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五感”铸就名校

  • 投稿猎头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86次
  • 评分4
  • 22
  • 0

吴成业

一、教师的幸福感,是名校的灵魂

真正的名校,并不是十分注重学校外观和规模,而是注重营造宽松、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教师的工作是幸福的,教师的生活也是幸福的。有一些学校,应试成绩非常高,但是教师教得苦,没有一点幸福感,甚至产生“围城”式的逃离想法,这样的学校不配名校的称号。显然,一个以剥夺教师休息权、牺牲教师健康权等为代价求得应试成绩高的学校,不是一个“名校”,至少是一个有欠缺的“名校”。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学校对其成绩的肯定、同事对其工作的支持、学生对其教育的拥护等,而不只是应试成绩的拔高。现在,一些学校对成绩异化、神化、泛化,必定成为教师不幸福的源泉。一旦教师觉得不幸福,想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文化治校、特色兴校都成为空谈。

对于名校而言,应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让教师和谐地发展、和睦地生活、和平地竞争,比什么制度、措施都有效、有用。当一所学校里的教师,视工作为幸福,那么,这所学校离名校也就不远了。

二、校长的使命感,是名校的动力

校长的眼界决定学校的宽度,校长的底蕴决定学校的深度。名校校长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走特色强校之路,走品牌兴校之路。

名校校长决不躺在荣誉中吃老本,而是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办学校。校长做到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为教师创造一种极具幸福感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创造一种极具成就感的学习环境。名校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孜孜不倦、长期积淀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努力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整体推进的过程,因此,品牌学校的建设更需要校长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进行精心的筹谋、用心的实施、诚心的沟通。

一所名校的校长,对学校发展定位是清晰的、对学校发展目标是明确的、对学校发展特色是坚决的,有着“时不我待”的工作干劲,有着“和谐共生”的工作艺术,有着“追求创新”的工作热情,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去带领教师、学生,取得教育长征的胜利。

三、学生的成就感.是名校的标杆

名校除了有历史的积淀,还有学生成就感的洋溢。显然,学生是名校的主体,学生在这所名校里有没有成就感,是衡量学校是不是名校的标准。名校是争取做到让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生发展”,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取得应试成绩的拔高。事实上,这种应试教育成就感往往成为大部分学生挫折感的源头。

学校教育如果缺乏对学生智慧的启迪、灵魂的净化,教育就失去了本真。,显然,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因此,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家园、愉快学习的学园,让教育开放化、人本化、人文化,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轻松简单的学习、和谐和睦的生活,实现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总而言之,学生是具有成就感的,并且这种成就感伴随其在名校的求学生涯,甚至他的一生。自然,这样的学校就是名校。

四、家长的满意感,是名校的标准

对于名校,家长是趋之若鹜的。家长的满意感就是衡量名校最直接的标准。现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了一句口号,其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让家长满意的教育。

一个在家长嘴里口碑很差的学校,就不是名校。现在,一些学校的社会满意度与教育设施的提高呈相反的发展趋势,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低,家长心中的名校,就是学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熏陶、和谐的育人环境,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实现和谐教育、公平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家长充满满意感,这所学校不想成为名校都难。

五、社会的认同感,是名校的特征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单单要求学校“能上学”,还要“上好学”。因此,对于名校的建设已提出了一些极具操作性的要求。教育不仅给予学生必要的文化知识与做人道理,更应该在人的终身发展上有所为。因此,名校虽然是有边界的,但是它的边界必然是大于一般学校的边界,而这点也必然为社会所认同。

名校不是吹出来的,它靠的就是学校的社会声誉。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往往是最公正、最平实的。名校是在学校特色发展、品牌建设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的外来赞誉,不是自封、不是白送,而是精心付出后的应有回报。

(作者单位:浙江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