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冰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体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要做到这些,可以从下面五点人手:
一、承认差异,关注个体
基于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家庭与社会教育情况等因素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异是存在的,具体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兴趣、性格、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个体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分层要求,提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有效教学应该在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实现可能的发展性目标。教师要理性在看待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学会等待,给部分学生达成发展性目标提供适度的缓冲。当然,教师还要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重视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二、尊重主体,体现过程
课堂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主体的充分参与,因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展开学习活动,有观察、有思考、有表达、有困惑、有顿悟,达到融会贯通,促进新的知识结构形成。
1.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提问的机会。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敢问,激发学生多问,善待学生插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2.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课堂知识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思考而获得,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找寻、结论的归纳、困惑的质疑等过程,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操作、思考、体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教师不能因为担心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予以包办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指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恰当的引导。
3.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需要自由表达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要在课堂上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张扬学生个性。
三、合作学习,同伴互助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成立合作小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通过组内合作,实现在不同水平、不同起点上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其次,设计合作问题。合作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最后,组织合作学习。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合作学习必须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合力,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四、多元练习,发展思维
练习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练习的设计在考虑知识巩固的同时,更要关注练习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关注问题解决的策略性和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使学生练习的过程同样是研究和创造的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都有所发展,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作业设计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如兴趣性作业、生活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分层性作业、探究性作业、长时性作业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作业,涉及阅读资料、信息收集、分析整理、手工制作等各种各样的训练,且富有一定的层次性,可以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关注弱势,均衡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趋势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城镇学校中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学习“弱势群体”,主要是一部分原先农村小学的学生、随迁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等。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学校教育的问题,有家庭背景的问题,有学生自身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关注他们的思想,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成长,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关爱,多一分帮助,不歧视,不放弃,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具体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信心人手。在任何情况下信心都比黄金还要珍贵。首先,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哪位学生积极发言了,哪位学生作业按时完成了,哪位学生字迹工整等,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其次,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展示、提问、发言和操作的机会。有时抓住时机有意识地让他们担任某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给他们创造成功的体验,使其在参与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自信。
第二,从态度人手。身处“弱势群体”的孩子大多数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上存在畏难、厌学、懒惰等不良因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错误率高,甚至有漏做、不做现象。而帮助他们改变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真心地付出和耐心地等待。身为教师,需要经常以平等的心态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让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另外,教师自身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他们充分改正的时间。
第三,从知识人手。在解决了信心和态度问题之后,辅导补缺补差就水到渠成了。根据这些学生的已有知识状况和学习重难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一些他们没能掌握的内容,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多进行一些引导、讲解,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多练习。此外,还要加强课后辅导,特别是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五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