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班主任管理正文

这些比游戏更洪水猛兽

  • 投稿小鱼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26次
  • 评分4
  • 62
  • 0

王岗

孩子读初三了,数理化各科成绩都很棒,同学们都称呼他为理科小王子。让同学们更咋舌的是他的游戏玩得好:凡是时兴的网游他都涉猎,而且玩得成绩还不俗。让同学们更羡慕的是即使到了初三冲刺阶段,他在周末竟然还能有90分钟的游戏时间。

90分钟(分段进行)时间的确定,也是一个不断商讨、修正的过程。开始,给孩子定的时间是60分钟,至于为什么定60分钟,我也是随口说的。也就是说,孩子要玩什么游戏,恐怕大多家长和我一样,根本不关心,唯一关心的是玩的时间长了。可是,事实上,孩子玩一局网络游戏的时间一般是40分钟左右。到了30分钟,孩子玩性正酣,你要让他停下真的很难。刚开始那几次,我都是强制孩子关机,看到孩子嘟着嘴、摔打着鼠标不情愿的样子,我也很是恼火:允许玩游戏不仅没博得孩子的欢心,还惹得自己生了一肚子气,真不如一开始就不让他玩了。孩子心里也是气鼓鼓的,赌气地说:“不玩就不玩!”其实,你不让他玩是不可能的,每到周末,这样的故事就会重复上演。

后来,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对我触动很大。他说,如果家长能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理解,就会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

试想,当你玩游戏正酣时,插头突然被拔掉了,你的感觉如何,会不会拍桌子、跺脚、恨那个拔掉你插头的那个人,这种情形同样适合于孩子,怎么办?那就重新演算游戏时间吧,90分钟游戏时间就是这样产生的。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孩子拖拉的现象,家长这时要做的,不是急于拔掉插头,而是在时间将到时给予提醒:比如,还有5分钟,还有2分钟,这样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到时间节点关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我坚持给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并不完全是因为孩子学习好,考重点中学没问题,而是觉得孩子就该玩游戏。这种“大逆不道”的做法,很是受到周围朋友的批评,连夫人也不时埋怨几句,说我“惯孩子”,人家谁谁孩子每晚学到11点多,都得靠咖啡提神。好在孩子的成绩保持得不错,才没有招惹夫人更多更猛的批评。

其实,也不能怪乎周边人“闻游戏色变”,我们看到听到的都是因网络游戏而玩物丧志的负面信息:上瘾、厌学、逃学,甚至六亲不认、伤害爹娘。于是家长们对游戏唯恐避之不及,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不沾染游戏。可是,事情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大人越叮嘱不要玩,他们越要想法设法偷着玩。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除了这是孩子的一种逆反心理表现外,家长还应明白:孩子正是玩游戏的年龄,如果我们只是把孩子们整天关进单调枯燥的课堂,埋进烦琐的作业中,这对孩子们是何等的残酷!我们大多家长并不了解、熟悉游戏,对孩子来说,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些事情就在大人的拍脑袋中想当然决定了,即使这些决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孩子也必须遵守,如果不遵守就会受到我们的呵斥、批评或是拔插头等武断的行动。怪不得有专家说,解决孩子网瘾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家长也了解、熟悉孩子玩的游戏,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游戏心得,一起玩游戏。当然厌学、网瘾等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足够的智慧。周作人《北京茶食》说,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看似无用的游戏也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啊。

所以,我的观点是:游戏不是洪水猛兽,比游戏更洪水猛兽的是我们的观点、思路和面对游戏的束手无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我并不是主张孩子们都去玩游戏,而是主张创造一种尊重和理解的教育方式。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有责任心,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关注的。给孩子适度的游戏时间是不会冲击到孩子的学习的,相反,当孩子心顺气平时,学习会更集中精力。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游戏,我认为,与其禁而止之,不如疏而导之。

(作者单位:山东即墨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