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校长管理正文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培养

  • 投稿vior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66次
  • 评分4
  • 40
  • 0

陈思思

歌唱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处于小学低段的小朋友,因为年龄小,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还很欠缺。要做到歌唱与情感的完美融合,让小学低段歌唱教学情感化,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有意识地渗透情感体验教育。就如何多元化和渗透情感体验教育,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选材多元化,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教师在展开歌唱教学前要精心挑选符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且能满足低段学生情感需求的歌曲。歌曲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在歌唱的基础上,丰富低段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歌曲的演唱,让低段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

二、理解生活化,感悟歌曲情感

让学生会唱歌很简单,但是如何使歌曲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呢?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解析,再去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法等。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去欣赏音乐,才会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受到心灵的滋润。

1.善用故事“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用讲故事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用“奇幻的森林之旅”的故事贯穿教学,引导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分角色学唱,学生就能很快投入其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机会的同时也让他们真正理解了歌曲的情感。

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教师要找准“结合点”,把生活融入歌唱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如在教唱《小雨沙沙》时,让学生用“风声、雨声、雷声”进行节奏创编,通过层层推进,我们表现出了可爱的、生气的、顽皮的等不同版本的《小雨沙沙》。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有感情地歌唱。

三、妙语激情化,激发歌唱兴趣

美妙的语言是音乐艺术的基础,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它把语言分成了两类:1.有声语言。所谓有声语言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神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语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在低段教学中,我经常以故事教学法或一些拟人化的语言贯穿课堂,让学生找出黑板上旋律谱中节奏相似的地方时我会说:“让我们找出双胞胎姐妹。”在让学生体会升记号的时候我会说:“让我们把升记号拿掉”和“把它请回来”等。语言的童趣化,不仅激发了学生歌唱的兴趣,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2.无声语言。在音乐课堂中,无声语言被称为肢体语言,是用身体的动作或姿势配合音乐表达一定的意义。歌唱时适当地借助身体动作,能更好地使感情外化。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手段非常适合低年级的歌唱教学,因为低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自然韵律来进行律动,用形象感染学生,能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四、成绩展示化,培养歌唱信心

教师应在歌唱活动中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音乐情感。

1.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

陈鹤琴先生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因此,我们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给学生表演的机会,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

允许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这些想法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总之,学生歌唱时的情绪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快乐中歌唱,并积极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会和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