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技术学正文

小学教育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 投稿LeeJ
  • 更新时间2018-03-23
  • 阅读量1125次
  • 评分4
  • 73
  • 0

  摘要:师生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以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一种特殊交往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其过程都处于和谐状态,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发展日趋完善,通过改善师生单一的交往方式,增进相互了解,改善班级管理,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从而构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小学;和谐师生关系;教育教学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概念


  (一)师生关系


  查找相关文献著作,众多专家学者对师生关系的理论探讨比较丰富,以下是对师生关系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何齐宗教授认为“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①。”


  根据以上定义,本文将师生关系定义为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方面,是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人际关系,包括了师生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处于和谐状态,最终实现师生这两个主体的发展日趋完善。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


  根据师生关系的概念总结出和谐师生关系应具备以下特点:


  1.平等的地位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摒弃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师为尊”,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特权”人物,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处于平等地位。


  2.民主的参与


  学生能够民主的参与班级建设,一方面,学生能踊跃地表达班级建设观点,有展示创新创意的机会和平台,同时,教师能诚恳地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搭建学生民主参与的平台。学生能为自己的班集体建设建言献策。


  3.良性的互动


  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良性互动,包括师生合作互动的渠道畅通,互动交流平台的多样,互动氛围的轻松愉悦,交流效果的显著。


  二、小学教育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和谐教育环境


  和谐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是我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和谐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和谐也成为各个领域都要努力去实现的首要目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任何时候,教育都是都社会进步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倡导和谐社会之际,和谐的教育思想被深化。②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它很直观地阐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大意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如何,径直作用于所设立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所要达到的效果,处于和谐状态的师生交往关系更加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教师与学生实现“共赢”。


  (三)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相互交往活动过程都处于和谐状态,有助于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对老师形成的正面评价和对教学效果的认可,有助于教学效率提高,成果更显著,教师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尊重理解,有助于增强老师的职业幸福感,以及從事本行业的信心和热情。


  (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学生对老师有客观全面的评价,不将老师偶像化或是求全责备,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当遇到学习问题时能主动寻求老师帮助,有利于产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三、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及影响因素


  (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常见问题


  1.师生之间交往方式单一


  教师常以师长的身份与学生交往,这样的交往方式不能产生“心灵的交流”。师生的互动沟通还受到空间和地域以及时间的限制,联系渠道不畅通,兴趣爱好相差甚远,缺少共同沟通的话题。


  2.师生双方欠缺了解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常以权威自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教育需求;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盲目崇拜老师,偶像化老师,或对教师产生惧怕心理。


  3.班级管理方式欠佳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多以权威自居,忽视对学生的倾听,忽略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欠缺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手段,导致师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加深彼此间的矛盾隔阂,师生关系疏远。


  4.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生动,学生疲于学习,有可能产生厌学和逃学现象,教师的压力增大,教育教学热情锐减,师生关系僵化。


  (二)影响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有关因素


  1.传统师生关系的禁锢


  受到传统教师权威观念的影响,小学生习惯性顺从依赖老师,丧失应有的思想和话语权,教师角色更像是一个管理者,只是为了维持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而不是一个为了人的发展教育者。


  2.受到社会舆论及不良风气的影响


  近几年社会大众传媒有报道教师侵犯个人权利、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案例,造成对教师的负面舆论评价。少数教师受到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经济利益作为衡量标准,通过学生和家长获取经济利益。


  3.家校之间存在隐形矛盾


  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形成三角形关系,互相影响,由于教育背景、知识技能、价值观、角色地位、对教育手段的理解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什么对儿童是正确的”这一点上出现分歧,存在隐形矛盾。


  四、小学教育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改善单一的交往方式


  1.转换交往角色


  教师要树立角色转换意识,形成角色的动态化,在不同教育场景扮演不同角色,适时扮演保护人、心理疏导员、倾听者、欣赏者、裁判以及学生的榜样、朋友和知己等,拉近师生关系距离。


  2.拓宽交往渠道


  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密切与学生的联系,真正走进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拓宽交往渠道,如组织主题班队活动、春秋游等活动,增加师生双方交往平台、时间和空间。


  (二)增进师生双方的了解


  1.教师主动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要善于主动沟通了解学生,做到第一,主动热情,缩短与小学生的距离。要想了解小学生,就先学生化,热情的与小学生打成一片。做到第二,寻找共同话题;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共同话题,拉近距离,建立比较亲密的朋友关系。第三,自我暴露;教师暴露自己的切身经验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卸下对教师的畏惧,主动向教师靠近。


  2.学生要树立对教师的正确认识


  学生要调整对老师的不恰当的心理观念,对老师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不能求全责备,要求过高,更不能把老师偶像化,主动寻求老师帮助,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拉近心理距离。


  3.搭建师生合作交流平台,增强感情交流


  搭建老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如开展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趣味运动会、阅读分享会、情感交流会、夏令营、社会公共志愿者活动以及社区活动等。在活动中亲密互动合作,拉近师生关系。


  4.加强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合作意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家校合作,通过QQ、微信群加强联系,及时分享学校教育教学动态,相互分享探讨教育经验等。


  (三)改善班级管理方法


  1.班级管理民主化


  民主地进行班级管理,打造积极进取的班集体环境氛围,学生民主参与制定班规班纪,同时,教师注意关爱每一个学生,班级中的“差生”、“中等生”以及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被忽视和边缘化,要适时给予他们合适的引导。


  2.艺术地处理师生冲突


  在处理师生冲突时,教师可循以下原则,冷静原则:保持冷静,培养耐心、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委婉原则:防止中伤小学生幼小的自尊心,运用学生能虚心接受领会的教育方法;幽默原则:用诙谐幽默的方法应对尴尬的教学场面,解决棘手的师生问题。


  3.提高交往艺术


  以“诚”动人:以一颗真诚之心与小学生交往,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待和理解他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以“德”感人:以人格魅力和美好的品质去感染学生,正如陈桂生教授所说:“作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对象,教师的精神世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③”。以“理”服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严”正人,以严慈有度的方式,帮助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1.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互动,教师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教学,运用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设立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引人入胜。


  2.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改变过时陈旧的教育模式,探究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尝试运用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参加教育科研培训,以及与同行之间进行教育资源共享和经验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还有要时刻反思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提高教育信服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


  注释: 

  ①何齐宗.教育学原理与艺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8. 

  ②李霞.《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创建和谐教育》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10. 

  ③陈桂生.师道实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1. 

  参考文献: 

  [1]张蕾.论和谐的师生关系[D]. 四川师范大学,2013. 

  [2]司长娥.师生关系教育功能的解读[J].基础教育研究,2013(1):5-7. 

  [3]孙幸.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12:26. 

  [4]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魏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情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