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依托区域教研协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投稿Adam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54次
  • 评分4
  • 78
  • 0

王晓疆

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如何协调优势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研室工作的新课题,更是教研员的重要抓手。由于传统的教研形式主要是由区教研室组织的区级层面的各学科教研活动和以学校教研组为基础的校本教研活动。前者的特点是参加人数多,涉及学校多,以集体培训为主,缺点是易出现自上而下、“鼻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也很难兼顾众多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缺少给教师的展示与教学交流的机会。后者虽然贴近学校实际,但受学校自身条件的制约,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如有些学校的相关学科缺少学科引领者,有些学校教研组人数少而无法形成研讨氛围等。

为从教育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常规教研机制,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从均衡教育资源、共享区域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按照区域教育结构特点,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校际合作理念的教研协作区,可以形成新的教研机制,创设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基于此,我们对区内各乡镇中心校和区直学校进行科学调研,兼顾就近原则,突出强校与弱校异质组合、城乡兼顾的原则,组建了涉及全区所有学校的教研协作区。自设立以来,作为校际协作的有效平台、区级教研的有效补充,协作区教研活动已经成为我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成为区级教研活动的重要补充,也成为我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之一。

为保证协作区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构建了由“教研室———协作区———协作区学科大组———各校各学科组———学科教师”构成的多级交流机制。此机制主要试图通过层次不同的协作活动,促进学科教研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研员是协作区学科教研重要的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教研员利用协作区学科大组,在学科大组长的配合下,做好各层次的教研活动,保证学科教研活动务实、有效、顺利地开展。在每次协作区的活动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活动前的任务设计。我们根据协作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区内联动的集体备课制度。尝试让教师在活动前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求在活动前有科学具体的活动方案。我们要求每一次协作区活动都要针对执教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做到有备而来,踊跃发言。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讲台的新教师,都要自觉地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使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提高。学科大组长针对备课内容设计若干问题,有选择性地向所在成员提问,督促其他成员补充发言,做到个个参与,人人发言。重视主题教研活动策划。

2.强化活动中的任务实施。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教研活动中教师积极主动地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参与活动的教师要认真对所听的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观察课堂中学生对教学设计的接受程度。最后,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等方面,对课堂实效进行比较,形成书面性评价,做好活动后记录,以此作为后续深入研讨的背景资料。

3.推进活动后的任务跟进。研讨活动不是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随后针对课例的研讨才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学习。所有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投入教研活动,教研员要趁热打铁、适时引导参与的教师就所上的课从教材、教法、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思考执教教师对于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是否到位,课中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究竟怎样研究与解决。同时教研员要把教师提出比较多的、疑难的、分歧大的问题拿出来,组织教师相互辩论、互摆事实,在争论中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法,让每位教师得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案,为教师成长提供有力的借鉴。

4.尝试二次上课。以前教师在说、上、评过后,教学活动也就结束了,没再提高的过程,我们试图通过“二次上课”改变这一切,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课后研讨”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二次教学设计,再选择本协作区其他的教师进行二次上课。及时有效地把实践总结再应用于实践,实行“跟进式研究”。

这样的活动流程促使教师真正投身教学研究之中,在活动中所有参与的教师都有机会学习、钻研教材;教师由原来的集中起来单纯地听一节课,变成了备课的一员、参与的一员、研究的一员,从而达到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听课教师由原来听课前没有接触过教材,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无所知,变成了协作共同体,提前钻研教材,进行深入研讨,课后积极评价。经历整个研究的过程,在教研协作的氛围中提升教师的素质。

依托区域教研协作区的平台,广大教师就如何落实新课程新理念,如何解决自身面临的实际教学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共享优势资源,在互动中,既欣赏又质疑,形成思维碰撞,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研讨和动态合作,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思想,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教体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