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细究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生“被……”现象

  • 投稿念潇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83次
  • 评分4
  • 40
  • 0

郝勤秀

当今网络语中“被……”成了高频词,如“被自杀”“被自愿”“被就业”“被捐款”“被增长”等,而仔细观察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也存在不少“被…..”的现象。

一、上课开始“被开心”

现象1:开心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的精神状态,但我们经常听到“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大家开心吗?”作为开场白,而学生总是违心地回答“开心!”诚然,教师想以此来缓解授课现场紧张的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是学生在许多听课老师面前明显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焦虑,并没有开心的理由,经老师这样一问,只能无奈地“被开心”了。

建议:课堂导人有很多方式,如老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和体态语营造轻松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借助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游戏活动导人新课,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当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到兴致勃勃、兴趣浓厚时,才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课堂情境中“被算计”

现象2:教学例题:我们班58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3人问和2人间(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情境设计如下: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近期要组织大家去射阳素质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此时,教室里欢呼声一片。老师又说:由于要体验生活2天,考虑到基地离学校又很远,所以要安排住宿。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准备怎么安排住宿?孩子们对这项实践活动早有期待,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积极性很高,大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很快解决了问题……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进展得很顺利。下课了,正当执教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的那一刹那,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素质教育基地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呀?”老师不耐烦地随口答道:马上会去的,等以后再说!明显感到孩子们很失望,他们已经意识到被骗了……其实,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去。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这位老师创设的情境注重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由于学生对去素质教育基地体验生活充满期待,所以对于老师设计的这个情境毫不怀疑,非常感兴趣,激起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学生问题解决了,想实现愿望时,却不能如愿以偿。天真无邪的学生在这种虚假的情境中“被算计”了。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对教师课堂设计的情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因此,创设情境不能急功近利,要务求真实,反之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度.不利于今后教学。

建议: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捏造情境。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蕴含情感。任何情境如果没有教师的情感投入,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我们呼唤求真、求实的教学情境,呼唤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互动间“被应答”

现象3:在课堂上,提问是师生互动、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提问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但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师问一生答”的模式。有教师提问过于简单,不能迸发思维火花。还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需答“对”或者“错”: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即使有,也不用表达出来。在一次次看似热闹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失去了发言权,被动地应答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错过了通过思维活动来感受学习快乐的机会。

建议:应打破“师问一生答”的单一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多开口,多思考,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控制好难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以学生通过主观努力思考能够解决为宜。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与教师发自内心地互动,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小组活动时“被参与”

现象4:为了合作而组织合作。有的老师提出问题,看到举手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就让学生小组合作,放任合作。有的老师怕控制不好时间,讲好活动要求后让学生讨论,孩子还没有讨论开来,老师就拍手示意让停下来,这种活动光有合作的“名”,没有合作的“利”。还有老师在设计环节上过于细化,学生只要跟着老师设计的问题一条条的去操作就行,孩子自己参与“发现新大陆”的机会很少,以至绝大部分学生在绝大部分合作活动中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

建议:新课程呼唤以生为本。教学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做到自主中有合作,合作中有自主。在合作活动前,教师要先留有空白,让学生先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组织合作;其次要处理好“合作”和“竞争”的关系;最后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等。

总之,作为老师,要尊重生命个体,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再让学生“被……”;要树立师生合作的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设计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