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班主任管理正文

在黑暗里寻找信任与责任——亲子沟通“心”收获

  • 投稿石欣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61次
  • 评分4
  • 97
  • 0

◎于晓梅 ——亲子沟通“心”收获

活动背景

在亲子沟通中,孩子“以为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了”的想法与“很多地方还需要依赖父母”的现状往往产生冲突,导致孩子以“对抗父母”的形式来体现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

所以,我设计了以体验为主的室外主题拓展活动。在这里,父母蒙上了眼睛,变成了亲子关系中的“弱者”,换位思考得以实现。

活动准备

组建“障碍行程”,包括:桌椅形成的“崎岖道路”障碍;绳网;以及楼梯。根据人数不同,准备一定数量的眼罩。需要助教老师一名(作为行走路线的引导者)。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的长大,什么是责任。

2.在互动中,引导家长体验亲子间信任的意义。

3.通过体验与交流,修复亲子关系,引导孩子和家长寻找适合自己的沟通、相处方式,为青春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列队。男生女生各站一列,家长在自己孩子的身后也各站一列。

2.为父母戴上眼罩。

3.活动约定:每位参与人员都能够敞开心扉、用心体会、真诚分享。

设计说明:整个活动都要以开始的队形进行,在后来的分享中,考虑到男孩、女孩与家长的相处模式有所不同,同性之间的影响更多一些,所以男女分列而站。

二、暖身活动——找到自己的宝贝

1.入圈。孩子们牵着父母的手,女孩到事先画好的第一个圆圈里面;男孩到第二个圆圈里面。

2.打乱顺序。男孩女孩后退三步,并打乱原来的站队顺序。

教师引语:家长朋友们,当眼睛看不到的时候,心就亮了起来。你的宝贝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你能用心找到他吗?当你确定你找到的是自己的宝贝时,后退三步,静静地等待其他人完成。孩子们,注意,不能说话哦!(播放水木年华的《宝贝,你听到了吗》)

3.寻宝。家长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的宝贝,并到指定位置站好。

4.重现。孩子们帮父母摘下眼罩,验收自己的成果。给彼此一个拥抱,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

教师引语:恭喜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宝贝。孩子们,十几年了,你已经刻在了父母的心里。即便全世界都陷入了黑暗,他也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你的存在。那么,给彼此一个拥抱吧!为了那份心灵的相通。

(学生和家长的表现:家长们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向前,细细地摩挲着孩子们的脸,在不长的时间后,满脸自信地带着孩子后退三步;孩子们的表情则更加丰富,最初都满含期待,有的家长第一次就摸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脸上则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又有些担心,怕家长没有认出自己;有的家长离孩子很远,孩子则是满脸的焦急,不停地皱着眉头想办法。当摸到自己跟前的不是自己的父母时,孩子们遵守规则,不说话。但是,那种潜意识里的排斥却能够传递给因为处在黑暗中而变得特别敏锐的家长。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找错孩子。)

设计说明:当眼睛被蒙上,瞬间黑暗取代了光明,人的内心不自觉地会生出恐惧。短短的几步路,没有任何人帮助,摸索着前行,家长对黑暗中的“不安”与“无助”有了第一次最直接的认识,为后来的活动奠定了心理基础。而孩子们表现出的焦急则直接将自己对父母的信任推向前沿。当最后光明重现,确认了寻找成功时,那个拥抱,让彼此的信任与认同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踏上征程——别样的旅行

1.准备出发。拥抱以后,孩子重新给父母戴上眼罩,牵着父母的手,按原来的队形站好。

教师引语:孩子们,这些年来,父母牵着你的手,走过了平坦的大道,也跨过了崎岖的小路。现在,皱纹已经悄悄爬上了父母的眼角,你也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是一个大孩子了,你能不能承担起属于你的责任?成为他们的依靠呢?

好,孩子们,牵起父母的手,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父母的眼睛,你将带着黑暗里的他穿过重重险阻,到达幸福的彼岸。

注意,这不是比赛,你不用着急往前走,一步一步要稳稳当当;在整个旅程中,我们依然不用语言交流。

2.开启旅程。孩子们牵着父母,开始了今天的别样之旅。(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懂你》)

行程设计:

第一段:平坦的大路。

第二段:一个平放的小凳子形成的障碍——可以迈过去。

第三段:两个凳子、一张桌子形成的障碍。家长在孩子的搀扶下从平地迈到凳子上,从凳子迈到桌子上,再借助另一个凳子,回到地面上。

第四段:另一个平放的凳子形成的障碍。

第五段:一段平坦的路。

第六段:阶梯——一段30个左右的阶梯路。

第七段:绳网。绑在几棵树之间。第一段高度大约1米左右,需要家长低头钻过去;第二段高度大约在20~30厘米之间,需要家长迈过去。

第八段:一段平坦的路,需要绕过旗杆。

第九段:走下阶梯。

第十段:走过一段平坦的路,回到原点。

教师引语:这是一段平坦的大路,路两边花香四溢,我们一步步地往前走,终归还是会遇到坎坷吧?那些崎岖不平的小道,那些陡峭的山峰,那些横亘的河流……(起始段)

孩子们,停一下你的脚步。和父母一起深呼吸,家长朋友们,虽然,这一刻你看不到,但你是不是一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准备下楼梯的时候)

在整个过程中,因为强调参与者的内心体验,教师不宜有过多的语言引导。通过播放的音乐,相对沉静的环境,给参与者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有利于参与者对自己敞开心扉,用心体会。

(孩子和家长的表现:

片段一:在桌椅障碍的地方,有一个家长在爬上桌子时身体晃了一下,孩子竟然担心地浑身一颤,然后马上用自己的右肩膀使劲扛住妈妈的身体,左手迅速地扶住妈妈还没有找到落脚点的腿。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当妈妈稳定下来时,孩子明显地舒了一口气。

片段二:过绳网时,有一个家长,孩子拍他的腿,抬他的脚好多次,他都没有明白要干什么。孩子就那样,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的试图用不同的方法让爸爸明白自己的意思,小脸上没有抱怨,甚至没有焦急。最后,孩子用脚踩住了绳子,爸爸终于迈了过去。我们的引导老师在那一刻流下了眼泪。)

3.回到原点。在孩子的带领下,回到出发的地方。

设计说明:

考虑到孩子的年龄还不大,绝大部分家长没有参与过类似的拓展活动,路程中的障碍设计尽量简单一些。

第一段平坦的路给家长和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家长适应一下黑暗状态下的行走,双方调整一下相互依靠的模式。平放的小凳子的障碍比较容易过,为接下来的“大障碍”做基础。

两个凳子一张桌子的障碍是整个行程中比较困难的地方。也是让孩子和家长第一次产生心灵顿悟的地方。因为蒙着眼睛,家长必须依靠孩子的指引(如果在平时的相处中,没有这样的信任,那么此刻家长也必须被迫信任,从而对信任产生的结果有一个新的认识);孩子则必须竭尽全力让家长明白自己的意思,并用最大的努力保护好家长(孩子大多对父母过分细致的管教心生厌烦,这一刻,孩子初步体会到这种“过于细致”的来源——担心对方受到伤害;同时,在具体“帮助父母”的行动下,对责任之于长大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绳网和下楼梯是对桌椅障碍的延续。在不同的障碍考验下,进一步内化:信任、责任的意义;体会在极端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互相照顾”。

最后返程的时候,不再过障碍,而是绕过桌椅,从一段平坦的路回来——这样,在经历了险阻以后,无声的环境下,这段平坦的路给了彼此一个思考的空间。

四、幸福分享

1.静心聆听:孩子和家长回到出发地后,牵起双手,孩子也闭上眼睛,和家长面对面而立。

教师引语:宝贝们,谢谢你们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带着父母完成了这样一段别样的旅程。现在,转过身,与父母面对面,牵起父母的双手,闭上自己的眼睛,让心回到刚才的旅程中。

孩子们,你是否想起了那些与父母肆无忌惮的甜蜜,是否想起了他们永无止境的唠叨,或者那一次的摔门而去……而家长朋友们呢?当你置身在黑暗之中,你有怎样的感觉?当你踏上征程,你感觉到孩子一路上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吗?感觉到孩子竭尽全力的努力了吗?是的,只要你愿意给出信任,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做到最好。这就是我们的宝贝、我们的骄傲、我们的依靠……

孩子们,慢慢睁开你的眼睛,帮父母摘下眼罩,让他看看那个长大了的你。

这一刻,你是否积攒了满心的话要告诉彼此?那么,牵着彼此的手,我们席地而坐,把你最想说的告诉对方。

设计说明:一路走来,孩子和家长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因为蒙眼引起的角色互换和体验,会引发彼此对平时相处模式的很多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是自发的、较为混乱的。此时,教师的引导,实际上是让学生进入“冥想”状态。在冥想状态下,参与者首先安静下来,梳理自己的感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认知转化,将思考方向向“信任”和“责任”转化。

2.用心交流:家长孩子面对面,交流彼此的收获以及由活动触及的最深层的感悟。(低音播放张韶涵的《妈妈我爱你》)

(孩子和家长的表现:手拉手席地而坐以后,孩子和家长开始交流。最初大家都还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哪句话触动了彼此,有孩子和家长流下了眼泪。我听到母亲低低的安慰,听到孩子喃喃地诉说,自己也湿了眼眶。而这时候,班里的一个小男孩,扑到爸爸怀里,让眼泪淹没了剩下的话。于是,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大家再次深情相拥。)

设计说明:越是平常交流缺失的家庭,在这个活动里触动也就越大!那个自发的拥抱让我深深的感动。我们想让孩子们认识责任,想让家长们知道信任,我们做到了!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体验,为亲子相处提供了新的模式,为彼此的沟通找到了新的频道!整个行程走下来,感悟已经内化于心,诉说就成了一种需要。这个活动,除了对责任和信任的渗透,也在无形中呈现一些平时相处时的问题。呈现的问题越多,彼此的感悟越深,越需要相对封闭的环境来交流、纾解。所以,在交流分享环节,先是小范围的亲子二人交流。

3.真诚分享:所有的参与者围坐成一个大圈,分享自己的感悟。

设计说明:小范围交流以后,待家长和孩子的情绪趋于平稳,认识和感悟开始沉淀。这时候,所有人围坐成一个大圈,通过自由发言和采访家长、学生的形式进行集体交流、分享。将收获由感性推向理性。

五、拓展延伸

教师寄语:当我们蒙上眼睛,需要支撑时,我们就成了孩子;当我们不得不担负起责任,被别人依靠时,我们就成了大人。感谢大家的真诚,感谢大家的分享。希望在这一段别样的旅程里,大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心”的收获!最后,让我们一起唱起班歌,一起期待“蒲公英的绽放”。(播放班歌《蒲公英》)

设计说明:一个班级也是一个大家庭,换位思考、彼此信任,相互依靠……最后的寄语是一种总结,更是一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