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在转变中寻求小学课外阅读新突破

  • 投稿水水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81次
  • 评分4
  • 43
  • 0

韩士新

课外阅读活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积极倡导书香校园行动,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拓展。

一、理念转变:从学生自读到师生共享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式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教师的推荐自行开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仅可以了解读物的内容,学到相关知识,而且可以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表达技巧,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然而,小学生课外进行的自主阅读,由于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又缺乏必要的交流,就使学生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缺乏对作品思想的深入挖掘、语言的品味推敲,最终影响了课外阅读的质量。

为此,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理念,变学生阅读为师生共阅,变个体自主阅读为群体共读共享。通过师生、生生共读共享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共同选择阅读内容,分享阅读期待;在阅读之中,及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阅读的快乐;在读完之后,交流阅读的收获,分享阅读的成果。通过交流分享,学习阅读的良好方法,深化内容的理解体验。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借助于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家长通过与孩子的阅读交流、研读讨论、品读欣赏等方式,使大家对阅读生活拥有共同的语言,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们享受探求知识的愉悦,引领他们健康发展。

二、策略转变:从关注内容到授之以渔

小学课外阅读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只注意故事的精彩情节、人物的不同命运和事情的最终结果等内容,往往不注意把握作品对人物的塑造、细节的刻画和文字的运用等方法。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表层阅读,导致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肤浅。为此,我们应当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实现策略的转变,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读物的内容,更要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效果。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良好的读书方法包括: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常用的工具书;能根据阅读材料选择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所读的内容及时进行圈、点、批、注,学习体味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阅读实践的体会,让学生明确阅读一本读物,可以抓住导读这把阅读全书的钥匙,从封面、前言、作者简介、目录、序言读起,通读全书,品味语言,及时交流,记录感受,

三、行动转变:从阅读积累到实践运用

课外阅读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相关的内容,接受了情感熏陶,还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语言的积累,了解了表达的技巧。但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所获及时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呢?对此,我们必须变课外阅读中条分缕析的讲授和刨根究底的追问为联系儿童生活实际的互动交流、迁移拓展。通过灵活运用,让阅读积累成为语文实践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体会、感悟,我们可以借助于做批注、写心得,以及文本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读后的收获联系自身实际进行运用。对于作品优美的语段、精妙的语言、生动的对话等,引导学生通过朗诵、配音、讲演等方式进行模仿练习,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四、反馈转变:从单一检测到多元评价

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不仅需要加强指导,而且需要恰当的评价。通过评价及时了解阅读活动的情况,检测课外阅读的效果。然而,长期以来,以阅读考级等为代表的单一的检查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要变课外阅读的单一检测为多元评价。

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评价与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相结合,以活动来检阅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保持,还能深化课外阅读的效果。如在实践中,我们开展的“校园读书节”活动,“好书伴我行”演讲,“经典与名篇”朗诵,读书小报征集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品尝收获课外阅读成果的甜蜜。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