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试谈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的构建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860次
  • 评分4
  • 90
  • 0

黄晓波

在小学六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都会呈“反向运动”模式———即低年级成绩比较均衡,中年级成绩开始出现起伏,高年级两头分化。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经常得100 分、99 分”,年级越高,数学成绩越往下滑。对此,家长常常归咎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太低,有的家长虽然知道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短板现象”,依然盲目地采用“送补习班”“题海战术”的方式弥补,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收效甚微。教师方面,对于这种现象则是“见怪不怪”,认为是学生的“智力因素”或“长期习惯”造成的,不会轻易改变。

究竟能否改变这种“反向运动”模式?很多教师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等,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理论之外,构建一种诊断性的多元评价作业体系,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缺漏点进行及时、科学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构建发展性教学模式,也利于家长和高年级学生对个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发展性学习模式。

一、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的概念

这里的“诊断”是“学习情况诊断”,一般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对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习惯等发展情况进行判断。“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即通过一次作业的练习而最终指向于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的分析与达成度的反馈。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重在改变现有的数学作业只注重练习不注重反思的情况,使其在原有的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总结与反思的环节,针对每一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达成度的自我分析,同时提供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参考。在这里,笔者提倡每一次作业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使这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包括“单元过关”)形成一个系统,通过多元多维、结构化、多种类的作业报告单等方式,让学生整体掌握自己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的得分情况,同时准确反映学生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能力差异,便于学生重点“补漏”,便于家长和教师准确“补差”。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教师要建立“作业评价”档案,持续关注学生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发展与变化,与家长、学生一同努力,形成发展性“教”“学”模式。

二、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的提出,目的就在于唤醒埋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评价的种子,让教师站在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完善的高度,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实现“教”与“学”的携手“增效”。

1.诊断性多元评价的方式发掘出学生的主体作业意识传统的作业一般由教师批改或同学互批,有时也有教师对作业情况的调查与统计,具体模式如下:

不难发现,在同一类知识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多是伴随着教师的“命令”而前行的,做什么样的作业,获得什么样的评价,再做什么样的作业。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往往是没有必要针对同一类知识进行第二次练习的,但是对于这一点,学生往往不会分辨,只是“被动”接受作业。长此以往,学生对作业的“主体意识”就渐渐进入沉睡状态。

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是作业的完成者,是作业质量的见证者,更是作业多元评价的诊断者。诊断的内容包含学习的过程、解题的方法、作业的速度与正确率等。因为涉及了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所以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下图)

可以看出,学生作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寻找改进方法、验证改进效果的过程。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只要学生能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到学习中,一定会学有所获。

2.诊断性多元评价的内容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品质诊断性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尊重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这种评价观可以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解释,美国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等九种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从而使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所以,在实施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实践中,我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优势智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多元性评价方式实现学生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有效教育,所以教学评价也应该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正是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更多地体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这样不但能够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的要求,更能够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1.诊断性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的前提是确定多元评价的框架

实践多元评价作业体系的框架首先是“诊断目标的明确性”。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用儿童化的语言简洁地标示,转化为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如六年级第二学期“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目标可以转化为如下的学习目标:

简洁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根据目标设计相应的习题,习题的精选是诊断的基础。

还是以《圆柱的侧面积》为例:①选一选:下面哪些图形正好可以卷成圆柱的侧面:□、○、△、、,请将这样的图形圈出来;②填一填: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 )形,它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 ),宽相当于圆柱的( ),只要量出长方形的( )就可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用( )×( );③算一算:做一根长2 米、管口直径0.15 米的白铁皮通风管,至少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④编一编:联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然后编一道求这个物体侧面积的实际问题。

多元评价的最后还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学习习惯等进行评价。如“圆柱的侧面积”在多元评价的最后一部分要指出,“选一选”“填一填”的前三格对应目标①,有错的同学翻看课本第125 页的圆柱展开图,一边操作,一边观看圆柱的底面周长,想想底面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高呢;“填一填”的后三格、“算一算”对应目标②,有错的仔细看课本第22 页的练一练,分析三种情况下圆柱侧面积的求法;目标③根据你上课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判断。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部分“分析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诊断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的关键在于实践

每一次备课,我都要对习题的设计进行认真的思考,充分放大每一道习题的“诊断功能”,充分重视每一次练习的“诊断性”“反思性”,根据第一次作业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从第一次作业到第二次作业,量的变化就像是沙漏,过滤掉大量“无需大量练习”的知识点,留下少量的问题症结所在。

沙漏式的作业布置方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能够让每一道习题的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有价值。开展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的实践时间不长,但学生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生不仅在作业时积极思考,而且在作业后自主反思,作业前(学习时)主动思考,开始出现反思性学习方式的苗头。

刚开始研究时,我将补充习题、数学书、课课练上的习题进行删选,留下最能反映目标达成度的练习,分两次,一次是课堂检测,一次是家庭作业,两次分别统计做错的学生名单。作业的量虽然减少了,但是学生仍然是实施过程中的“傀儡”,他们被动地接受评价,缺乏主体性。后来,我吸收公开课的经验,将练习题以及相应的多元评价以练习纸的形式印发下来,让同桌间交换批改,自己完成多元评价,虽然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但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特别是作业与评价)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学习方法也逐渐有了改善。

学生进行每课时的多元评价,方便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多元评价。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还会搜集学生在听课效率、作业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双周一次的统计,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坚持用数据记录与整理,每一个数据的确定都是参考每一课时的诊断性多元评价而获得的。通过统计与计算得出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平均次数和平均正确率,反映学生对这一领域知识的熟练程度;计算出学生作业的平均正确率,用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计算出学生对“思考题”等发展性练习的训练情况,反映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用条形统计图等统计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个体水平与整体水平之间的差距。

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我更倾向于文字表达,结合学校的“六度”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一级水平(被动型):能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能完成相关的练习,有一定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级水平(机械型):能专注地听讲,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能准确地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级水平(主动型):善于听讲,能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能灵活地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级水平(创造型):爱数学、乐思考,有好奇心和探索欲,能够举一反三。我们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等级水平,在保持原有等级的基础上努力引导他们向上一个等级进军。

每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都会进行质量抽测。很多教师在完成质量抽测后都会进行讲评,学生订正,然后画上句号。而我认为,每一次的练习,都应该是学生更具体地了解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的过程,以便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此时,诊断性多元评价方式能够体现出它的优点。以下是我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给出的评价体系:

每一次的作业布置都以诊断为目的,让学生主动把握自己的学习动态,主动提出发展目标,这是我对理想数学作业、高效数学作业的一种追求。一段时间以来,实践诊断性多元评价作业体系的体验,让我认识到这种作业体系的可行性,看到了“作业革命”的明天,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构建发展性“教”“学”模式提供一种研究的方向,科学构建这种评价体系,能够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清晰“导航”。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