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教育信息化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而且也让很多人愈发的关注和重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教育技术学,也就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教育技术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试论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教育与培养
黄飞军:南宁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为社会供给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具体探讨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不足之处及应对举措,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教育与培养
一、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
学校办学的宗旨就是满足社会人才所需,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市场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型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越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密切结合[1]。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在开展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时,学校要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为学生提供教育技术实践的机会。
二、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教育与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人才培养实效较低
目标是行为的先导,为了使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该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进行阶段性划分。在早期教育阶段,教育技术人员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是电教教师;第二是技术人员;第三是研究人员;第四是管理人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类型发展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是技术创新人员;第二是新媒体开发人员;第三是课程教师;第四是管理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的类型不断丰富,说明专业培养目标越来越广泛。当前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作为关键,希望学生能够从学校顺利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顶梁支柱。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部分学校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弊病,没有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层次进行分析,确定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规模和类型,对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导致人才培养陷入困境。
(二)课程体系相对滞后
教育技术专业含括的课程内容比较多,学校需要更新课程体系,使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教育技术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密切相关,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并行教育技术课程、传播学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多媒体技术课程等等。由于课程内容非常庞杂,很多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会遇到阻碍[2]。课程内容越繁杂,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效果越差。为了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采用了分散教学的方法,将学生的碎片学习时间整合到了一起。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吸收,学生一知半解,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三)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越多元,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越好;教学方法越单一,教学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越差。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应试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对学生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极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我国推行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很多教师束缚在传统教学体制的桎梏下,仍然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致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性质索然。还有一些教师没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呈现教学图片、教学视频、教学音频等,为学生列举真实的教学案例,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距甚远。
三、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有效举措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开展教育技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特征进行分析。学校不仅要为学生介绍基础的学习资源,还要让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脉络。在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践,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职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非常庞杂,学校应该设置如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一,学生需要具备课程设计能力,应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课程设计。第二,学生需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应用互联网调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数字教育和远程教育。第三,学生需要具备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信息化教学系统进行维护。第四,学生需要具备管理评价能力,对教学结构进行管理,对教学实践进行评价反思。
(二)注重现代技能培养
虽然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庞杂,学校仍然可以将学科结构作为基础,突出现代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校应该加强相关课程师资建设,发挥主干课程的教育优势。同时,学校应该聘请专业人员,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让学生具备专业特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三)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在开展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时,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让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境,为学生引入学习资源,让学生依靠教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网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更加紧密,教师可以布置网络课程,让学生登录平台进行实践设计。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设计性实验,给出题目让学生制定步骤方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结论:当代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提出更高需求,如何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很多学校没有从应用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人才培养陷入困境。为了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学校应该秉持服务社会的理念,专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第2篇:贵州省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彭芳坪、李翠、阳欢
摘要:通过对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一方面了解教育技术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希望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的正确定位和为毕业生提供更优、更全的就业指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
1前言
就目前来看,贵州省的高校,只有四所学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即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其中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只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只有贵州师范大学具备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贵州师范大学于199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全日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截至2017年7月,已经送出19名硕士毕业生,其中包括两届学术型研究生和三届专业型研究生。本文通过对这19名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途径、就业方向、就业地区、专业对口率及就业单位满意度等,了解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现状,并提出自己的拙见。
2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问题的阐述
研究对象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全面和更具说服力,本文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贵州师范大学2015—2017年毕业的两届学术型研究生和三届专业型研究生总共19名学生;另一类是这19名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单位。
研究方法为了获得硕士毕业生就业的第一手资料,获取能够反映学生就业情况的真实数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面谈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对学生及就业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获得的数据经过筛选、整理,成为最终的研究数据。
研究过程由于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单位,难以做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面谈,因此,本文对受访学生采用面谈和网络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网络访谈则主要通过用QQ、微信和E-mail的方式进行。
研究问题本文通过对这19名学生进行全面调查,目的是了解贵州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如学生就业率、就业途径、就业方向、就业地区、专业对口率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并针对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和策略。
3调查维度及方向阐述
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分析贵州师范大学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截至2017年7月,已经毕业三届总共19名学生,如表1所示,其中有两届学术型共五名研究生和三届专业型共14名研究生:2015届分别毕业三名学术型和五名专业型研究生;2016届没有学术型研究生,有四名专业型硕士生毕业;2017年分别有两名学术型和五名专业型硕士生。
三届硕士毕业生几乎全部实现就业,平均就业率达到95.3%。如表2所示,2015届和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2017届一个学生因为准备复习考博士研究生,所以没有找工作。
就业途经分析在就业途径调查中,本文将就业途径分为统考、应聘和定向三类。在就业的18名硕士毕业生中,有11名硕士毕业生是通过统考的方式就业,六名毕业生通过应聘就业,一名是委培生,硕士毕业后回到了原单位,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66.7%的毕业生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33.3%的毕业生通过应聘的方式成为合同制员工。
就业单位类型分析如表3所示,通过调查发现,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类型相对单一,有六名毕业生在公司或企业,一名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其余毕业生通过统考进入学校就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2015届和2017届分别有两名毕业生在本科院校的独立学院任教,由于该院校属于企业性质,因而没有归为本科院校类型,而是将其归于公司或企业类。
就业地区选择如表4所示,已就业的18名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都将就业地区选择在各自的户籍地:户籍是贵州省的,就业地在贵州;户籍是外省的,则回到自己的户籍地工作。
专业对口度分析为了调查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度,在对其进行面谈或通过即时聊天工具进行访谈时,询问了其工作单位、在单位具体负责的工作、是否觉得与自己的专业对口等问题。如图2所示,通过对18位已就业学生的调查得知,在学校任教的有11位学生,除了两位在语音实验室、一位是教学秘书之外,其余都是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师;在公司或企业的有六位学生,其中两位学生负责教学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四位学生担任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工作;有一位学生在事业单位,是贵州省电教馆,做行政工作,在工作中也大量运用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很多知识与技能。
经过统计得出,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数占绝大多数,达到66.7%;在语音室从事设备管理的人数百分比和在公司从事教学软件开发工作的人数百分比相当,都为11.1%;担任教学秘书人数百分比为5.6%,和做行政工作的持平。在对这18位学生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查之后发现,他们从事的工作都与专业相关或者一致,因而专业对口率非常高,能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学。
用人单位满意度分析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完全对用人单位采用面谈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因而选择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在问卷当中设计13个问题,其中包括七个单选题、四个多选题和两个开放性问答题。总共向这18个已就业的硕士毕业生各自的单位领导发放54份问卷,回收5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学生有三个领导对其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性。然后将收集整理的问卷数据输入SPS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如图3所示,25%的用人单位认为非常满意,52%的用人单位认为比较满意,20%的用人单位认为满意,3%的用人单位认为不满意,没有用人单位非常不满意。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将最后两道题设置为开放型问答题。
问题一:您对到您单位工作的硕士毕业生的工作胜任能力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请列举不满意的方面。
问题二:请您对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在对回收的54份有效问卷最后两道题的回答进行筛选、梳理、归纳和总结后,得出关于第一道题的回答大致有以两个方面(注:Q为问题,A为回答,数字为题目和回答的编号)。
Q1A11(第一个问题的第一种回答):该同学比较能胜任工作,会的东西较多,如摄影摄像、视音频后期编辑、机房维护与管理、教学网站开发等,但感觉技艺都不够精。
Q1A12(第一个问题的第二种回答):个别学生工作热情不高,不够积极。
关于第二道问题,答案也存在两种。
Q2A21(第二个问题的第一种回答):希望今后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教学实习,这样可一定程度上避免毕业生“理论基本不用,实践基本不会的”尴尬境地。
Q2A22(第二个问题的第二种回答):希望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能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即使一时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也要学会“干一行,爱一行”,而不是消极对待工作。
4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体来说,贵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还算不错,加上考博的学生,几乎达到100%。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想要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需要参加统一的招考,而且需要所学专业与单位需求专业一致。中小学相对来说对教育技术学需求多些,而对很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只能报考不限专业的职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总之,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需求量很小,虽然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统考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了合同制企业,从传统角度看,是不算稳定的工作岗位。由于大部分硕士毕业生倾向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因而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同时,经过调查发现,所有的毕业生都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就业;虽然他们在不同的单位就业,有的在高校,有的在中小学,有的在企业,但总体来讲,都是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部分毕业生不仅专业对口度高,而且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总体也比较高,只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多而不专”颇有微词。诚然,教育技术学专业特点不明显,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清晰,导致学生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精通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
另外,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对少数学生消极的工作态度有些许不满。经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有些毕业生本身专业技术能力不强,无法胜任用人单位分配的工作,因而消极对待工作;其二,部分毕业生没有找到理想中的工作,也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从而消极对待现在的工作。
5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和策略分析
针对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各方面应当如何努力去解决,使他们能够顺利、快速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又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该工作,达到毕业生自己满意、用人单位也满意的双赢效果呢?
学生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学生要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夯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坚决避免“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会”的情况发生。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做好职业规划。
教师方面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到真本领;更要加强学生实践、实验环节的教学,以此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
培养单位方面一方面,培养单位应根据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制订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拓宽就业视野和渠道,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做好职业规划,找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一味选择离家近或者稳定的单位。
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希望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加大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宣传,提高其在用人单位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从而促使用人单位设置更多对口的招聘岗位。
以上是对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粗略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要真正有效解决有关问题,还需要诸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及共同努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能一蹴而就。随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相信以后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生的就业之路一定会更加顺畅、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