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关注同一事件的别样价值

  • 投稿Bin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962次
  • 评分4
  • 47
  • 0

冀永琴

凡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认识,教师要将一种观点或理念传递给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很容易造成一种表面热闹动听其实并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实在震撼的虚假局面。笔者认为,德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变得人情人理,不妨对教育过程做些前置思考,努力挖掘同一事件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价值,力求在教育中教给学生一些深入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辨析、思考、判断中,做出既符合个人意志又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正确行为。

如,有的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组织了以“我很重要”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相信以此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多数班主任可能会通过正面的引导,教育学生要通过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责任来体现自身的重要性。这样的班会给学生的感觉往往是教师的说教更多一些。如果教师能够反其道而行,让学生从危害集体荣誉的角度来思考的话,学生的认识就会不一样。可能只是个人一个很小或不经心的错误,就可能给整个集体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个人对于集体来说,其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这样从负面作用的角度来让学生思考,辨析,相信要比教师讲大道理带给学生的震撼更为强烈,也更容易促使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改正缺点错误的自觉性。

再如,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绰号”问题。教师可以先问问学生自己有没有绰号?别人怎么叫?你喜欢别人这样叫你吗?然后引导学生对绰号进行分类,如眼镜、胖墩、麻秆、卷毛、大头等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中性绰号;小诸葛、飞毛腿、精灵鬼、铁榔头、重炮手等明显具有褒奖色彩;而犟驴、独狼、娘娘腔、懒羊羊、母老虎等则具有贬低性质。在对绰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无论何种绰号都不是无中生有,也并不是刻意去美化或丑化某个人,而是非常简洁形象地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正像被大家广泛崇拜的体育明星,我们也都习惯用恰如其分的绰号来亲密地称呼一样。在大家能够基本认同绰号背后的正面意义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既然绰号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且往往是一群人在无形中达成共识后共同叫响的,我们每个人就都应该以豁达的心态去分析别人冠以自己美称的真正原因,进一步反省自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缺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班队会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大家明确,给同学起侮辱性的、针对别人缺点的绰号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同学之间起绰号应该以尊重为前提。

又如,教师在教育学生关心我们周围的残疾人,激发孩子助残之心的时候,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关心和爱护残疾同学,主动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残疾人虽然身体有残缺,但他们能够和大家一起生活和学习,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在同样的成绩面前,他们就是大家的榜样。他们比普通人更伟大,所以他们更值得尊重,如果大家都能尽力去帮助他们,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进而引导大家通过帮助残疾同学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号召大家在助人的过程中达到自助的目的,找回自己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决心和勇气。

还如,小贾同学拾金不昧,被学校公开表彰。听到这个消息,老师也非常高兴,特意召开班会再次大张旗鼓地对小贾进行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不仅如此,教师还引导学生挖掘小贾同学身上其他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表现,号召大家做像小贾一样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好少年。在正向激励的同时,我不忘挖掘这一事件的另外一种教育效果。进而引导大家继续深入思考,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会不会像小贾那样做?如果我们把捡到的东西据为己有,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让同学们明白:拾金不昧,与心无愧,受人崇敬;暗自吞藏,良心受谴,寝食难安。为今后其他同学再次遇到这样的事情究竟如何正确处理,打了一剂预防针,还指出了正确的行为方向,达到了利用同一事件进行正反两方面教育的双重效果。

以上案例相信大家司空见惯,但在教育效果方面可能多数教师所采取的做法还略逊一筹。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我自反思,帮助学生进行适度的自我修复。挖掘同一事件的双重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辩证的双向思考,趋利避害,才能真正帮助学生驱散心中的“雾霾”,让高尚战胜狭隘,让文明成为学生的价值取向。

挖掘同一事件的双重教育价值,只有建立在教育者本人对教育过程有着深度思考的基础之上,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民主讨论,哲学思辨,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家带来正向和反向的思考之后,才能够真正触动被教育者的神经,进而使之接受并积极地自觉地改变。

(作者单位: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阁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