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芳
谁说高三的理科班男生居多,一定是笼罩着雄性荷尔蒙的沉重气息以及高考将至的压抑氛围?!在我们高三(2)班,这个男生居多的“典型”理科班中,就有着许多伴随着“非典型性”镜头而产生的“小情调”!虽然不足以改变迎接高考、紧张复习的事实,但至少给正在冲刺的学生们以温暖的感觉、柔和的气息以及一路前行的勇气!
镜头一:“今天,你坏了吗?”
周一,我早早地来到教室一看,家乐还没来。家乐迟到已经连续三天。等早自修的铃声响起,我左等右盼还是没见他出现,于是马上联系家长,得知起晚了。
家乐终于出现:“老师,今天公交车坏了。”
“没穿校服,校服也坏了?”
“嗯,校服也有点坏了。”他有点不好意思了,语调明显弱了不少。
又一个周一,家乐姗姗来迟,聪明的学生们马上提醒我: “他什么东西坏了?”
“今天,你的什么坏了?”
“肚子吃坏了。”
全班哄堂大笑。看着他苍白的脸色,我相信这次是真的,但是由于以前他说的什么闹钟坏了,车子坏了,手表坏了之类太多了,让这么正常的理由变得有点滑稽可笑。
不论这次肚子吃坏了是否真的,我想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家乐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偶尔有特殊情况也知道事前向老师请假了。我每次看见他,都一直在想,等他考上大学,我会当着全班的面告诉大家,以后看见家乐可别问:“你什么坏了?”而要记得多问问“你好吗?!”毕竟“好汉不提当年勇”啊!
镜头二:活动课还“活”吗?
为了缓解高三学生的紧张学习氛围,学校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都是活动课,学生可以去领取运动器材自由活动。班里的男生都喜欢打篮球,所以每次都是以领篮球为主。唯独在第一次月考之后,我居然发现几乎没有学生下去打球。虽然我也赞成高三学生要分秒必争,但我更赞成劳逸结合,适度发泄。
“怎么今天活动课都不想活(动)了?”由于一时着急,我居然没把“动”字发出音来。
“不想活了。”学生们一接上话就哈哈大笑起来,哦,原来老师这话一语双关啊。
“还是要活的,大家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啊!如果实在学习时间特别紧张,就缩短运动时间,早点回教室好了!”
我把学生都赶出了教室,让他们来到操场上、阳光下,高三再紧张也要出来透个气、放个风,不是吗?!
于是, “想不想活”就成了我们班一周活动课的代名词。接下来的几周里,大家都会在活动前招呼一句“想活的同学们,去操场啦!”当然,在适当的时间之后学生们会陆续地回到教室, “入室即静、入座即学”是对这个时候最好的形容了!
镜头三:你“缺心眼”吗?
在我的办公室有一个大纸箱用来回收废纸,有时试卷、草稿纸之类的多出来就统一放在一起,在我看来,这可是有高级使命的废纸呢!我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变废为宝,把这些废纸给学生们当草稿纸用。
自修课是学生们奋笔疾书的最紧要时间,我故意在课前走进教室,“大家最近都缺什么呀?”
“缺钱!”“缺水!”“缺吃的!”“缺睡眠!”……
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有个可爱的声音响起来“缺心眼啊!”
全班哄堂大笑。
“恭喜你,答对了!”教室里大家笑得更High了,以为老师就是来讲个笑话,调调气氛而已。我赶紧拿出自己积蓄已久的废纸,很认真地告诉大家,“高三学习紧张,大家都很用‘心’在读书!如果感觉读书吃力,可能真的‘缺心眼’了!我这有草稿纸给大家做题目时用,说不定能给大家补补‘心’呢!大家别跟老师客气啊!”
从此以后,我们班总有学生来跟我要草稿纸,说自己又“缺心眼”了!我当然很乐意帮忙,因为草稿纸不够用那可是题目做得多的表现啊,我何乐而不为呢?
镜头四:“精彩说说”!
偶尔听物理老师感叹,我们班的孩子们学习还不够拼命,可以更好。再问问孩子们,物理老师讲的难啊,大家听不懂,久而久之,不懂的越来越多,上课也就越来越沉闷。
和物理老师在走廊上闲谈,他提到物理的解题三步骤,我听了觉得总结得真好,物理老师可是老教师了,对于解题还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可是,孩子们就只知道物理难学。
“物理老师说,今天……”
“物理老师说,……”
终于,我重复了几遍之后,学生忍不住了,怎么最近都是“物理老师说”?“是的,”我的回答很肯定, “作为一个年轻的老师,我决定向比我年长的物理老师学习。所以把他的话记住了。大家比我更年轻,所以在物理学习这一方面,要好好记住‘物理老师说’!”
还别说,这样的效果显而易见,原本见物理怕的学生居然也会主动去找物理老师了,物理老师在班级地位见涨。于是,我采用同样的方法,我们班陆续有了“数学老师说”“语文老师说”等等,渐渐地,在我们班居然听“老师说”也变成乐事一件啦!
就这样,我们班渐渐形成了班级的“说说记录”,也许等他们都去了各自的大学,回忆起高中老师时,这些精彩的“说说”会带给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吧。
高考倒计时一页页地撕去,时间的钟摆也在滴滴答答中继续……和所有的高三学子们一样,高三(2)班的生活是辛苦的,匆忙的!早起晨读、白天上课,晚上还要晚自习,甚至还有挑灯夜读……即便如此,我们更懂得苦中作“乐”,痛并“快乐”着!这就是我们高三(2)班所独有的小情调!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