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技术学正文

计算机专业软件类课程群的实训教学模式方案

  • 投稿张十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686次
  • 评分4
  • 38
  • 0

闵娟娟

(九江学院信息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摘要: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对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单独设置实训课,没有将本来密切关联的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分析各课程之间的关联,提出一个以项目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根本的,适用于计算机专业软件类实训课程群的改革方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软件类课程群;实训;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5-0100-03 中图分类号:G642

作者简介:闵娟娟,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tinrey@163.com。

0 引 言

实训教学在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已经被广泛采用,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模式,这些模式对培养高水平的理论与应用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学习一实践一学习)、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日本的“产学合作教育制度”、德国的“双元制”(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教学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

实训教学在国内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的实训教学理念,最初是“原装引进、原装试点、原装推广”,但实践证明“原装引进”容易,“原装试点”难以持续,“原装推广”几乎无法实施。原因是教学理念与经济发展与国情紧密相关,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于是出现了实训课程、实习课程、面向企业的课程、面向证书的课程等有益的改革尝试。

为了提高学生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实战能力,很多院校在开设课程实验的同时还在课程结束后增设了至少为期一周的实训课程,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等课程实训,但实训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实训状况不容乐观。在教学安排上,实训课程存在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实训内容更新缓慢、考核不规范等问题。理论指导的缺失和低层次的实训操作训练,造成实训课程一味强调乏味的技能练习,没有将本来密切关联的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缺少对综合能力的训练,将实训课变成了实验课的翻版。

纵观目前高校软件类课程群实训的现状,为了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高校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常规束缚,在实训课程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1 软件类课程群实训的特点与改革的意义

计算机专业中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需要通过实训才能真正理解,如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等。如果只是听教师讲解和看书,没有相应的实训环节,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再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如果不实际编写、分析一定量的代码,也是很难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算法设计能力和系统开发能力的。

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对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单独设置实训课,并没有将本来密切关联的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缺乏综合的思维方式,很少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理解已有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软件类课程群就是把具有一定目的或相关性的不同软件类课程编排到一起,组成一个“群”,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教授。学校可以改革一门课程一门实训的单一组织形式,以项目为主线,将多门软件类课程的实训课程有机结合,以期做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1)有利于推进实训课程培养模式的转变,有效解决软件类课程群实训割裂开来的问题,逐步提高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为其他专业实训课程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

(2)以用促学,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形成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助于建立企业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桥梁,缩短大学课堂到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改革的目标

(1)规范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树立先进的实训教学理念,集思广益,制定新的实训课程整体规划。

(2)丰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形成一种以发展学生应用能力为本的适用于计算机专业软件类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

(3)成立实训教学团队,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实战经验丰富的实训课程指导教师,同时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

3 软件类课程群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3.1 计算机专业软件类课程群的实训整体规划

首先搜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实训培养模式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案例,并对其进行对比梳理,同时以国内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为比较对象,通过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调查研究方式,对软件类实训教学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搜集相关问题的资料,总结出有益的经验。

通过分析和对比各科课程知识的横向和纵向关联,参考各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结合院系自身专业设置的定位和特点,有机结合多门相关联的软件类实训课程,学校制订实训整体教学规划大纲,包括课程的定位、实训开设的起始时间与长度、开设的对象、教学方式、所占学分、成绩考核方式等内容。

3.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上应建立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项目资源库。项目资源库的建设需集思广益,对已有实训项目进行扩展和修改,并借鉴公司和一些培训结构的实体项目和科研项目扩充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训项目的设置和修改。

教学手段上宜采用团队开发方式——项目分组和角色扮演,聘请企业人员或有项目研发经验的教师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学生轮流扮演项目组长、技术总工、项目功能实现(开发人员)、界面开发、集成测试等角色。项目完全按照企业的流程管理,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到集成测试、验收测试,完全符合企业的管理模式。通过体验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任务和目标,学生增强了团队协作和交流的意识,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加深了对职业领域和相关理论知识的领悟,提高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最终形成一种以项目为主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本的适用于计算机专业软件类实训课程群的教学方法体系。

3.3 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运作模式

本着提高学生实训效果、实训硬件条件的原则,应整合原有实训课程的实验资源,成立专用的实训实验室,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增设一些实验设备和软件,如投影仪、教师端与学生端的同步软件等。为了使实训实验室得到充分的利用,应制定恰当的实训实验室运作模式,合理安排实训开设的时间,以分层、分阶段的形式实施。实训课程的开设时间应该在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都已完成的前提下制定,为了不至于让实训时间严重滞后,可先做关联度较低、综合度稍弱、实训周期短的小项目,循序渐进,等所有课程教授完毕,再做实训周期长、综合强度高的大项目。在实验室管理机制完善的情况下,还可以建立开放式实训实验室。

3.4 实训指导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途径

实训课程对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必须精通所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框架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不断学习,为自己注入新的营养,汲取新的力量。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除常规的研讨和公开教学、考核等方式,还应送教师到企业观摩、培训,聘请企业人员到校授课。

3.5 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建立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目标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应制定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在不同阶段给出相应的评分。在项目完成后,项目组成员共同答辩,教师根据答辩情况和项目的完成情况给各成员打分。同时,各组成员之间互评给分,项目组组长根据各成员的贡献给出分数,再参照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考勤,最终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从中评出优秀的项目组和最佳标兵,给予一定的奖励。

4 结语

软件类课程群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组织形式,以项目为主线,整体规划所有软件类实训课程的设置,拓展实训环境和实训途径,着力建设多元化实训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充分发挥实训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缩短课堂到社会的距离,提升了学生寻找工作的自信心和成功的几率,从侧面上也推动了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宋利.高职计算机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1(10): 18-19.

[2]吴振强,裘国永.计算机专业模拟实训课程的实践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10): 108-109.

[3]赵建华.面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 199-201.

[4]周丽涛,刘越,彭立宏,探索MOOC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增刊1):118-121.

[5]陆鑫,胡旺,张宁,面向卓越计划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9): 37-40.

[6]肖志勇,王映龙,何火娇,基于CDIO的计算机导论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 206-207.

(编辑:孙怡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