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班主任管理正文

将竞争引导到有意义的地方

  • 投稿星尔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53次
  • 评分4
  • 83
  • 0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案例,我们首先要问的是,这个案例中的各组是否出现了恶性竞争?从案例来看,一部分学生的行为已经背离了公平的原则,应该算是进入了恶性的竞争。

从时间来看,这个恶性竞争是在班级蒸蒸日上一大段时间后出现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公平竞争还不足以决出胜负之后才开始寻找一些不公平的竞争方法。

我们是否有办法可以避免出现这些恶性竞争?

从合作小组设立的初衷来看,所谓的合作很明显只是指向小组内部的合作,学生看得很明白,老师也看得很明白,否则分组就不会存在一些麻烦;也就是说,这样的小组合作的结构本身就是指向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所以竞争是避免不了的。如果说竞争避免不了,如果我们能够得知可能发生竞争的领域,提早做一些准备也是好的。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竞争如果处于胶着状态,那么,在所有可以得分的领域,恶性竞争都可能会发生。如果出现了某个小组和其他小组差距相当大,这个小组的成员经过努力也赶不上,那么,落后的小组内部一般会出现互相指责现象,落后小组不断地从各个竞争领域退出,最后完全不和老师“合作”了;或者为了避免惩罚或利益的丧失,而不择手段。

竞争是避免不了,但我们可以降低竞争的激烈度,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有意义的竞争层面,虽说这不能通过调整结构来解决,但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保证措施来缓解。

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提高学生的认识。这个措施的出发点是人性本善,从教育角度和对象来看,和恶相比,更容易引导人向善。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的学生经过老师的教育,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是不正确的,有羞耻感——实际上学生早就意识到这些行为是错误,但存在侥幸心理。这让他们认为老师不会发现,一旦老师发现了,他们就会有所收敛;还有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采取不公平的措施,是因为他们看到别的小组使用了一些不公平的方法,老师如果匡正了,这部分学生自然也不会跟上。只是这种办法漏洞比较多的,因为它的实施依靠的是人的道德水平,而道德有高低,个人见解不一样,而且执行起来效果很不明显;但从长期来看,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其他人的监督,而是自己的良心道德监督,也就变成了每一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监督者,所以效果比较好。

二是订立更绵密的制度来防止不公平竞争的蔓延。这种办法最大的优势是见效非常快,但后遗症非常多。这种方法出发点是人性恶,在人际交往中,一旦把别人视为坏人,那么,就算对付的不是坏人,也容易被发展成坏人。而且既然被视为坏人,那么,学生就会按照坏人法则来行事,他们就会找很多“法律的漏洞”,而班级为了完善规章制度,又得需要新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制度的实施。这样,叠床架屋,各种规章制度会越来越繁琐,越来越严密,维护小组的合作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最后小组合作淹没在规章制度里,由于强力震荡,班级系统无法承受如此的压力而崩溃了。党老师的班级就是因此陷入了绝境,最后不得不更换一套系统。

我认为党老师不必要过多地偏重于如此绵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强力的制度,它一般用在一个“乱世”的班级里。俗话说“乱世用重典”,而从党老师描述来看,他的班级原先并不是“乱世”的班级,可以说,党老师班级的混乱正是党老师自己制造出来的。而李老师的班级需要增加一些规章制度来维护,但鉴于李老师的班级的学生是初中生,老师还是要不断地强调不公平做法的可耻,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正能量氛围来抑制人性中恶的部分。

(福建福清市城头中学 杨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