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技术学正文

民办高校筹资渠道研究

  • 投稿ze r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507次
  • 评分4
  • 24
  • 0

张海芹 ZHANG Hai-qin;王艳秋 WANG Yan-qiu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0049)

(Zhongshan Vocational College,Nanjing 210049,China)

摘要: 从中国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下面简称: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来看,民办高校想要壮大起来有很大的阻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费短缺。一个学校的发展必须要以充足的资金做后盾,民办高校也不例外,现在如何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筹资成为民办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介绍我国民办高校的筹集渠道入手,对比美国的私立大学的资金来源,从中分析出中国民办高校存在的筹资问题,进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包括政府、民办高校自身、社会力量三个方面的拓宽民办高校筹资渠道的方法。

Abstract: From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referred to private colleges below), private colleges have great problems to grow up,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is the shortage of funds. The development of a school must be based on adequate financial backing, so is the private college. Now how to achieve multi-channel, full range of financing of private college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private colleges in China, then compares them with America private colleges, and analyzes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private colleges in China. At last, this paper learn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methods to promote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private colleges from three aspects: government, private colleges and social forces.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民办高校;筹资渠道;政府资助;社会声誉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financing channels;government fund;social reputation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012-05

基金项目:该论文是2015年钟山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民办高校筹资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课题由张海芹主持,参加者:王艳秋、黄金。

作者简介:张海芹(1979-),女,江苏淮安人,硕士,会计系主任,讲师,从事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研究;王艳秋(1981-),女,江苏靖江人,硕士,讲师,从事税法、会计研究。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来满足高等教育入学需求大于机会供给这一缺口,这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带了良好的契机。不可否认,民办高校已经逐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规模和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已经担负起高等教育扩招的重任,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虽然民办高校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它依然遇到了重重困难,尤其是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着它的发展。民办高校资金短缺主要是因为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非政府财政资金,这就造成了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从而造成民办高校的资金断流,甚至是破产倒闭(调查显示约有80%的民办高校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资金短缺是每个民办高校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民办高校要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

从我国的高等教育学院发展情况来看,民办高校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公办高校占市场主导地位和社会公众认可度很低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该怎样生存发展的答案很多,但是最为关键的就是保证充足的资金,拓宽筹资渠道。下面本文首先将介绍我国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然后对比美国私立大学筹资渠道,借鉴其先进经验,提出适应中国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建议。

1 我国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

归纳现有文献可以发现,我国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五种:

①收取学杂费。和公办高校的低学杂费不同的是民办高校会收取高额的学杂费,通过学杂费来建设和发展民办高校,“以生养学”。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民办高校没办法像公办高校一样得到充足的政府资助,并且这种情况将在未来不短的时期内继续,所以民办高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仍是学杂费收入。

②银行贷款。通过向银行贷款短时间内解决了民办高校资金短缺的问题,但贷款数额有限、期限短,手续费高,阻碍重重。

③政府资助。政府资助主要表现为对民办高校的经费资助、对学生的奖学金、助学贷款资助等,但政府资助的金额占民办高校的收入比重极低。目前我国在教育方面总投入也只占4%,和发达国家仍有巨大的差距,教育总投入远远不足。而且国家在经费资助上也是向公办高校倾斜,普遍地,民办高校自身科研实力也无法与同类公办高校相比,所以民办高校得到政府资助是困难的,即使有,金额也是非常有限的。

④服务收入。服务收入指的是民办高校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偿服务获取资金收入或者经营学校设立的产业(下面简称:校办产业)获取经营收入。这部分收入在很多公办学校所占总收入比重也很少,更不论服务能力相对更低、校办产业更少的民办高校。

⑤社会捐赠。社会捐赠占民办高校的总收入的比例非常小,主要是因为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低,毕业生质量不高,所形成的社会声誉普遍不高,很难吸引到大量的社会捐赠。同时中国缺乏宏观政策来保障和促进社会捐赠,也是这部分收入难以增加的重要因素。再者,民办高校即使获得捐赠,也主要是实物捐赠,没有太多的直接资金支持,这和公办名校有着显著的差距。

2 美国私立大学的筹资渠道

美国私立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虽然他们的学校收入有所差异,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学杂费、政府财政资助、社会捐赠收入、销售与服务。

①学杂费收入。和中国的民办高校一样,学杂费收入也美国私立大学的第一大来源(约占总收入的41%),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根据办学成本和市场可接受性来确定学杂费标准,大体上说,同档次的私立学校的学杂费高于公立大学,学校的社会声誉越高,学杂费越高,例如斯坦福、耶鲁、哈佛等世界顶级学校都收取着高额的学费。

②政府的财政资助。高校总收入的16%是来自联邦、州、地方三级的政府资助。联邦政府经费资助主要分为三种:主要提供给公立高等学校的拨款,以及去向均衡的贷款与合同款、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资助。想要得到这些政府的财政支持,学校必须通过认证组织的认证。除此之外,学生可以申请政府的助学贷款,教师可以申请政府科研项目,院校可以承接政府的教育培训。这样的制度使得那些科研能力强、办学质量高的私立大学甚至能获得比公立大学更多的政府资助。除了联邦财政资助,州和地方也有一定的资助,学生的奖助学金是州政府财政资助的主要去向,而地方政府资助主要用于研发投入。

③社会捐赠。和中国民办高校显著区别的是,来自社会、企业、个人的捐赠是私立大学的重要资金渠道(约占总额的24%),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校友等私人捐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私立大学特别注重可能捐款人的挖掘和开发,它们通过不定期的社会资金募集活动和定期校庆、院庆、校友会募集资金,并且很多学校成立专门的筹款部门,并且由学校高层亲自负责。当然能募集到如此大额的捐赠,除了美国私立大学在募集捐款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以外,美国的个人企业对捐赠高校也有着较高的热情,这主要是因为校友回报母校的奉献心和美国政府的立法支持。

④销售和服务收入。美国的私立大学有着强大的科研能力、产学结合力度比较高。他们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的变动自己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赚取大量的销售服务收入(约占总额的17%)。美国私立大学通过销售、转让、经营管理校产业、服务等多种途径创收。通过校企合作创收,例如,应用软件开发、企业员工培训、新产品研发等。

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整理归纳(见表1),发现美国高校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学杂费占41%,属于学杂费主导型。而我国高校资金来源单一,学杂费占90%,属于学杂费绝对型,结构不合理。

3 我国民办高校筹资存在的问题

3.1 单纯依赖学杂费筹资,稳定性差

从表2中可以发现,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以学杂费为主,并且绝大多数学校的学杂费收入占总额的90%,这种“以生养学”的现象非常明显。在邬大光博士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14所高校的学杂费收入是他们全部的学校经费收入,9所是学杂费占总额的90%,8所占80%,这共计31所学校已经占所有接受调查的学校的80%。在这些学校中仅有8所(20%)曾获得有限的政府资助。这说明,我国的民办高校仍主要以学杂费支撑办学资金,单一靠学生来分担办学成本,学杂费以外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具体比例见表3)。据研究估算在中国一个大学生每年需要的培养成本约为一万,学生的学杂费的收入仅仅能做到收支平衡,难以创收。

另外,还面临着生源下降的困境。我国新生人口自1991年起不断减少,学龄人口在经历了2008年的1050万的高峰后,不断缩减,且下降速度很快。在对这些学龄人口的争夺中,民办高校可谓竞争对手繁多,除了公立高校和同类型的民办高校外,还有社会上的各种学历或非学历培训机构。竞争对手给民办高校已经带来巨大压力,但是国家政策上还有不公平的待遇,更加恶化了民办高校的竞争环境,使其长期处于劣势。据估算,一所民办专科要维持正常运作,需要3000名学生,而民办本科需要5000民学生,否则就会招生不足,资金断链,并且不断恶性循环。所以单纯的“以生养学”是不稳定的,严重限制着民办高校的发展。

3.2 单纯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手续费昂贵

从现在的情况看,我国民办高校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且主要是短期的担保贷款为主,大多数贷款是一年以内(或者几个月)的担保贷款(其中主要是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几乎没有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这种苛刻的贷款条件增加了民办高校的跑贷款的负担,增加了学校的财务费用。这些贷款的用途也主要是流动资金,而非固定资产建设资金,也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美国私立学校往往会通过信用贷款、发行债券股票、设立基金等手段融资,这些手段已经在中国部分公立大学得到应用,但在民办高校的作用微乎其微。

3.3 相关法规制度欠缺限制民办高校的融资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较低,办学规范性不足,在投资收益方面的制度规定欠缺,筹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这极大的增加了投资者的顾虑,影响了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投资热情,还制约了民办高校资金的再投入。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8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表达了政府对民办高校信贷的支持,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却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贷款”。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民办高校贷款的难度。现在各省市已开放的民办高校贷款仍以保证贷款为主,需要用民办高校的相关业务单位或者专门的担保公司做担保进行贷款。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的民办高校的融资渠道和融资额度。

4 拓宽民办高校筹资渠道的措施

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比美国的私立大学要晚很多,综合实力上也欠缺很多,所以在筹资方法上不能照抄照搬,但是这并不影响从他们的先进筹资渠道中吸取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的方式方法。总体说来,民办高校为了获得稳定的经费来源,政府、高校、社会力量必须共同努力,营造筹资的良好氛围。

4.1 政府方面

4.1.1 加强《担保法》立法,确保民办高校融资渠道畅通

政府应该通过完善《担保法》等法律法规来鼓励促进金融机构向民办高校提供丰富的贷款方式。对于民办高校来说,银行贷款是不可或缺的融资方法,大多数知名民办学校都是通过立项贷款这种融资方式完成原始积累和学校建设的,这个方法还在被现在民办高校沿用。多年的实践表明,向银行贷款融资完成学校原始积累和建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迅速发展民办高校的融资途径。在这方面,立法是一个颇具成效的措施,现在已有一定的法律,如表4所示。

在这些法律法规办法的支持下,重庆、浙江等地都已经开始设立专门的面向民办学校的担保公司,重庆的担保公司已为民办学校提供总额高达50多亿元的贷款担保,温州教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有高达30亿人民币的注册资金,相信会给民办高校的贷款带来巨大的便利,所以立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化和推广的手段和措施。还有就是在《担保法》中明确,允许那些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办高校抵押自己的法人财产进行借贷,当然,为了防止借贷上的不规范,还需要引入专门的中介机构对民办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进行审核和交易往来监督。

4.1.2 完善社会捐款的税收优惠保障机制,对社会直接捐赠进行引导

现在的高校的社会捐赠才刚刚起步,关于教育捐赠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税法激励性不足是社会捐赠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认可了公益事业捐赠的税收优惠,但是具体的条件和流程没有明确规定。虽然近年各类税法对此进行了完善,但是不同税法里面优惠政策大相径庭,使得在执行过程中,行政部门无法准确把握优惠比例,而且直接捐赠是不能享受税前扣除的。同时,中国还存在着税收扣除比例偏低的问题,企业只有向事先得到国家批准成立的少数几家基金会捐款的情况下,才能享受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的税收优惠。所以这也势必影响了企业对高校的捐赠,尤其是这些基金会大多服务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可以获取的社会捐赠会更少。同时,社会捐赠者更乐意捐赠教学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公办高校,来获取最大的捐赠效用,而对民办高校的捐赠意愿很低。所以,政府应完善捐款税收优惠机制,例如:①统一税法规定,明确捐赠税收抵扣比例,由现有的允许企业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和个人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进行扣除,改成类似美国的在整后的毛所得的基础上进行扣税,个人捐赠扣除比提高到50%等;②调整直接捐赠为税前可扣除项目,鼓励企业对民办高校的直接捐赠;③对民办高校实施税收倾斜政策,调节向民办高校捐款的个人和企业的扣税比例,使得扣税比例高于公办学校。

4.1.3 完善财政资助措施及其配套,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

民办高校积极的获取财政资助是减轻民办高校的财政压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政府需要完善财政资助措施及其配套政策。民办高校的创立和营运普及了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给政府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出于“谁受益谁承担”,政府应该给民办高校提供一部分财政资助,这样不但能减轻民办高校的筹资压力,促进学校建设人才培养,还能增强民办高校的公共性,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引导社会力量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拓宽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借鉴美国私立大学的做法,本文认为,政府应制定出相关细则,明确规定援助资金的来源、援助的范围、援助项目与计算方法、以及援助学校和受援学校各自的权利与责任等。通过该条例,政府职能部门能根据受益程度对民办高校进行资助,分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政府的资助方式也可像美国一样多样化,在保证直接补助(财政拨款;图书、教学实验设备等公共资源的拨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间接补助,例如:向民办高校提供较为低廉的土地租金、对民办高校的学生提供长期的低息教育贷款、提供优秀学生奖学金、建设配套税费减免、购置其他教学设备税费减免等。

4.2 民办高校自身

4.2.1 设置特色专业,扩大生源

民办高校提高自身对生源的吸引力的重要途径是设置特色专业。从现实情况上看,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图书馆建设、实验设备等条件上都不如公办的高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上并不能比公办学校的学生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调整设置专业,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生源。例如:浙江树人大学根据当地的区域文化特点,开设了应用茶文化专业,该专业已有多届专科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浙江树人大学还依托茶文化专科的教学,和日本部分高校建立了茶文化的学术研讨工作,并取得很好的社会影响。

4.2.2 科学管理,提高自身实力吸引投资,拓宽筹资渠道

民办高校自身的运营水平决定了直接和简介融资的成功与否,只有金融机构监管机构认定民办高校的运营能力资产水平达到标准,才能给其发放贷款,所以现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不仅要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质量,内外发展相结合,不盲目求大求快。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规范有效是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的重要保障,所以民办高校当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增强民办高校发展的后劲。只有当学校具有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众多融资“瓶颈”才能解决,加强自身建设成为民办高校拓宽筹资渠道的关键。

4.2.3 努力提高自身社会声誉,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捐款

教育质量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些有较多社会捐赠的高校也是拥有较高的教学质量的高校,这些高校能给社会看到他们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捐赠。例如:上海杉达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他的三年制专科毕业生的英语四级的通过率高达80%,六级也有30%,计算机水平测试平均成绩也远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而对他们的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用人单位的95%认为上海杉达学院毕业生工作责任心强,适应力高,有64%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企业的基层骨干。上海杉达学院凭借它较高的教学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得了大量的社会捐赠。保证学校质量的中有一个关键点是师资力量的保证,目前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和师资队伍不稳定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案是建立相对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营造能留住人才的就业环境;民办学校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政府也应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的人事管理纳入公办教师统一管理体系,建立起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分担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师资力量从而提高自身教书质量,增强民办学校自身实力,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除了提高民办高校的自身声誉和实力外,还要善于制定灵活机动的融资策略,吸引社会捐款。比如,民办在可以成立专门的“社会联络处”,专门负责和校友、社会慈善团体法等等保持联系,并且有重点地进行更加深入的社交活动,保持经常性或规范性的社会捐款渠道通畅;将学校董事会的成员丰富化,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广开筹资之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优秀人才,获得企业的捐助。在此方面,浙江树人大学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浙江树人大学的创办者和历任董事长都是原浙江省政协的领导,具有一定社会的影响力和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与浙江、台湾省的教育界人士密切接触,为学校争取到了大量捐款。浙江树人大学设立了专门的校友会办公室,并且由主管教学与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亲自负责。校友会还举办过“树人骄傲”等评选优秀校友的大型活动,加深校友和学校的联系。这些都增加了社会各界对树人大学的捐赠,是其他民办高校借鉴学习的榜样。

4.2.4 提高高校的服务功能,增强创收能力

在美国私立大学的服务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仅次于学杂费,是第二大收入来源,但是在中国该比重远远小于美国,说明服务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借鉴美国的经验,民办高校应该不断的增强自身创收能力,比如,开设外语培训、计算机培训、金融培训、企业管理培训、辅助考试类培训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班来创收,校企合作、提供有偿服务;经营酒店、医院、场地出租等途径来增加学校产业的经营收入等等。培训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公办名校,培训班的收益已经得到了证实,例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办各种培训11类,开办电池材料研讨班、高级工商管理精品课程研修班等。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上有所欠缺,但是培训班仍是民办高校筹资的一个努力方向,例如仰恩大学开设了韩语培训班、安徽新华学院开设的计算机培训班等均取得不错的收益。在校企合作方面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山东现代学院和浪潮集团合作,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项目,浪潮集团投资1500万建设校内培训基地,增加了现代学院的高校设施,现代学院为其提供人才培养和输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供给和企业人才需要无缝衔。在校办产业方面,目前民办高校的成果并不显著,但是烟台南山学院和青岛滨海学院通过校办产业实现了3%创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高校的筹资压力。

4.3 社会力量

民办高校应借助来自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发行教育彩票等。目前将教育事业作为主要彩票收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110多个,例如美国将彩票收入的部分或全部投入教育事业中的州有13个之多,Califronia每美元彩票中就有34美分投资于教育事业。在我国,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具有良好的运营体系,将彩票收入用于教育投资,发展高等高等教育事业的前期工作已经就绪,需要进一步的社会力量的推动。

5 结语

总之,解决民办高校的资金“瓶颈”问题,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单纯以学杂费为融资渠道的办学模式必然使民办高校丧失其社会性,最终导致办学失败。民办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之目标,就必须广开财路,多渠道、全方面筹措资金。本文认为要建立健全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必须要从政府、民办高校自身和社会力量三个角度进行加强。首先,政府需要从加强《担保法》立法、完善税收抵扣机制和建立“以间接补偿为主,直接补偿为辅”的财政资助手段三个方面进行完善,逐步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政府资助力度。其次,民办高校本身,需要通过开设特色课程、提高师资力量、进行科学管理等多角度方式,提高自身实力,建立自身社会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捐款,扩大生源提高收入。民办高校还需要从开设培训班、校企合作、校办产业等多个方面加强服务功能,增强创收能力。最后,社会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主要是借鉴美国的彩票收入用于教育事业这一先进案例,推动中国彩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发展。总而言之,构建合理高效的民办高校筹资体系是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在借鉴各种经验的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不生搬硬套,这样中国民办高校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筹资道路,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

[2]牟阳春.2002年中国民办教育绿皮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冉云芳.民办高校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2008.

[4]蔡韡.高校筹资风险成因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

[5]陈文联.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办高校筹资机制的构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6]曾智飞.我国民办高校借鉴美国私立高校筹资方式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

[7]鲁朝云.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方式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8]谢幵第.民办高校融资的国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9]杨秀.山东省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4.

[10]周海涛,张墨涵.如何突破民办高校筹资的困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

[11]胡卫,董圣足,方建锋.民办学校资金来源及债务情况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陈京,顾正纲.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2.

[13]仲春梅.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