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中学有效德育的思考与重构

  • 投稿黑门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17次
  • 评分4
  • 70
  • 0

石志刚

一、当前中学有效德育的理性思考

1.有效德育的认识问题

对于德育工作,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都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德育工作的落实就是抓好早操、升旗、课间跑操和班会等传统的德育课程和德育时空。并没有从当今学生整体的个性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出发去探求德育内容的创新。因此,一味地重复传统的课程,不仅加剧了学生的排斥心理和厌恶感,而且扼杀了德育工作自然的规范和润育功能。作为德育工作者,对有效德育的落实和思考,没有做到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和手段上的丰富多彩。

2.有效德育的功利性问题

谈到德育工作,很多人都认为德育就是胡闹,与教学矛盾,德育活动影响上课,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此,总认为德育工作无法考量,或者总希望德育工作达到某种好的效果。这些都是一些极其功利性的认知,对有效德育的推进极其不利。甚至有些德育工作者不自信于自己的工作,做任意的让步和妥协,更加剧了有效德育功利性的心态和表现。德育工作的功利化,是对德育认识不足,和对德育评价的短视。这也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推进不尽如人意的瓶颈问题。

3.有效德育的虚浮问题

谈到德育工作,好像非要安排好多的活动,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这是一个本质上的认识误区。有些学校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也不见得学生对德育有所崇尚,学生品德行为多么高尚。原因在于该坚持的没有坚持,该做好的没有做好。过多的活动干预,导致学生心态的漂浮和麻木,活动设计者动机的虚浮和行为的疲软。因此,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一种症结,就是德育工作的“迎检”,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东西,甚至虚浮到只为拍几张照片那么肤浅。学生在此种错位认知下,无法沉下心来感受德育的有效因子,久而久之,德育成了“无欲”。有效德育的虚浮问题贻害了很多以德育为名义的德育工作者和学生。

二、当前中学有效德育的理性重构

1.德育课程的开发和渗透

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德育理论指导和参考书籍的严重不足。这些客观现实,势必影响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一定的范围内难以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有效地指导有效德育的实践。但有些重视德育工作的学校,把德育工作序列化,德育课程校本化,把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这是值得提倡的。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归整和梳理德育的研究方向,探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德育课程的开发与渗透,让德育工作有了方向。各校德育工作者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或者学校德育序列的需要,从中选取所需要的德育教化的理论依据来制定德育实施的方案。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映理论的统一,为有效德育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2.德育工作的系统规划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逐渐引起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是因为认识到德育工作本身多么重要,而是现在学生的行为太随意,不得不倒逼学校德育工作者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取向和德育教化的价值。这就需要一个系统的德育规划,并且一定是从德育理念的修正与更新,德育心态的矫正与得体,德育方式的优化与便捷上,根据当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来充实,补充德育理论和德育效能的空白。德育工作的系统规划,主要体现为德育的前瞻性和预防性,通过德育规划的编制,有效地指导德育工作者在一定的效能范围内来开展激趣、科学、合理、高效的德育活动。同时,德育工作的系统规划,对于想通过德育规范和濡染感受来辅助课堂教学的教师大有裨益,也为德育课题的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方向。因此,德育工作的系统规划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推动有效德育的纵深发展。

3.德育方法的创新与激活

德育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德育手段和方式更是多样的。当前德育有效性的平淡,德育绩效的平凡,更多的是德育方式的简单和呆板,扼杀了学生对德育活动的期待,打击了学生对德育课堂的信心。那么德育方法的创新和激活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方法的选取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德育工作者的能力与智慧。这种能力和智慧的彰显,更需要通过学生这个活生生的实体来考量和验证。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个性禀赋的新奇,没有效德育方式的配合,很难收到效果。“因材施教”的德育方式,在这个个性张扬的群体中,小加施展,必能达成双赢。因此,在现实背景下,德育方法的创新与激活,必须转变观念,丰富手段,创新思维,激活兴趣,才能实现有效德育实践的正态效应。

4.德育阵地的坚守与开辟

因为德育效果不佳,而随便改变德育教化的初衷,这是一种不自信的文化心态,同时反映出许多德育工作者的无奈,及对德育工作定位的欠缺。所谓德育阵地,即德育工作者的校园活动范围和对实践时空的掌握。对德育阵地的坚守,不仅仅是对过去德育工作的肯定与认可,更是对以后德育工作开展的期许。只顾坚守德育阵地,就会陷入因循守旧的怪圈,在德育工作中不会有太多的突破。那么对德育阵地的开辟更显得重要,德育阵地的客观存在,势必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对学生有良好的教化功能并能引起学生的敬畏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生活化和常规化。因此,德育阵地的坚守与开辟,无论是对德育工作者,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好的自鉴和指示作用。

三、实现中学有效德育的具体做法

1.教师全员德育制度化

德育工作绝对不是法制校长、德育主任和班主任的专利。德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因此,教师全员德育制度化势在必行。从制度上要求全体教师心中装有德育教化的理念,教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育人育德的过程。制定教师全员德育规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德育活动的参与面是否广泛;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通过德育规范来修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三是在校园日常生活中教师是否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参与德育的引导与管理;四是在年终考核和学期评优评先中给予尽职尽责的教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通过以上规章的要求和示范,在理念上逐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做到教师德育全员化。这个有效德育从教师认知和认可的层面得到了有效响应和支持。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是实现有效德育的重要保证。

2德育过程优化和结果高效

学校的德育主要以德育讲堂和德育活动为载体,来达到实现德育的效能。但是德育过程的优化,对德育目标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活动中,必须先拟定德育活动方案,再根据生情,对应德育目标,优化过程。例如:“爱国教育”活动,先要拟定“爱国活动”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必须围绕德育目标来制定,并且过程不要太冗繁,以简单明晰为主,但形式可以多样,在短、平、快中让学生感知“爱国”的重要性。方案的制定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此类主题的认识,尽可能设计切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只有德育目标明确,过程优化,才能实现德育的高效。这里的过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承受能力,一切走形式的活动,都会什么也没留下,甚至起到反作用。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务必把德育过程的优化和德育结果的高效当作重要抓手。

3.德育的生活化与常规化

谈到德育,我们很容易想到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是深刻的,但是不会深远。笔者觉得要以德育的生活化与常规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浸染每个学生的心田。例如:在食堂排队打饭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认真排队是对别人的尊重。反过来,让学生体验一下,被别人插队后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德育礼仪、德育雅行的重要性。这些德育元素在校园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多挖掘校园生活中的小事,作为主体元素来设计德育案例,让学生切实体味没有德育教化的结果或后果。德育工作本不该有争议,但是目前的校园德育工作的发展态势并不理想,学生不买账,教师不支持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只能说明我们在德育常规的落实和德育生活化教育中的把握不当和方式不好。当然,面对活力四射的学生群体,我们只有采取常规的德育教化及生活化的耳濡目染才能让其感受到德育之重。一味地设置情境,“只有一时的感动,绝无永恒的感激。”因此,德育的生活化与常规化,只要坚持不懈,对学生的文明雅行和道德品质塑造一定有作用。

中学有效德育的方式与方法很多,笔者只从自身的经验和思维中撷取“基本”的方法和建议,希望引起同行的注意与思考,以期重构中学有效德育的基本范式。当然德育是一个系统的课题,需要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探索与责任担当。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