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烨华
美国著名艺术教育理论家艾斯纳曾说过:“多数学生将来是不会成为专职艺术家的,然而所有的学生都不仅能够学会欣赏艺术,而且还会学会欣赏他们周围生活中的一切视觉形式。这些视觉经验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这一观点着重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非职业化特征,主张融艺术教育于生活,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能力。
一、精心创设审美环境
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的设计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下,笔者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意在潜移默化地构建审美教育情境。
1.借助欣赏平台
借助学校网站、教师博客、《雨竹》校刊等平台开辟名家作品赏析栏目。比如吴冠中的彩墨系列、莫奈的睡莲系列、梵高的麦田系列等,让学生从小接触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认识名家作品,在与大师直接对话的过程中,撰写欣赏心得,以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艺术审美起点。
2.拓宽宣传空间
在学校宣传窗、海报栏、美术教室等场所定期举办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张贴学生创作的能够体现儿童天性的优秀美术作品,如书法、国画、剪纸、青花、线描等作品,这一措施能拉近教师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更易被孩子们接受。另外,在通往美术教室的廊道、楼梯处布置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名家名作的展板,上面是画作背景的介绍、绘画技法的知识、名作的艺术价值等内容,努力为本校学生创造浓厚的艺术欣赏氛围。
3.相关活动配合
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理念是“诗意雅韵”,美术老师每年都会借助校园艺术节这一契机,开展全校性的诗配画比赛活动,由学生自选一首喜欢的古诗,以硬笔书法的形式书写之后,配上与诗歌意境相符的画面,以此表达学生的审美感受。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色彩,实现了抽象的文字思维与美术的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与互换。除进行诗配画比赛之外,近年来围绕学校民乐特色,开展“乐之绘”美术比赛,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二、唤醒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
1.彩虹档案袋
在过去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分析与讲评,忽视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自主理解。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可能不是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能完全洞悉的,而教师所秉承的又可能是成人化的视角,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分裂。彩虹档案袋是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一个资料搜集袋,根据上课内容,教师预设的相关问题,编制成美术学习单,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检索相关资料,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回答相关问题,由此获得对于欣赏主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判断,最后将自主学习的收获放入彩虹档案袋。
2.我当小老师
我当小老师即“学生评画”环节,具体的做法是,展示欣赏对象后,要求学生根据先前阅读的资料,大致描述自己的欣赏感受,然后由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教棒担当小老师,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如色彩、线条、情感、内容等。
3.同伴互助
笔者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七彩虹的分组,每一组代表彩虹上的一种颜色。人员的组合上也是由绘画能手领衔,搭配能力层次高低不同的学生,互帮互助,尤其在进行集体画创作或是手工制作时,长期的合作训练,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深知自己是彩虹桥上不可或缺的颜色,从而得到乐趣和归属感,得到美的熏陶。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若让美术课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让美的元素无处不在,使学生喜欢上美术欣赏课,使欣赏教学不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进而让学生学会主动欣赏艺术中、生活中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欣赏观、审美观以及良好的艺术素养,使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效。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