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班主任管理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先生制”的内涵诠释及实践演绎

  • 投稿框架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1050次
  • 评分4
  • 67
  • 0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 张洪庭 丁丽

【摘要】“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提出的普及教育方式,对当今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文章着重对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先生制”进行解读,分析“小先生制”内涵的发展,探索其在当代小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原则,并在教育实践中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自治班级、自理生活,提高教育效益。同时,使“小先生制”的内涵在新教育背景下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指导实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程;小先生制;内涵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129-02

在教育活动中,为学生创造各种空间去学做“先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兵教兵”、“兵学兵”、“兵管兵”这样的互助合作、自主探究、自我管理等方式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提升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学会自主学习、自治班级、自理生活。

“小先生制”作为我校(此处指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下文同)各项教育活动的指导理念,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班级班级管理、培养生活技能三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分担课堂教学,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运用“小先生制”,是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小先生”走上讲台讲课,教师辅之以指导和讲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学会自主,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透彻了解班内情况,选择其中学习能力强、品德优秀、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作为“小先生”。之后,以每个“小先生”为组长进行分组,采用组长自由招募组员和教师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小组组员包括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保证组内学生在学习时能优劣势互补。学习新体系确立后,即可以在课前、课上、课后运作“小先生制”。

1.课前运用“小先生制”,骨干带头。课堂教学前,“小先生”组织组员进行课前预习。首先,教师精心设置预习内容,由易到难,由旧到新,课堂上需要完成的知识点必须在预习时明确、具体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自学时有的放矢,对知识点也能有足够的思考。接着,组织组员进行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在交流中,“小先生”帮助组员解决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小先生”并不仅仅指原先教师指定的组长,只要能帮助组员解决问题的学生都是“小先生”,在预习阶段,通过“兵教兵”的方式,所有组员都有可能成为“小先生”。对于预习中暂时无法解决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组长调动组员全体参与,通过搜集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尽可能地加以解决。

2.课堂运用“小先生制”,能者为师。课堂上,各组“小先生”首先对预习情况进行交流汇报,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组的“小先生”走上讲台,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原来的组内互相学习转为小组间互相学习,教师在“小先生”汇报交流过程中适当地点评、引导,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精准,同时也逐渐培养“小先生”的讲课能力。对于小组间交流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从儿童的视角,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继续引导、启发,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突破教学难点。师生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边教边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课后运用“小先生制”,互帮互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拓展训练,检查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结束后的必要环节。教师根据知识重难点,学生掌握情况设计巩固练习。这一阶段的巩固练习要求既能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提升能力,同时还不加大作业量,所设计的练习内容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小先生”巡视指导,对学有困难者提供指导、帮助;先完成练习的同学帮助未完成练习者,互帮互扶。完成练习后,批改作业的权利和纠错订正的任务同样放手给“小先生”,一方面考核“小先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最后,教师对“小先生”批改的作业统一检查、点评和总结,对“小先生”做得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对值得肯定之处进行经验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将课堂交给“小先生”是让学生承担课堂主体角色,但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地位的削弱。无论处于哪个环节,教师都需要研透教材,读懂学生,预设“小先生”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严密监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及时纠错,有效指导,这是“小先生制”高效推进的前提。

二、参与班级管理,在自治集体中增强凝聚力

学生是校园的主人,“小先生”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力量。为了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竭尽全能地为他人服务,在推进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从学校整体层面至各班各级,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设立岗位,才尽其用。为“小先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舞台,是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的第一步。所以,从收发作业到负责组织中队活动,教师首先设立各种岗位让“小先生”负责班级事务。其次,要善于发现班级中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加以引导。这不仅仅局限于发现有才能、有品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应该看到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突出表现,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才尽其能”。如,有些学生比较细心,那么适合做班费的管理工作;有些同学擅长体育,那么他的这种爱好可以在班级里带动并组织一群体育爱好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方能使整个班级充满生机和活力。

2.科学监管,张弛有道。

(1)“扶”与“放”相济。学生在心理上有独立、自主、主动参与的欲望,所以教师对“小先生”要充分信任,大胆放权,授予他们职权,给他们创设大展拳脚的空间,支持他们独立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放”不是放手不管。因为,不是所有“小先生”都能够一上来就胜任角色的。这时候,教师就要对他们“扶一扶”,甚至手把手地给予具体帮助和指导。

(2)“导”与“督”并举。“小先生”尽管在许多方面很优秀,但也会有自己的诸多不足。教师详细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对其过错也及时指出,采用先鼓励后鞭策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客观评价自己,督促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信但不自负,自尊但不自贵,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班集体生机勃勃、活力激扬,充满凝聚力。

“小先生”自主投入班级管理,在培养学生会学、会做的能力的同时,实现了班级的自治,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将教师从繁琐中解脱,一举多得。

三、体验生活实践,在自理生活中学会独立

生活即教育,“小先生”功能的发挥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在生活实践中教会他人。在生活中,我校通过多种方式倡导并督促“小先生”运用自己的生活技能:

1.做学校的小主人。学生是校园的主人翁,“小先生”更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来帮助他人。在我校,每学期新生入学,高年级的学生带领新生认识校园,了解校园设施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学会系鞋带……此外,高年级学生还成立一些社团,招募低年级学生入团,定期组织活动进行指导。随着低年级学生的逐渐成长,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他们将帮助弱小者视为一种义务,不由自主地将已会的技能传授他人,以“小主人”的姿态推进学校发展。

2.做家庭的小帮手。“小先生”不仅仅只在学校这个真空的环境里,他们还走出校园,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历练自己。我校外来工子女较多,学生完全有机会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家庭和社区中展现,帮助父母承担家庭事务,将自己的知识技能、观念方法向家人传播。“小先生”由校园走向家庭,甚至是社区,不断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最终学会独立。

“小先生制”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教育和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教学做合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吓琴.陶行知“小先生制”解读[J].行知论坛,2010,(1).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