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一、案例描述
为了迎接镇江市现代化先进学校的检查验收,学校德育处尹主任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同学进行了一次迎检动员。一开始他就直入主题,指出我们学校要争创现代化的学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为争创镇江市现代化学校出力流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接下来,他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校的日常生活小事出发,列举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供大家评议。比如上完厕所后不洗手好不好,为什么?校园里遇到老师不主动行队礼好不好,为什么?校园里乱丢纸屑呢?为什么?等,然后再讲出应该怎么做。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德育主任将点名表扬了平时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比如主动捡废纸的学生、主动关水龙头的学生等。
二、案例分析
本次迎检动员,德育主任没有采用说教式的讲话,而是充分尊重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很好的动员效果。
首先,让孩子远离“这是讲道理”的判断。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生为本,迎检动员亦应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动员大会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自主参与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有效达成动员的目标。千万不能把动员大会变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灌输式、说教式的大会,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使动员大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其次,让孩子拥有“我是否这样做”的选择。一次成功的动员大会一定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从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去发现、收集可以用来正面宣传、反面引导的例子,让学生从自身的道德认知出发去作选择,这样动员才会收获好的效果。
三、案例反思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常常因为工作方式的机械、僵化,进而导致德育效果的低下。新时期,只有转变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才能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
1.变命令式为参与式
命令式的德育管理,往往是利用命令、强制等行政化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儿童的特点,只有让他们进入情境,经历道德的实践过程,才能对道德教育产生认同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例如:班级常规的制定,应该是建立在全班同学共同商议的基础上的,学生有了认同感,执行起来才有积极性可言。其次,教育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通过搭建班级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德育管理舞台,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实现学生个人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促进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和互相发展。
2.变口号式为行动式
古人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针对学生的激情、明理上,更应该在导行上下足功夫。学校德育要通过日常的教育、指导、检查、评比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要为学生创设道德体验、实践的条件,通过各种课程渗透、校外实践等活动,不断行动、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
3.变默认式为激励式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育者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尤其是面对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中小学生,教育者对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进行严格规范的同时,更要采用以人为本的激励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比如在学期初,通过拟定班级的奋斗目标来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去不断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亮点,并及时对学生加以表扬和激励,使他们在被肯定、被赏识环境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在学校德育中,激励应注重情感激励,而非物质激励,要把握好时机和尺度进行激励,从而保证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横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