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庆涛
1.探究内容上的“新突破”。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就无法有合适的形式。新突破的内容可以就一节课的知识点、素质点、能力点、挖掘点,甚至考试基本点进行探讨;可以就一种模式、一种教法、一个主题、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可能性等进行探讨;也可以让某一个教师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说课,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说的教师,而且也可以让参与者都有所获。
2.讨论范围上的“新扩大”。集体备课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应努力做到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方面进行拓宽,增加教学的反思、教学环节的修正以及教材的新解读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把讨论的范围扩大了,教师的新鲜感就有了,讨论的话题也就多了。
3.座位设置上的“新方式”。南宋大学问家吕东莱说过:“学者,平居相聚,最为有益。”教师的集体备课也需效仿古圣先贤的“平居相聚”,才能有所裨益。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集体研讨时,首先应注意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不要搞什么主备人的“一言堂”,更不能有什么行政干预。既然已经坐在了一起,何不把桌子搬一下,形成一个圆形,大家不分主宾就座,达成一堂和气,这样每个参与者就会积极地融人讨论的氛围中去,有利于产生一种聚谈的效应。
4.参与人员上的“新生力”。集体备课的参加者通常是同年级同学科的任课教师,有时还会有分管教学业务的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等。从层面上讲这些人员全是教师组合。如果我们能尝试着引入另一支力量,让学生代表参与其中,给学生敢于发表教学意见或建议的权力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则更能切中学情,使备课变得实际实用,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评价方式上的“新标准”。集体备课是一种思想的交流、理念的融合、方法的共享,不是一刀切式的任务,不是为了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因此,学校在评价教师时,要力戒给每位教师分出三六九等,甚至大力鼓吹要拉大差距的做法。把认识统一到激活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来,才是搞好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关键。彻底改变一边强力抓好集体备课,一边又精心鼓励各自为重;一边建设集体备课,一边又自毁集体备课的自相矛盾化,实行“保护性评价”,让教师能言、敢言、善言、纳言,以使集体备课创造性地生成最佳教学宏观方案。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市滨湖镇滨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