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设置研究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5
  • 阅读量189次
  • 评分0
  • 0
  • 0

  高等教育学可以说是现在一门新兴的学科了,但是它却仍然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就是高等教育学的专业课程的设置。本文就整理了关于高等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设置研究


  宋亚峰,牛品超(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高等教育学专业在我国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设置和培养单位的比较分析,探讨了高等教育学专业现有招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招生方向;对策建议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的出台,为我国高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学专业在其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研究生培养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高等教育学专业也面临诸多问题。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设置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更好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设置现状及特点


  1984年1月13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硕士学位授予点;[1]1983年5月,作为与中国教育学会平行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1984年,潘懋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出版;[2]高等教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对我国现有的2845所高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汇总整理,对本专业的招生机构、硕博招生方向、相近专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的设置现状及特点。


  (一)高等教育学专业招生方向设置主体——招生机构的现状


  1.硕士研究生招生机构现状


  通过对高等教育学专业招生机构的地域分布和所有招生单位的构成成分的统计数据来看:首先,在地域分布上,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在我国现有的有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的单位的布局来看,除青海、宁夏和海南三省之外,其他各省均有高等教育学的硕士点的分布,其中以北京和江苏最多(图1)。其次,从招生单位的构成成分来看(图2),师范类高校和“985”“211”高校占比较高。


  2.博士研究生招生机构现状


  通过对现有的18所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高校的分析发现:首先,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在我国的总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于北京、江苏等省份;其次,从招生单位的构成来看,师范类的高校和“985”、“211”高校占比大,超过了所有培养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


  3.硕博招生机构的特点


  (1)招生机构总量偏少,且地域分布不均匀


  高等教育学专业现有的硕士招生单位只有100多所,博士招生单位仅仅有18所高校。显然,与我国上千所高等教育机构数目相比,具有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博士点的招生机构的数量偏少。并且,这些招生机构在地域分布上并不均匀,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分布无疑受制于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反过来又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进行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时必须考虑这一现状。


  (2)现有招生机构构成中,师范类、“985”、“211”高校占比高


  高等教育学专业现有硕博培养机构中,以师范类院校、“985”、“211”的高校居多。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师范类院校对教育问题的研究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有明显优势;“985”、“211”高校在科研经费、师资、生源等方面优势突出,为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种构成也影响该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的确定:师范类的机构在设置研究方向时,比较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往往将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下的一个招生方向。比如,安徽师范大学将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下的一个研究方向、华东师范大学的高等教育学原理和比较高等教育学等招生方向。综合性大学则比较注重结合自身特色对高等教育领域具体问题的研究,如北京工业大学的高等工程教育方向、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高等教育方向等。


  (二)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博招生方向设置的现状及特点


  根据我国现有高等教育学硕博士的招生方向(表1、表2),可以将现有的高等教育学的硕博招生方向总结为以下类型:


  1.院校导向型


  院校导向型的高等教育学招生方向,以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中心,注重高校自身发展问题的研究。现有招生方向中:院校研究、现代大学治理与制度框架、大学文化研究、大学制度研究、高等学校管理、大学制度的演进与创新、高等教育与社会、院校发展与评估、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院校管理、院校改革与发展、学术政策与管理、院校研究与发展战略等招生方向,以高校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有很强的院校导向性,这一招生方向对我国高校自身发展具体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作用。


  2.学生导向型


  学生导向型的高等教育学招生方向,在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问题时,注重研究与高等教育系统内学生发展与培养相关的问题。现有招生方向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高等职业教育、高校德育与学生事务、学生发展与就业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学生事务与学生发展等招生方向都可归为学生导向型的研究方向。学生导向型的招生方向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研究高校学生培养和发展的具体问题。由于高校学生是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导向型的招生方向也是现有招生方向中的关键方向。


  3.特色导向型


  特色导向型的高等教育学招生方向,主要是依托培养单位和机构的特色,并将其与高等教育学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高等工程教育、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传媒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民族地区发展、区域特色与大学发展战略、地方大学绩效管理与评价、民族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民汉双语教育、高等理科教育等招生方向均属于特色导向型的研究方向。该招生方向将培养单位和机构的特色与具体的高等教育现象相结合,尤其是其中的民族高等教育、区域高等教育等方向,对我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和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4.理论导向型


  理论导向型的高等教育学招生方向,强调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和相关原理的探讨。在现有的50多个招生方向中,高等教育学原理、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校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方向注重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和相关原理研究。理论导向型的研究方向切合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学科发展,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5.政策管理导向型


  政策管理导向型的高等教育学招生方向,以高等教育管理与高等教育政策为主要的研究内容。现有招生方向中: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与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高等教育领导与管理、高等教育政策等方向都属于政策管理导向型的招生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学硕博士开设最多的招生方向,说明高等教育学专业在确定招生方向时,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政策等是其“热点”招生方向。


  6.国际导向型


  国际导向型的高等教育学招生方向,主要是通过国际视角,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学研究经验的一种研究导向。现有招生方向中:外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中外大学比较研究、国际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属于国际导向型的招生方向。国际导向型的招生方向对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借鉴国外经验进行自己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二、现有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热点”招生方向特色不突出


  通过对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两个相近专业招生方向的比较分析发现(表3),两个相近专业开设院校最多的方向都为“高等教育管理”,还有院校管理、教育政策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有的高校甚至直接将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高等教育学下的一个研究方向。招生方向之间可以有交叉,但不能一味地简单重复。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中的“热点”招生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相近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的重复,使得高等教育学在热点招生方向的设置方面缺乏特色,不利于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未来发展。


  (二)部分招生方向“口径大小”设置不合理


  高等教育学专业的部分招生方向设置时的口径大小不一,设置口径存在“过窄”或“过宽”问题,例如,有的高校直接将高等教育学笼统地作为教育学下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过宽”的招生方向不利于对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相反,像“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学术政策与管理”等招生方向却过于细化。在硕士阶段就设置非常具体的问题作为研究方向,不利于研究生全面了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会使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缺乏理论支撑。


  (三)硕士和博士招生方向的“衔接”问题


  首先,硕博招生方向的衔接不合理。博士阶段的招生方向应该是硕士阶段招生方向的深入,但该专业大多博士招生方向只是硕士招生方向的简单重复,并未对硕士招生方向进行适度深化和细化。其次,部分高校舍弃了非常有价值的博士招生方向,比如“高等理科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等方向,这些招生方向的深入研究对我国理工类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潜在价值,但在博士招生阶段却没有相关的招生方向。


  (四)高等教育学专业主要招生方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不相搭配


  分析发现,开设院校数量最多的前5个方向分别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教育学下的方向、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其中有4个招生方向主要是高等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切合高等教育学学科自身的发展,但过分强调理论研究并不能对高等教育学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有所增益。潘懋元教授将高等教育学专业界定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3]289但现有开设院校数量较多的方向大多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探讨,过度关注理论会使得该专业的招生方向脱离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长此以往,高等教育学专业发展必将迟缓,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会成为难题。


  (五)博士招生单位过少,机构平台缺乏多样性


  招生单位是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招生方向设置的主体,高等教育学学科由于起步晚、学科发展不太成熟等原因,博士招生单位偏少。数据分析发现,全国只有18所高校拥有高等教育学的博士授予权,分布在全国的10个省份,且每个省的数量都为个位数。博士招生单位过少的问题,使得本专业博士招生方向也偏少,难以形成百家齐鸣的学术盛况,也就很难对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做全面透彻的研究。此外,高等教育学专业现有的招生机构中,以“985”、“211”大学和师范类院校为主,机构构成较单一,不利于高等教育学专业招生方向的优化合理设置。


  三、优化高等教育学专业招生方向设置的对策建议


  针对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设置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热点”招生方向特色不突出,部分院校招生方向设置缺乏特色,是高等教育学专业招生方向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热点”招生方向特色不突出的问题,高等教育学招生机构在设置招生方向时,不能一切以“热点”为导向,要尽可能减少与相近专业,如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热点”招生方向的重复。同时,该专业在设置其他招生方向时,也要尽可能避免与其相近专业招生方向的“同质化”,力争在现有招生方向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高校在设置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招生方向时,要认准自身特色与优势,在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招生方向上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如中国传媒大学设置的高等传媒教育方向,中国矿业大学设置的煤炭高等教育等。


  (二)口径合理,张弛有度


  在设置高等教育学专业招生方向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做到口径合理,张弛有度。高校在设置招生方向时,要结合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年龄、学习特点、在校学习时间长短、读研动机等方面的具体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出适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招生方向。考虑到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的特点,在制定招生方向时就不能“过宽”,将高等教育学整个学科确定为一个方向。这种“过宽”的招生方向,很难使研究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对整个方向的内容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过宽”的招生方向,犹如在看不见灯塔的海洋中,导致研究生在高等教育海洋中漫无目的的航行。相反,如果招生方向设置“太窄”,研究生很难全面掌握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陷入没有理论支撑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三)衔接科学,去存有理


  在设置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博士招生方向时,一定要注意硕博士招生方向的衔接问题,在合理设置硕士招生方向的前提下,设置博士招生方向时要在合理设置的硕士招生方向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尽可能减少在硕士阶段所设的招生方向在博士阶段的简单重复或衔接不紧密等问题;面对硕士阶段的招生方向,在是否博士阶段保留的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去存科学合理”。此外,还应动态调整现有的部分招生方向,通过对我国有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所有高校近3年来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整理汇总发现,部分高校以时事热点为导向的招生方向近几年几乎很少有变动和更新。这种状况会导致高等教育学专业部分研究方向的僵化和过时。所以,在设置高等教育学专业的部分招生方向时,也要根据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该专业招生方向的动态优化调整,保持时代气息。


  (四)学科进步,应用兼顾


  首先,招生方向要有利于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进一步成熟。现有招生方向中的“理论导向型”的招生方向,切合高等教育学学科自身的发展,办好“理论导向型”的招生方向对学科进步十分必要。其次,兼顾高等教育学的应用实践性。高等教育学专业招生方向的设置不仅要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和理论性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问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设置高等教育学的招生方向时,一定要以亟待解决的高等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为基础,来进行专业招生方向的设置,不能一味地强调理论研究。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应用人才,还可以考虑设置该专业的专业学位,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五)增加机构,平台多样


  招生机构是制定招生方向的主体,招生方向的科学合理的制定对培养高等教育学专业理论和应用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拥有2000余所高校,有条件的高水平大学应该加强本校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对本校的院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招生机构,使本专业招生机构的构成进一步多元化,以制定出更多有价值和特色鲜明的招生方向。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它的发展需要一批又一批的高等教育学研究者的不断推动。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招生方向对高等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因此,立足现有招生方向设置的现状,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现有招生方向中存在的问题,优化高等教育学专业未来的招生方向,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第2篇: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前瞻


  文/毛会想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正经历蓬勃发展的阶段,理论方面的知识建构不断丰富,且实现跨学科的全方位综合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制的发展日趋完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继续得到重视,理论与实践关系密切,而且产生的影响持续扩大。根据高等教育学理论上的热点问题研究,从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几个角度入手,通过对高等教育学科的回顾,对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前瞻进行多角度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问题;建议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高等教育学自身学科的理论建设,而且要将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教育付诸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实践的丰富完善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成果,从而促使高等教育学的进一步成熟和快速发展。


  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历史悠久,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但是,在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萌芽时期,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只是以十分零散的方式存在,缺乏系统的论述和完善的理论知识的架构。而我国的潘懋元教授主编的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从而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初步建立,在同一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获批;随后,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获批。经历了这个过程后,高等教育学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重点学科。首先,在学科建设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博士点逐年增多,培养的高等教育学科人才数量和专业队伍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期的研究机构随之应运而生;在学科体制的建设方面,要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建设,理论建设水平日渐提高,逐步形成了日益完善的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随之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等教育学已成为教育学科中举足轻重的学科门类。


  二、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在我国国内经典的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著作中,对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多重分类,其中最经典的分类定义是:有文献法、调查法、历史法、个案法、实验法、统计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经常要用到抽样、假设、比较等一般的研究方法。要善于运用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逐步完善,实现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完善架构。


  三、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前瞻建议


  (一)打破学科建构传统,建设现代高等教育学科体系


  第一,打破学科建构传统,建设现代高等教育学科体系,运用适时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建设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的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高等教育学的固有的框架限制,建立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第二,努力将高等教育学打造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级学科。传统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学往往因为学科地位的低下而受到困扰,这也是进行现代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促进因素之一。因此,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要提高学科地位,增强学科自信。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长远发展,要做到突破传统教育学的视角,努力建设作为一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学科门类。


  (二)建设学科体系,保证学科独立性


  要想确保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性,首先要明确高等教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处理好与教育学的关系。在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初期阶段,是作为一级教育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发展的,以至于在发展初期都是按照教育学原有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没有高等教育学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方式。第二,要处理好与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关系。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要明确与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高等教育学科要关注自身所感兴趣的领域,只需关注自身所涉及的相关领域,无需考虑与本学科无关的领域。第三,要处理好高等教育学学科与教育学以外学科的关系。除了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和平共处”,对可借鉴的研究方法等有选择地借鉴,要保证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提升高等教育学研究队伍的专业素养


  第一,目前,从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研究队伍来说,无论从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所作出理论贡献等方面,都是很优秀的,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高等教育学科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注重人员数量的增加,更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第二,要注重研究队伍的扩大,进一步提升学科的整体素养,加强学术建设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专业人员队伍内部的交流,更要在注重本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养分,还要在加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通过本国与外国的交流和碰撞,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