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凤
读罢案例,我认为王老师对小洛的教育引导还算是恰当得法的,但对另外三名学生的教育引导就显得有点“任性”了。
“你们是不是觉得委屈了?因勾我没有批评他。”三个孩子听到王老师这句话后,“互相看了看,一个人点头,两个人没有反应”。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不分明表示他门“有话”要说吗?可王老师却“任生”地对此视而不见。我觉得,此时,最好的“指导”,莫过于让他门把心里话说出来,哪怕是过激的。尔现在不让他们说,那么他们回到寝室就会去找小辂说,那不是更坏吗?只有让他们把“委屈”说出来,把怨气发泄了,他们才可能听得进去你的“指导”。
这三名学生也是孩子啊,在这件事情上虽也有错,但他们不是“挑头的”。他们受欺负的心也需要老师用好言好语去抚慰平复。
王老师认为那三名学生表达自己受欺负的途径是“错误”的,但却没有告诉他们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去表达才是正确的,也没有告诉他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王老师还要求他们要“用心去改变”小辂的“不好习惯”,否则,“就只能忍受他”。可是,王老师清楚地知道,小辂是个“连老师都不愿帮助他”的“调皮大王”。试想,一个连老师都不愿帮助的学生,却让被分在同一间寝室的三个同学“用心去改变他的不好习惯”,这不是“任性”吗?
凭良心说,要改变小辂的不好习惯,单“压”那三名学生是不行的,还得靠老师、家长和班集体的力量。(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工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