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保
听评课作为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一部分,既是一项专业学习,又是教师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评课,是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
一、听评课的现状
毋庸置疑,当前的听评课,还存在着随意、低效的现象。如,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就进教室听课;听课过程中,关注教师教的多,关注学生学的少;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即兴发挥的话多,评课结果往往也只是体现为一个无法解释清楚的分数;在评价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往往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推门听课、随堂听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公开课、示范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其实这很难与实际相符。也还有为听评课而听评课的现象,听评课不是出于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再次是听评课的简单化、形式化。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往往保持沉默的多,发言的少,即使发表意见,也过于客套,引不起教师之间的共鸣。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工作动机之外,到底听什么评什么,怎么听怎么评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清楚的,缺乏对听评课的重视、学习和研究。
二、听课听什么
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认为,课堂结构有四个基本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性质和课堂文化构成了完整的课堂。因此,实施听课就需要观察: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教师技艺(怎么教),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对这四个基本维度,从合理的视角选择恰当的观察点进行观察分析,才更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听评课的可操作化、专业化。
三、听课怎么听
正确认识了课堂结构,就解决了听课听什么的问题,观察的视角和观察点的设置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开发和完善。一个人在听课过程中,按照各维度确定的观察点进行全面的观察是不可能的,听课者应该根据听课的性质
进行分工合作,有选择性地实施观察。我们的做法是:
1.召开课前会,在确定了开课教师以后,教研组(备课组)要同时确定参加听课的教师,在开课前一天召开课前会。课前会是听评课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上,开课教师要进行说课,明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授课计划,明确困难和问题;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等;听课者提问;上课教师进一步说明。最后商议确定听课的重点,选择观察点。课前会后,设计开发观察或记录的量表和其他工具。 2.课堂听课,听课教师要提前进入课堂,每一位听课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选择好听课位置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既要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又要有定量的记录。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听课者的现场感受与理解等。必要时还要有辅助观察,如问卷调查、访谈等。为课后会提供翔实的依据。
四、评课评什么怎么评
听完课后,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召开课后会。在课后会上,开课的教师要先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与反思。然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就这节课展开交流和对话。最后协商得出一些结论和改进建议,并对从课堂上收集的资料,做相应的更细致的研究。讨论的时候,不论是听课的教师还是开课的教师都应抱着“对话”的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让教师们不再觉得听评课只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改进教学,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