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莺燕 谢跃湘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的困境
1.学校既缺教师,又超编
从农村流向城市,是人才流动的基本倾向。农村学校的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调往城区学校,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总是尽可能地向较大规模的学校流动。加之农村小规模学校一般所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各种工作生活设施落后。刚毕业的学生很少愿意去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其他学校的教师很难调入农村小规模学校,即使还留在这些学校的教师也很不安心,一有机会就义无反顾地调走。农村小规模学校经常处于缺少教师的状态。在很多城区学校为打造品牌策划各种改革活动时,小规模学校却正在为找不到一个愿意来学校工作的教师而发愁。缺教师,学校就丧失了合理地配置师资的基础。
从保障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方面来看,农村小规模学校是缺教师的,但如果从学校编制政策来看,这些学校又是超编的。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提出了各类别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的标准,其中高中:城市1:12.5,县镇1:13,农村1:13.5;初中:城市1:13.5,县镇1:16,农村1:18;小学:城市1:19,县镇1:21,农村1:23。统一的师生比标准是基于理想的学校规模编制的,但对于小规模学校来说,这样的编制标准就明显不适合了。例如,某农村小学共70个学生,6个班,按现行师资配置标准,只能配3位教师,这就意味着所有教师满负荷运转也满足不了教学需要,3位教师同时上课,还有3个班级没教师上课。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数常常远超出编制标准,如以上所说到的学校,至少会有6个以上的教师,超编3个以上。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愿意来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由于学校已超编,学校也进不了教师。
2.学科教师配置不齐
从学校层面看,教师配置的主要内容就是配齐配好各学科教师,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也就是保障学校的每节课、每门课都有教师教。但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要开齐开足课程面临很大困难。这些困难有两种表现,一是有些学校干脆不开某些学科,因为学校没有能胜任某些学科教学的教师。二是学校课表上按课程计划安排好了各门学科教学,但由于教师必须担任多门学科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就只选择其中重要的或者需要考试的科目教学,许多科目开而不教,这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缺乏学科教师,没有配置好学科教师。
另外,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是繁重的。如以上所说到的某小学,安排7位教师,基本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但教师的教学任务却是相当繁重的,按国家的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有7门课程,每周25节课。三至六年级有9门课程,每周安排30节课,每位教师必须承担6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周工作量达20节左右,教师还必须跨年级、跨学科授课,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也由于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特别繁重,自然就造成教师想调出学校,其他学校教师难以调入等配置难题。
3.学校无法选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
由于以上的一些原因,留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的教师,大多教学水平较低,这些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培训与进修提高教学素养,同时,小规模学校尽管规模小,所要开设的学科门类却不少,需要的学科教师也不少,但要保证小规模学校每门学科都有专任的学科教师,是不可能的,这就说明,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也就是说,应是能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教师。要成为综合型教师,教师就必须去参加培训与进修。
但是,在小规模学校,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教师去参加培训,某门课或某个班级就可能没人上课。面对这样的现实,即使校长有送教师外出培训的想法,也不可能有送教师进修的行动。
二、破解教师配置困境的策略
1.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破解小规模学校难以引进教师的困境
(1)实事求是地重建编制标准。按国家现有的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来配置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显然是不现实的。当地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统筹考虑学校的课程、年级、班级等因素,灵活地制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编制标准,如以“师班比”建立编制标准,若以师班比2:1来配置小规模学校教师,最起码能保证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数量,为学校开齐开足课程打下基础。
(2)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绝对意义上的城乡均衡不可能存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教师的流动还会保持从农村向城市的趋势。基于此,要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应有的师资力量,要保证小规模学校教师既能调出,也有调入,就必须制定带有强制性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如城区优秀教师去农村支教制度,教师晋职、评优应有多少年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制度等。
(3)建立区域内(如乡镇内)或集团内教师统一管理制度。
现在的教师,一般来说,是由教师所在的学校管理,也就是说教师是学校的人,教师在学校之间流动会受到人事关系、编制等因素的制约。正由于此,我们常会看到某学校教师多,没课上,而另一所学校缺教师,课没人上的现象。要破解这一困境,建立区域内(如乡镇内)或集团内(许多教育集团由城乡学校组成)教师统一管理制度,是必由之路。也就是说,区域内(乡镇内)或集团内教师不属于区域内或集团内各学校,而由区域内(乡镇内)的某学校或集团总部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所工作的学校,统一安排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区域内(乡镇内)或集团内的小规模学校就不再是小规模学校,它已成为了区域或集团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师的配置困境自然就化解了。
2.优待教师,破解学校留不住教师的困境
(1)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农村小规模学校一般处于偏远地区,工作在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大多不生活在学校所在的村庄,他们的工作、生活成本高,而城乡教师的工资标准是一致的,这对小规模学校教师是不公平的,这也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留不住教师的重要原因。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是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困境的突破口。现在教师的工资由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构成,教师的基本工资一般全省统一,这里所说的改革教师工资分配制度,主要是指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县级政府应在绩效工资方面,优待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如湖南省L县就规定凡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工作的教师,每月每人多拨付奖励性绩效工资800元。实行这一政策后,L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留不住教师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
同时,学校公用经费一般是按生均拨付的,而小规模学校也是学校,五脏俱全,仅靠这点生均公用经费连学校的正常运转都难以保障,更不要谈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了。县级政府要在办学经费上向小规模学校倾斜。如通过设立小规模学校工作津贴,由政府给小规模学校拨付年度奖金等措施,保证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高于区域内其他学校。
(2)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小规模学校由于小,办学条件往往非常简陋,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器材、教师食堂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发挥,基本的生活也难以保障。小规模学校要留住教师,最起码要改善好教师的教学、生活条件,让教师能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让教师能方便、有尊严地生活。要改善教师教学、生活条件,政府就必须投入,如湖南省L县就以建设省级合格学校为契机,把全县的每一所学校(包括所有小规模学校)都建设成合格学校,仪器室、实验室、各种学科教室、食堂、浴室、教师活动室都配置齐全。尽可能地在农村小规模学校营造与城区学校一样的工作、生活环境,消除城乡学校的工作、生活差距。
(3)营造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营造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文化留人、感情留人的体现。营造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关键在于学校校长的努力。学校规模小,校长既要做教师的领头雁,又要做教师的亲人与朋友,校长要以身作则、乐观向上、随和善良,既给人以示范,又给人以温暖,让大家在辛苦工作之余收获快乐、温暖与发展的希望。许多案例说明,一所学校如果拥有这样的校长和这样的氛围,工作条件差些,工作辛苦些,教师也会无怨无悔,很少有要求调走或不服从工作安排的。
(4)争取所在村委员会与村民的支持。小规模学校一般地处农村,学校与村委员、村民有割舍不了的关系,争取学校所在村委员会与村民的支持,不仅能争取到经费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而且能够增加教师的安全感,让教师获得村民的关怀与尊重。如某村委会为所在学校的教师报销探亲路费,节假日请不能回家的教师到村民家里做客等。村委会与村民的这些举动能够温暖、感动教师,为了村里的孩子,为了村民的情义,教师也就宁愿留在村里的学校工作了。
3.培养与活用教师,破解学科教师配置不齐的困境(1)培养一支综合型教师队伍。要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每门课都有专任教师,是不可能的。怎样才能化解小规模学校学科教师配置不齐的困境?培养一支综合型教师队伍是一条有效途径。综合型教师就是能够教授多门学科的教师。有了综合型教师,小规模学校学科教师配置不齐的困境,也就自然化解了。
(2)推行“乡管校用”等新型教师管理模式,盘活区域内的教师资源。“乡管校用”,就是教师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到区域内多所学校任教的教师管理模式。如某小规模学校有两位音乐教师,在本学校,他们不可能有那么多音乐课教,这两位教师就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把他们安排到另外没有音乐教师的学校任教,从而保障其他学校的音乐学科的教学。
(3)创新教师的授课方式。小规模学校一般只有六个年级六个班,但所要教授的学科却不少,即使学校某门学科有一位专任教师,这位教师也不一定能承担学校这门学科的所有教学。如学校有一位体育教师,这位教师就不可能全部负责一到六年级六个班的体育课。如何解决这一困境?从实际出发,采取分学段集中授课或复式授课的方式是有效破解学科教师配置不齐的又一有效途径。如某学校有一位音乐教师,就把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集中起来上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基本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
4.创新培训方式,破解教师培训难的困境
(1)推广“乡管校用”“教育集团化”等制度,为教师外出培训创造可能。不管是“乡管校用”,还是“教育集团化”,教师都由学校人变成某一区域内的人,教师就可以在比学校再大的区域进行安排与调节,这样就给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创造了可能。如某学校的某教师要外出参加培训,如果就他所在的学校来说,他外出参加培训了,学校就无法再安排其他教师来替代他的工作,他就没有外出参加培训的可能。但如果学校教师由所在的乡镇中心学校管理或由所在的教育集团管理,中心学校或集团总部就可以从其他学校调节教师来替代他的工作,这样就为这位教师外出培训创造了可能。
(2)采取“请进来”等多种途径,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把教师送到校外培训,很必要,很有意义,但代价大,会产生许多如人事安排上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是小规模学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最主要的途径。校本培训的方式有许多,常见的校本培训方式有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教师相互听课研讨、开展课题研究等。把教育理论与实践专家“请进来”,也是很好的校本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能拓宽教师的眼界与思路,成本低、价值大。
(3)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培训,促进教师成长。真正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真正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提高,最终还在于教师自己。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学习几乎成为每个人的主要学习方式。学校应通过培育良好的学习风气,鼓励并组织教师运用网络学习,参加远程培训,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健康发展,是保障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破解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中的种种困境,是小规模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虽然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困境的破解做了一些探索,但要更有效地突破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中的困境,还有待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有待广大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
(作者单位:湖南冷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冷水江市潘桥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