努力让学生肯学乐学、幸福学。
1.真情境中体验幸福。真情境努力建设好优美文明的教室环境,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生动自主的活动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学生能主动地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完成对新经验意义的建构以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真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于课堂的真正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之乐,体验出课堂的幸福。学生的幸福不能直接通过教师对幸福的“说教”而授予,只能由学生通过求知过程自己去感受。换言之,学生的幸福不是教师通过对幸福内涵的讲解而产生的,而是学生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的“动”环境和课堂内外文化的“静”环境中体察出来的,师生用独特而鲜活的体验共同构建幸福的生命课堂。学校刚建成的“省物理课程基地”,融物理文化“静”环境和物理实验“动”环境于一体。学生每次走进“基地”,物理学家的追求科学的精神和睿智像春风一样拍面而来,他们在课堂里的“物理难学”心理一扫而光;“苦思冥想”的纠结在手脑并用的实验中化为乌有!收获的幸福写在了脸上。
2.真兴趣中发现幸福。在学习过程中,幸福与兴趣是密不可分的,能引起兴趣的情景,往往能从中发现幸福,反之亦然。真兴趣不是图表面热闹,而是重在科学激发,当学生感到有兴趣,学习也就有了幸福感,就更能够努力去学,经过努力获得成功,又发现了新的幸福……因此,在教学激趣时,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要在实践活动中引发兴趣;要用学科内在逻辑美维持兴趣;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兴趣,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有机结合。一些容易激活的兴趣点很值得关注,如学生可能获得成功的事,学生抱有期望心理的事,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感的事,难度适中的教学流程等。在教学中避免造成单调感、枯燥感、疲劳感和饱足感,不断挖掘新鲜感。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被动学习才能变成主动学习,“苦学”才能变成“乐学”,而“乐学”应作为红线贯穿课堂始终。
3.真问题中理解幸福。课堂中的假问题主要有:抽象空洞、使学生陷入浮泛的问题;满堂发问、使学生陷入形式主义的问题;为设疑而设疑、使学生陷入浅层思维的问题;单调直露、只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等。真问题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级: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做到问题逻辑结构严密,不断优化问题情境、提问策略、提问方式,倡导诱导式提问、激疑式提问、比较式提问、辐射式提问、牵筋动骨式提问、追踪式提问等。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手“活”起来,脑“动”起来,深度参与到教与学活动,在发现和解决真问题中,认识到勤奋的可贵,思维的奇妙,成功的快乐,进而理解问题是呼唤学习幸福的真谛,促使学生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不断地从乐于学习走向善于学习,走向学会学习的成功。思维通常是从动作开始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圆锥曲线”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给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套教具,先让学生动手用教具画出曲线,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问题,这些从学生内心发出一个个“真问题”,构建成一组“问题连续体”,让学生互动讨论。不难发现学生在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中,激情四溢,获得真知的幸福不断溢于言表。4.真探究中创造幸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对合乎自己逻辑的各种东西生成体验。学校“求真课堂”的探究性学习内涵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互动探究——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根据不同目的,又分为发现型探究(即发现事物的特点、性质和规律等方面的探究活动)、应用型探究(即为解决各类应用性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表达型探究(即为表达抽象的观念或描述复杂的事物而创造形式化表达方式的探究活动)、训练型探究(即为培养某种技能而进行的探究活动)等。学生的幸福感不仅体现在感官的愉悦、人际交往的享受,更体现在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创新灵感的兴奋上。在教学中,我们可创设探究性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新知中体验幸福,引发“自我效能感”。如,有时提出一道思路特殊的问题,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后,突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悦之感;有时提出一个“似是而非”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辩论,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辩才;有时出一道方法开放的数理题或文体不限的材料作文题,展开解法或创作比赛,让学生享受竞争的快感,等等。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产生的创新性的学习成果,提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带来的幸福感一定是十分强烈的,对后续学习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必将是给力的。如此良性循环,反复强化,会逐步孕育出积极、高尚和稳定的思想情操与价值取向,从而真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
5.真评价中强化幸福。积极的评价是撬动幸福感的有力杠杆,课堂评价不是由教师包办一切,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进行的。真诚的、衷心的评价,才是最有效果的,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多种角度看问题,从细微处看出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尤其是看出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努力成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及时准确地给予表扬。表扬要恰当,否定要中肯,多发现闪光点,多看到进步,多鼓励,让学生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教学相长,民主合作,其乐融融,把课堂打造成幸福的乐园,让学生的幸福感在真评价中不断得到强化。
平时的阶段性检测以及期中、期末考试,是对学生进行真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能否真正给学生、家长和教师带来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从辩证的角度讲,考得太易或太难或太假(陈题太多)都是不让人幸福的。为此,我们首先要求教师弄清前者是过程性评价而后是相对的终结性评价的性质。为了达到真和准的效果,在编制试卷前,一定先拟出评价细目表。各学科、学段的评价细目表,都充分考虑学科个性、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和能力等要素,着力体现过程诊断、目标达成和未来发展的效能。设置试题时,要求教师坚持原创和改编相结合原则,准确把握各题目的评价功能(难度、信度和知识、能力、素质的价值指向等)。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各学段学生知识到位和能力到位往往是不同步,一般是后者滞于前者,故此命题时,教师十分关注知识和能力评价尺度。这样会提升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考试后的幸福感,铸就学生的成功。
三、评课求真,幸福花常开
学生能否幸福地“学”取决于教师能否幸福地“教”,这是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和追求的最高境界。为此,学校在课堂评价的“求真”平台中插上以学定教的幸福之花。我们将“环境和谐度”“学情把握度”“学生参与度”“问题独思度”“互动效益度”“资源支持度”“检测达成度”作为教学评议标准,并在这七项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立二级指标,其中,“环境和谐度”包括了场境、情境、心境三项;“学情把握度”包括适合、适度、适应,“学生参与度”包括肯学、好学、乐学,“问题独思度”包括广思、深思、会思,“互动效益度”包括自动、互动、策动,“资源支持度”包括精心、精致、精当,“检测达成度”包括状态、质态、常态。通过对七个维度共21项二级指标的分别评价,最终得出综合评价。这样的评课标准,突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室精神环境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提升学生幸福感方面开拓了广阔空间。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间的听课评课和议课都有了明确的抓手,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对课堂幸福感的高度重视和具体落实。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近年来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发现,学校无论是被名校录取的学生,还是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对课堂的满意度都在不断提高,一些同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之所以能不断进步,能苦中寻乐,以苦为乐,最终将挫折、艰辛酿成了美酒,正是因为难忘的课堂给了他们动力、信心和坚韧,在课堂中获得的幸福感、形成的幸福观不仅让他们更好地度过了高中三年时光,还将激励自己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更加奋然前行。
学生幸福学习健康成长,无疑是教师最大的幸福,这样,教师幸福地教与学生幸福地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会构成了一个幸福的生态课堂而良性循环,尽管风雨兼程,但幸福之花将常开不败。
求真课堂:通往幸福的跑道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6-03-02
- 阅读量550次
- 评分4
- 赞18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