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生、生生间合作交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健康良好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主动能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方法体系,掌握教学内容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角色,从重视“教”到加强学生的“学”,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例子:
“甲乙两个工程小队共同完成了一条长达400千米的隧道工程,现在已知甲工程小队单独完成消耗的时间是10天,乙工程小队单独完成消耗的时间是8天。请问,两个工程小队合作完成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题,于是就出现了以下三种答案:
①400÷(1/10+1/8)。
②400÷(400÷10+400÷8)。
③i÷(1/10+1/8)。
针对上述三种答案,教师可以将计就计,把上述出现的三种答案全部写到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分析和比较,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辩,最后证明了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直接关系。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加强思考和自主学习。
二、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能动能力
小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展互动教学活动,不仅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和团队意识,还可发挥学生群体互助内在潜能,使学生体验感悟到集体力量,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比如在学习“比”的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实录:
1.设计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猜想
(1)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比”和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填写“比”和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表,填完之后,让学生自主思考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复习后引导学生联想: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在除法学习中有除法的基本性质,那么在“比”的学习中有没有它的基本性质呢?
2.提出猜想
(1)首先让学生讨论“比”有没有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个比例关系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也可以写成除法的形式,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分数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总结出“比”的性质。
(2)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提出猜想: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值,其比值不变。
3.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I)小组之间讨论上述猜想是否成立,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的。
(2)小组代表说出猜想的思路和验证方法。
A组:我们主要是采用一个“比”,然后在其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得到新比,然后分析他们的比值是否相同。
B组,我们主要是采用一个“比”,然后在此“比”的前项和
’后项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分数和小数进行比较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同。
C组:我们想用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看他们的比值有没有变化。
每一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思路,采用一个比或者多个比进行验证,同时将验证结果填入《验证表》中。
4.展开交流,感受过程
(l)首先用投影仪将各个小组得出的结果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由小组代表阐述得出的结论。
(2)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比分析各组之间的结论。
(3)最后学生之间讨论比的性质,最终得出结论。
5.拓展,灵活运用
(1)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总结方法,积极探究问题的答案。
以上案例中,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同时也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口
(作者单位:江苏金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