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教育片思偶得

  • 投稿土逗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33次
  • 评分4
  • 95
  • 0

章立早

一、无功利色彩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

如今有不少中小学流行扣分的惩罚和夺得流动红旗式的奖励,其实这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手段,但它绝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因为这种教育的手段还有缺陷:学生之所以按照教师的要求争先恐后地去做,更多的是为了不被惩罚或获得某种奖励,也就是带有功利色彩。

众所周知,只有无功利色彩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应该的、必需的,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才是有效的、健康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格。

二、到底是“学生第一”还是“教师第一”

常听校长说要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但是,还有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言下之意就是“学生第一”。那么,到底是“学生第一”还是“教师第一”呢?

其实,“教师第一”是管理理念,而“学生第一”是教育理念。从管理的角度讲,要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从教育的角度讲,要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依靠教师去落实,只有落实了“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践行“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和“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不矛盾,他们都强调“以人为本”,只是提出的角度不一样。

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

过去有一个提法: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更完整、更科学的提法应该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涉及是否能够洞察秋毫的问题,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只是具体的技术问题。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研究经历后,深有感触地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中国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美国的学生则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些国家用高额奖学金吸引我国高水平的学生到他们国家,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将来去当他们的助手,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我们的学生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专家认为,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物质条件,也不是课程,更不是教法,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将教育教学中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成功的教学依赖师生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师生关系也可以说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今的大学和一些重点中学都办在远郊,而这些学校的教师都住在城市中心。每天,学校的校车将教师拉到远郊上课,上完课后又将教师拉回到城市中心。直接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冷漠,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提醒的是,比这种师生关系的冷漠更可怕的是:它会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你是否已经感觉到如今人与人之间已经越来越冷漠了呢?

五、注意提升教师的“软实力”

教师的“软实力”,既包括教师个人的学识、文化底蕴,又包括教师对学科特点和研究前沿的把握与了解,更包括教师的态度,尤其是要能站在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培养人、发展人,而不能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去牺牲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所以,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关键要注意提升教师的“软实力”。

六、正确理解“赏识教育”

不少教师都认为:“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学会赏识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和表扬,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要尽量找出其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保护其自尊心。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笔者有必要提醒一下:凡事都要讲究“度”,如果学生确实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回答错了,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实事求是地将问题指出来。笔者赞同“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么一种说法。批评既然是一种教育,那么它的核心就是真爱,批评

章立早

一、无功利色彩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

如今有不少中小学流行扣分的惩罚和夺得流动红旗式的奖励,其实这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手段,但它绝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因为这种教育的手段还有缺陷:学生之所以按照教师的要求争先恐后地去做,更多的是为了不被惩罚或获得某种奖励,也就是带有功利色彩。

众所周知,只有无功利色彩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应该的、必需的,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才是有效的、健康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格。

二、到底是“学生第一”还是“教师第一”

常听校长说要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但是,还有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言下之意就是“学生第一”。那么,到底是“学生第一”还是“教师第一”呢?

其实,“教师第一”是管理理念,而“学生第一”是教育理念。从管理的角度讲,要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从教育的角度讲,要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依靠教师去落实,只有落实了“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践行“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和“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不矛盾,他们都强调“以人为本”,只是提出的角度不一样。

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

过去有一个提法: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更完整、更科学的提法应该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涉及是否能够洞察秋毫的问题,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只是具体的技术问题。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研究经历后,深有感触地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中国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美国的学生则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些国家用高额奖学金吸引我国高水平的学生到他们国家,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将来去当他们的助手,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我们的学生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专家认为,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物质条件,也不是课程,更不是教法,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将教育教学中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成功的教学依赖师生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师生关系也可以说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今的大学和一些重点中学都办在远郊,而这些学校的教师都住在城市中心。每天,学校的校车将教师拉到远郊上课,上完课后又将教师拉回到城市中心。直接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冷漠,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提醒的是,比这种师生关系的冷漠更可怕的是:它会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你是否已经感觉到如今人与人之间已经越来越冷漠了呢?

五、注意提升教师的“软实力”

教师的“软实力”,既包括教师个人的学识、文化底蕴,又包括教师对学科特点和研究前沿的把握与了解,更包括教师的态度,尤其是要能站在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培养人、发展人,而不能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去牺牲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所以,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关键要注意提升教师的“软实力”。

六、正确理解“赏识教育”

不少教师都认为:“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学会赏识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和表扬,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要尽量找出其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保护其自尊心。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笔者有必要提醒一下:凡事都要讲究“度”,如果学生确实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回答错了,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实事求是地将问题指出来。笔者赞同“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么一种说法。批评既然是一种教育,那么它的核心就是真爱,批评

章立早

一、无功利色彩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

如今有不少中小学流行扣分的惩罚和夺得流动红旗式的奖励,其实这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手段,但它绝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因为这种教育的手段还有缺陷:学生之所以按照教师的要求争先恐后地去做,更多的是为了不被惩罚或获得某种奖励,也就是带有功利色彩。

众所周知,只有无功利色彩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应该的、必需的,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才是有效的、健康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格。

二、到底是“学生第一”还是“教师第一”

常听校长说要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但是,还有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言下之意就是“学生第一”。那么,到底是“学生第一”还是“教师第一”呢?

其实,“教师第一”是管理理念,而“学生第一”是教育理念。从管理的角度讲,要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从教育的角度讲,要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依靠教师去落实,只有落实了“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践行“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和“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不矛盾,他们都强调“以人为本”,只是提出的角度不一样。

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

过去有一个提法: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更完整、更科学的提法应该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涉及是否能够洞察秋毫的问题,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只是具体的技术问题。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研究经历后,深有感触地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中国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美国的学生则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些国家用高额奖学金吸引我国高水平的学生到他们国家,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将来去当他们的助手,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我们的学生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专家认为,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物质条件,也不是课程,更不是教法,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将教育教学中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成功的教学依赖师生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师生关系也可以说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今的大学和一些重点中学都办在远郊,而这些学校的教师都住在城市中心。每天,学校的校车将教师拉到远郊上课,上完课后又将教师拉回到城市中心。直接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冷漠,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提醒的是,比这种师生关系的冷漠更可怕的是:它会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你是否已经感觉到如今人与人之间已经越来越冷漠了呢?

五、注意提升教师的“软实力”

教师的“软实力”,既包括教师个人的学识、文化底蕴,又包括教师对学科特点和研究前沿的把握与了解,更包括教师的态度,尤其是要能站在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培养人、发展人,而不能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去牺牲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所以,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关键要注意提升教师的“软实力”。

六、正确理解“赏识教育”

不少教师都认为:“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学会赏识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和表扬,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要尽量找出其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保护其自尊心。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笔者有必要提醒一下:凡事都要讲究“度”,如果学生确实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回答错了,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实事求是地将问题指出来。笔者赞同“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么一种说法。批评既然是一种教育,那么它的核心就是真爱,批评的方法是唤醒,批评的目标是自尊自强。

一味地肯定和表扬,只会导致学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意义、是否正确,而只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能获得表扬。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如果只受到赏识而不曾受到批评,那么他走出校门后将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

教师应该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廉价的肯定和表扬未必能产生所谓“赏识教育”的积极效果,甚至还具有巨大的“心理杀伤力”。当然,一味的批评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七、话说“多元智能”理论

其实,“多元智能”理论并不新鲜,两千多年以前的孑L子对此就有论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或检测学生也有缺陷:首先是难以操作;其次是难以比较;最后是难以评价或检测学生属于什么类型的智能。

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评价或检测方式比传统的纸笔考试更加公平合理。如果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或检测学生,主要评价或检测的是学生的特殊能力,而传统的纸笔考试主要评价或检测的是学生的一般能力。

八、什么样的教学质量才是较高的教学质量

学生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如何判断学生质量的高低呢?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其标志应同时包括“显性质量”和“隐性质量”两个部分。

所谓“显性质量”,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或升学率,只要不是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搞出来的高分数或高升学率,都应把它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所谓“隐性质量”,就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的各种素养,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人格魅力等。

所以,学生质量的高低,不能不看分数,但又不能只看分数;不能不看升学率;但又不能只看升学率。一所学校只有做到了“显隐结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