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班主任管理正文

坚守与改变——读万玮《向美国学教育》之五

  • 投稿crcr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373次
  • 评分4
  • 70
  • 0

王晓春

今天一对一的私人课程,老师纳塔列和我讨论了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阿米什人( The Amish)。

我从来没听说过居然有这样一类人,总数大概有25万多,主要生活在美国宾州和加拿大,被包围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丛林中,竟然以一种100多年前的原始方式生活。

也就是说,他们不接受任何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他们用油灯,乘马车,耕田种菜。几乎所有的工具都是手工制作。他们的孩子通常只读到高中就不再读书,而是开始学一些手工技术,且都是在自己办的学校里,极少上大学。如果读,一定是去外面的大学,而不是阿米什人自己的大学。当然,阿米什人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有自己的大学。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有阿米什的孩子出去读大学,再重新回到那样的生活方式中就很困难了。纳塔列告诉我说,阿米什人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有了选择的机会,但是只有一年的时间考虑。如果他们选择进入现代社会,那么,就要与原来的家庭和部落断绝关系。我想,如果我是阿米什人的孩子,我会作什么样的决定呢?

我问纳塔列,开放是这个世界的主流,阿米什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的生活哲学又是什么?

纳塔列说也许是为了保持他们这个种族的纯洁本性不被现代社会污染。例如,农业完全手工化.生产规模就不会扩大,也就不会出现兼并、寡头这样的事情,现代工业就不会发生。再说没有工业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啊。阿米什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家相亲相爱,其乐融融,贫富差距不大,少了很多罪恶和邪念。

由于阿米什人与现代社会的反差实在太大,有很多人想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不过阿米什人和咱们国家的少数民族不一样,并不很欢迎被开放。我们去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女孩刚跟一个游客玩过拜堂进洞房的游戏,人民币到手之后转身拿出手机就给自己真正的男朋友发短信。有一年我去青海支教,发现那里的教师用的手机比我的还先进。阿米什人即便接受游客来访,也依然保持本色,不会为现代社会而改变什么。电肯定没有,电器更不用说。手机?不可能用。永远不会用。

在这个世界趋于大同的情况下,我突然很佩服阿米什人的这种特立独行的坚持。开放是一种精神,可如果开放让人失去本性,开放也许就是一场灾难。谁又能说这样的封闭没有生命力?如果世界都变得一样,或许才是真的危机。

(万玮《向美国学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23-24页)

万玮老师谈的是坚守与改变的关系,封闭与开放的关系,我换一个视角,谈谈欲望与现实的关系。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即使是提倡消灭欲望的高僧,也总要维持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没有欲望就和无机生物差不多了。但是欲望与现实是有矛盾的,有时还相当尖锐。无数经验证明,人的欲望只有与现实达到某种动态的平衡,人才能生活得幸福或比较幸福。

要达到这种平衡,有两条思路。一条是想尽办法努力满足自己的欲望,还有一条是克制欲望,降低期望值,这两种办法都能达到人的心理平衡。

自古以来多数人采用的是第一条思路,这是进取的思路,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商品经济,想出各种花招来享受。而万老师所说的阿米什人采用的是第二条思路,保守的思路,控制欲望,降低物质需求方面的期望值,拒绝现代化,这与我国圣人老子的思想很接近。可以想象,如果全人类自古就采用老子这种思路生活,今天就不会有电视、手机、汽车、飞机这些劳什子,而整个人类也未必不如今天幸福。桃花源中人,你能说他们不幸福吗?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满足我们欲望的同时,也刺激了我们的贪婪之心。人类确实是太贪婪了,欲望与现实大大失衡,地球已经无法承受人类无止境的奢侈。我看人类总体上是不会按老子的思路走的,阿米什人,桃花源中人,从来就是极少数,今后也不会多。因此,唯一的希望是,你可以有欲望,但你最好悠着点,你稍微理智点,这样,或许人类在宇宙间还能多存在一段时间。上帝叫谁灭亡,必先叫谁猖狂,你看那些贪官、阔佬、富婆和“大师”们的所作所为,就知道这话多么正确。

上面说的是全人类。具体到某一个人,道理是一样的。一个人的欲望与他的现实处境之间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反之,他就比较幸福。比如我的欲望是一年挣十万元,则只要我能挣到九万元,我就比较满意了。但如果我的欲望是一年挣一千万,则挣到九十万元,我也会痛苦万分。所谓“境由心造”,就是这个意思。有些人活得很快乐,但在他人看来,他们的生活条件一点也不让人羡慕。而有人几乎具备了他人羡慕的所有资本,金钱、名誉、地位、外貌,他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幸福,为什么?因为他的欲望飞得更远,像断了线的风筝。有了千田想万田,做了皇帝要成仙。

作为一个教师,其业务进步也是如此。人家才高八斗,我连三斗都不满,我也照样可以活得快乐,我有三斗才,我干三斗的事情,得三斗的收获,不就行了吗?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我说,想当将军的士兵如果坚持不改初衷,极少数人或许能如愿,多数人则会成为精神病。幸亏多数人没那么死心眼,当不上将军也就算了,我照样快乐。这些人中有的或许因此失去了当将军的机会,但是多数人毕竟保住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有自知之明才有快乐和幸福,知己知彼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可是我这样说话,一定会遭到有些人的痛斥。他们会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别人能享受的,你凭什么不让我享受?你鼓吹克制,自己为什么每月还去领退休金?你喝西北风活着,岂不更低碳环保?遇到这样的对话者,我就只能说:对不起,我这些俗人之见本不配说给您听,您不巧听到了我的发言,纯属误会。

(编辑: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