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航
一所学校,在确立了正确的办学思想、有了恰当的目标定位,形成了清晰的办学思路、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科学的运行方式之后,不断地引领教师成长应是其首要的任务。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学科专业,还包括学科之外的很多方面,这种超越学科专业的专业提升,在教师的成长中尤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作用更大,也更重要,更显紧迫。所以,教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不断提升是专业提升的重中之重,首要的应包含:厚泽德行、涵育情怀、滋润心灵、振奋精神、增加爱心、强化责任、更新理念;怀有崇高的理想、宽广的胸怀、包容的态度、批判的精神与能力、坚定的意志等。而实现这些,首当从提升“四气”人手。
一、提振“志气”
提振“志气”就是涵养“发奋图强,不甘人后”的气势。教师的精神状态就是广大学生所必须天天面对的一张脸、一颗心;就是孩子们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参照者和精神构件。如果教师的精神天天饱满,时时灿烂,这将成为学生终身的美好记忆并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如果抛弃了理想,缺失了精神,忘记了追求,放松了进步,不仅各种不良思想会乘虚而入,影响工作,甚至还会使人步入萎靡不振的境地。因此说,一个单位、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但不可默默无志,更不可默默无效。人因拥有思想而站立,更因富有志气而挺拔。立大志,可能得中志;立中志,可能得小志;立小志,肯定不得志。教师立志就是要志在为教、志在为校、志在为生、志在为先。引导每个教师经常思考:我的志向是什么?我的责任是什么?我完成得如何?我比别人差还是强呢?为什么?今后该怎么办?
为了把这种理念落到实处,我们利用多种措施持之以恒地对教师进行引领,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我每周给老师们写一篇“校长寄语”。例如,下面是我们开展“四气”教育专项活动时,“校长寄语”中一篇的片段:
别成为“可有可无”的学校,别成为“可有可无”的人。
在我们区里我们是“可有可无的学校”吗?在我们的学校,我们是“可有可无的人”吗?如果是或有的话已经很危险了,千万要牢记:不要成为“可有可无”的学校或“可有可无”的个人。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因为,崇尚优秀,身处优秀之中,就会变优秀,并越发优秀;甘于低劣,身处低劣之中,就会变低劣,并越发低劣。
要想不成为“可有可无的学校”,方法只有一个:团结奋起;要想不成为“可有可无”的人,只能靠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和不懈努力。
我们这样做,说到底,就是让老师进一步明白:学校就是涵养精神的主阵地,课堂就是提振志气的主赛场。平时,表面上比的是工作与拼劲、水平与实力、方式与方法、效果与效力,但最终比的还是个人的思想与理念、胸襟与境界、人品与人格、涵养与素质、心智与心劲。
二、集聚“和气”
集聚“和气”就是涵养“相互理解,齐心合力”的气势。俗话说:和气臻祥。事实证明:和谐必生合力。因此,和谐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工作力,更是一种发展力。首先,和气就是引导教师要树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识。就是说自己想立起来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立起来;自己想要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行得通,这就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精神。其次,就是要具备黄金心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要让老师们牢记:纵使你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没有积极包容的心态,整日消极抱怨、患得患失,一包小心眼,又怎能形成合力?又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积极的人生信念、富有爱心及责任感的工作态度,不仅有益于学校和他人,而且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其中也含身心健康。
这是我写给老师们的另一篇“校长寄语”:
学校应流淌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好的学校外显的是漂亮的大楼,高端的内设,整洁的校园:内显的实际应是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表现在细节上,可能就是有一批名师,及演绎名师的一个个故事;有一个个认真工作的个人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种向上的风气……反之,如果一处校园、一个组室整日传播的都是流言蜚语、钩心斗角,在社会上形成的是风气不正的印象,这个单位还有活力和后劲吗?最终受损的又是谁呢?
所以每个人身上流淌着什么样的文化,可能就导致学校呈现什么样的文化。因此,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声音,要在社会上与行业内具有话语权,必须构建起自己的“内壳”——优秀的教师、向上的风气、良好的质量及独特的文化。
我们还请老师们一起听《工作——幸福蕴藏其中》的“幸福课”,对老师们进行幸福教育。这样,就能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心态和教育理念的“启蒙”与引领,使他们渐渐懂得该怎样“转身”和“进入”。随后,我们又举办了“同事关系就是工作力,师生关系就是教学力”的专家报告会,这样的专题报告带给老师们的更是一种重新深入思考的能量及长久的唤醒:和谐才共生,合作即共赢。
我们重视这种文化氛围的创设,实际上就是想把它作为一个入口,渐渐生成一种“气场”,进而,使之化为气质,化为风度,化为人性,化为人道,化为人格,化为人气,化为人心,用校园文化渐渐把学校改造成文化校园,从而显得更和雅;使一个个有文化的人进一步提升为文化人,从而生活得更舒雅。
三、永具“勇气”
永具“勇气”就是涵养“不惧困苦,攻坚克难”的气势。每所学校都会面临很多不同的问题与困难:既有遗留问题,更有现实问题;既有个人困难,也有学校困难。每个人也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社会及广大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教师面临的困惑与困难,压力与挑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是不能躲避的必然现实。那么,是勇敢地迎接挑战,还是躲着走,或干脆放弃,是检验一个人或一个单位有没有勇气,有没有发展潜力的试金石。对此,杨澜曾有感慨: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
这种“勇气”更多时候是指做教师要大气,搞教学要精细。教育及人的发展离不开磅礴的大气;而复杂的教育,则要求我们将这种磅礴大气转化成精细的工作和扎实的教学。“大气”必须体现在“精细”上,没有“精细”的实践,任何“大气”都只能是空怀抱负、望洋兴叹;“精细”必须着眼“大气”,没有“大气”的修为,任何“精细”都只能是盲人摸象,坐井观天。
四、涵养“才气”
涵养“才气”就是涵养“学识广博,出类拔萃”的气势。要彰显志气,形成和气,表现勇气,必须有扎实的才气为基础和前提。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可以说缺教师,也可以说不缺教师,但我们永远缺的是名师,是具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是涵养、学养兼备的教师。每名干部及教师都应思考并回答:我凭什么当教师(干部)?我凭什么当好教师(干部)?我给学校(学生)留下什么?今后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增长才气,必须以钟爱工作为前提,以实践为手段。钟爱工作就是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构建屋宇;钟爱工作就是给自己的心灵补钙;钟爱工作就是让一个人自信地走过每一个人生驿站。
为此,我们每年都定时表彰十个“十佳”:十佳优秀教师、十佳师德标兵、十佳优秀班主任、十佳特色教师、十佳党员、十佳女教师(十佳青年女教师、十佳母亲)、十佳服务型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十佳劳动模范、十佳教学(教科研)先进个人。这些就是让老师明白:工作与教学也像是一个比赛场,天天都似在比赛、在亮剑:亮思想、亮精神、亮作风、亮心态;赛智慧、赛勇气、赛能力、赛办法;比志气、比付出、比进步、比收获……
这样做,就是愿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赛场上,敢于亮剑,舞得精彩!
学校应成为每一名教师自由成长的文化栖息地。给教师思想的润育以文化上的保护,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让教师有安全感。给教师行为的奔放以文化上的影响,引领他们,鼓励他们,让教师有发展感。给教师发展的路径以行动上的支持,财物支持,时间支持,让教师有依靠感。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市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