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大”学生“小”老师的教学智慧——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研究

  • 投稿蓝调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684次
  • 评分4
  • 86
  • 0

高晶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跟随和接收,一直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没有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自主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调换,将课堂转化为“大”学生“小”老师的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阶段:课前、课中以及课后。

一、自主学习的课前实践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统计的时候,老师可以动员学生自己动手,结合生活实际,就某个对象制作一个统计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统计对象多种多样,有统计班级男女生人数的,有统计班级单元成绩的,甚至还有统计体育彩票中奖数据的。由此可见,这样的情景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

1.把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例题、讲解、示范等方式来展开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为此,老师要尽可能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2.把老师讲授转化为学生操作

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动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工具量一量、拼一拼,从中发现规律之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提问以及动手操作,更深入地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在小学数学“圆的周长”的教学中,以往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直接推导,通过讲授的方式组织教学。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课堂情景,让学生自己任意选择几个圆形物体,自己动手,利用测量工具量出物体的直径和周长,然后根据自己测出的物体直径和周长数据,分析物体的直径和周长关系之间到底存在什么规律,进而对圆的周长公式进行探索和推导。另外,老师还可以多设置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这样就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展开想象,同时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3.把个人学习转化为互动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是机械地大量做数学习题,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育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自主学习的课后延伸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上完课后都会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这样的课后练习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延伸到课下,甚至延伸到实际生活当中,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加强对数学知识点的实践练习,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百分数统计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对近几届奥运会上中国获得奖牌的数量或者是自己家的水电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后做出统计表。通过这样的作业方式,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注重的是对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这样才能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