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技术学正文

基于讲学稿导学模式下的校本作业方案初探

  • 投稿吻莹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26次
  • 评分4
  • 11
  • 0

福建省厦门市莲花中学(361009)张雅博

1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本文的校本作业特指课后作业。

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在深入学习“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本着“以生为本”的思想,2009年起,厦门市莲花中学开始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探索。旨在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讲学稿是本校化学教与学的纸质载体,校本作业是化学讲学稿的有效组成部分。整个课堂围绕讲学稿内容开展,课堂45 min内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将课下的时间还给学生。课上完成不了的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则以家庭作业的形式留在课后完成,即莲花中学的校本作业。

2基于讲学稿模式的校本作业总体介绍

我校的讲学稿是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是学生的笔记本也是学生的作业本。校本作业指的是讲学稿第2部分的练习巩固和第3部分的拓展提高。本文以人教版9年级上《分子和原子》为例,简要介绍化学讲学稿的设计模式。

2.1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对课堂有整体的把握。

2.2探索导航

化学讲学稿没有设置预习环节,新知识都通过这个环节达成。这是讲学稿的主体部分,又分成多个活动单元。例如,活动1:体验分子、原子的存在和分子、原子的性质;活动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有关概念;活动3:归纳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区别。利用每个活动单元,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探索导航中的迁移应用、基础训练、练习巩固等3个环节是对学生习得的反馈而设计。迁移应用放置在活动1后,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后能够马上检测学习情况且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消化。基础训练是课堂作业即课堂测试环节,设置了两个检测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做到“堂堂清”。练习巩固是学生的课后作业,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会抽取其中的几题在课堂测试环节完成,作为学生自测第二轮。课后作业的时间控制在5~7 min。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争取在课上完成,实在完成不了的再布置为课后作业。

2.3拓展提高

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课堂上学生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在问题设计上除了有一定的层次外,笔者还设计了拓展提高环节。基础训练内容比较简单,完成比较迅速的同学有时候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拓展提高这时就派上了用场;练习巩固对一些学生而言没有难度,想拓展思维,拓展提高可以帮忙。

讲学稿各部分的使用先后、练习题及题量的把握,根据班级情况,不同的教师处理的方式和方法不同,但大家秉持的原则却相同——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

3校本作业的设计原则

校本作业是根据学校师生教与学的实际而编制的,体现的是莲花中学初三化学的教学需要和教师的教学理念。

3.1坚持“少而精”

校本作业的设计与使用出发点是为了减负和增效,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就不是真的减负;课堂容量小、练习不到位就没有好成绩,就不是真正的高效。为了减轻学生的无益而过重的负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校本作业的设计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少”是针对作业内容的数量而言,“精”是针对作业内容的质量而言。

想救学生出题海,教师必须入题海。教师要做到博览群书,获取真正有用的素材,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精选有代表性的类型题让学生做,精讲精练。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使用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写原创题,让学生做适合自己的作业。校本作业题量不很大但却题题都跟当堂课教学密切相关,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又不至于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3.2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化学新课程的标志性口号,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化学就在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帮助学生发现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身影,了解化学的现实意义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一原则实施的关键是要寻找适当的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最新科技成果间的联系,还可以利用书本中没有涉及的化学事实,将被“修改”过的知识条干放回到它原本鲜活的绿叶丛中,唤起学生的知识情境认同。赋予化学习题以学生已知的生活、生产背景,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给予枯燥的、常规的、教条式化学问题以崭新的面孔,让知识和问题“看起来也不那么讨厌”,相反还有一种新异的惊奇,使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的做题心境。校本作业让试题变鲜活,变缥缈的书本化学知识为学生的切身体验和生活需要,变教师和作业逼迫的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

3.3合理设计作业

化学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部分。基础训练是课堂作业,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及时进行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练习巩固是课后作业,旨在课后巩固知识、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最后设计了拓展提高部分,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拓展提升的平台。课后作业需要学生课下完成,时间控制在5~7 min。今年的讲学稿在基础训练活动之后增加了“学完本课我有我的看法和认识哦,现在就记录一下!”,希望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知识,让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纸面上的沟通等。

3.4彰显学科特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探究性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进行实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积累了第一手感性材料,感受了鲜活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能获得提升。把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设计与科学探究相关的作业,包括家庭小实验、小课题研究作业等,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化学探究的艰辛,体会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4校本作业的编制过程

4.1加强集体备课备好材料

在认真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做到“六备”、“五清”、“五吃透”,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指导、备教具、备作业;知识底数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及知识体系,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吃透教学内容的脉络和布局。

4.2以备课组为单位设计教学流程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正确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据此,为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习,探索导航部分的设计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设计。

如在课题《分子和原子》中:活动1主要通过生活事例的图片或视频展示、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课堂小实验等多种形式呈现,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完成讲学稿上预留的填空。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思考,从做笔记中解脱出来,留空尽可能少。通过活动1归纳出粒子的特征。

迁移应用在活动1之后,用于当堂检测学生的习得。迁移应用共设计了4个小题,既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又可加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本节课的第2个活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重新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从中获得分子、原子的概念。通过讲学稿上的图片对比,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质疑讨论,获得新知。

活动3对分子和原子相关知识的梳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学法渗透,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知识。

4.3精心设计校本作业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评价

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在升学考试制度没有根本变革的前提下,不讲升学率学校难以生存,不减负担学生难以生存。教学中的质与效如何体现?作业是纸质的检测平台。讲学稿中的迁移应用、基础训练、练习巩固、拓展提高都是对教学进行评价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时间有限,课堂上的学生练习题主要是对本节课相关知识点习得情况的检测。校本作业的题目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进行选择应用,例如,本课校本作业笔者会选择第7题“游戏:看谁连的快”,在轻松的游戏中考察学生对于分子、原子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第8题“请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语言表述;第9题“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相关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间的转化、语言表达能力等。第1题至第6题为选择题,笔者会将这部分作业留在作业讲评之后,进行相关知识的再检测。拓展提高题选用了课本分子运动现象的改进实验,让能力好的学生选择性使用,提高实验技能。

校本作业有布置,教师必批改,根据作业反馈出来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在作业中发现讲学稿设计在质、量等方面的缺陷,及时修改,为下届教学做准备;在作业中发现学生知识缺漏,采用印制新练习或课堂上重点讲评等方式改善学习情况;在作业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5问题及反思

虽然本校基于讲学稿导学模式下的校本作业方案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但是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上仍有不完善之处。

校本作业的表现形式不够丰富,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审美疲劳”,教师们正逐步探索增加其他的表现形式,比如增加一些社科性的小文章、一些知识链接等。

校本作业内容仍需不断地精简。减少讲学稿的内容就意味着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追求“精选”,量少了可是要达到更好的效果。精选练习题,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总而言之,要杜绝重复、机械的低效作业,校本作业是“优质、高效”的有益尝试。校本作业的设计需要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进一步研讨实践,努力借鉴创新,紧密结合自己的教情和学情,不断完善创新,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作业。

收稿日期:201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