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的困境与出路探索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7-10
  • 阅读量129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所谓公共政策学指的是对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的学科。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是以本国或本地区的公共政策为基础的,要想做好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就一定要将其实现本土化。但是從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情况看,我国公共政策学本土化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进行分析,找出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希望以此推动我国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本土化;困境与出路


  前言


  作为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的公共政策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受到我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公共政策学依然沿用西方公共政策学的思维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独立的学科地位。这就要求我国的相关学者必须加快对我国公共政策学本土化建设的步伐,要清楚的分析出我国公共政策学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发展。


  一、公共政策学本土化概述


  公共政策学又称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西方的学者首先提出的,它的提出可以成为西方社会学科中的一次革命。公共政策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公共政策学包含了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社会学科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加以整合,成为一个全系的、能够为公共部门的管理提供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迎合了当代公共部门的发展需要。


  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是指将公共政策学与我国的公共政策向结合,立足于我国的实际,符合我国的国情,从而将公共政策学的相关知识体系转变为带有我国特色的,而不是带有西方色彩的公共政策学。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将公共政策学引进中国以来,虽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的公共政策学却没有实现本土化发展,公共政策学的理论体系、知识框架仍然是西方的理论模式,没有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对其进行发展,所以目前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是当代学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的困境


  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各领域对公共政策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深,我国学者对于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研究也在加快脚步,但是研究的结果却不是很理想,使得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研究陷入了困境。


  第一,没有本土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是根据本国的公共政策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办法的,所以想要提高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水平,首先要将研究目标实现本土化。研究的对象只有扎根于中国的实际中,才能以中国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现阶段我国对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多数是对西方国家的公共政策学进行研究,公共政策学的学者总会以美国为例进行研究,虽然公共政策学起源于西方国家,而我国对公共政策学的引进也相对较晚,在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初期,重视对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无可厚非,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我国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重点仍然停留在西方国家的公共政策学上,这不免让人担忧。


  就目前西方国家的公共政策学的理论体系看,它带有自己国家的特征,不能适用于全世界对于公共政策学的需求。因此,如果不首先将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实现本土化,那么后续的一切研究都将偏离对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的轨道。


  第二,没有使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向。虽然现在国际上研究公共政策学的方法已经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但是对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我国学者在对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选择时要在遵循国际普遍的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与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合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的实现。


  公共政策问题的多样化、复杂化决定了在研究公共政策学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也要多元化、科学化。同时在使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时,要严格遵循其程序以及标准。另一方面,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也应该注意其自身的特点。让研究方法真正做到是中国自己所创建出来的,使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才能在研究公共政策学时不偏离本土化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实现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


  第三,只是重视理论研究。在研究公共政策本土化的过程中,大多数学者只将研究浮于理论的表面,没有对公共政策的形成、决策的确定以及具体的操作实施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很多学者只热衷于发表一些理论上的看法,而不能深入政府部门进行调查,也不能对公共政策的实施情况做一个仔细的跟踪调查,没有对公共政策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得研究缺乏事实经验的基础,导致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公共政策学的理论无法指导公共政策的具体时间。进而导致公共政策学难以实现本土化。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能将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一切华丽的理论研究成果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将公共政策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第四,缺乏基础性的研究。基础研究作为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科学研究的根基,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重大的突破和研究成果。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共政策学的基础性研究非常薄弱,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者们没有一个共同的研究信念作为支撑,对公共政策学的基础性研究不够重视。


  三、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的出路


  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是一个过程,针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方法的研究。


  (一)提高研究团队的整体素质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团队的整体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于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水平。要想实现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发展,必须将提高研究团队整体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第一要务。只有研究团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学术知识创建出我国所特有的公共政策学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人员不仅要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还要树立本土化的研究意識。思想指导实践,只有具备本土化的观念,才能在未来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上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树立本土化观念要求学术研究者可以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国情、关注中国公共政策的实施等。只有将这些因素融入到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中,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


  提高研究团队的整体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素质的提高,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学术界的不正之风盛行,这样无法为公共政策本土化的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需要培养研究人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要为研究者提供轻松、民主的研究氛围,这样有助于团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使学术研究人员能够彼此间优势互补,交流心得,共同促进我国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的发展。


  (二)创建中国本土化的研究方法


  想要创建本土化的研究方法,首先要对公共政策学的方法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论的概念源于哲学的思想,因此在对公共政策方法论进行深入研究时要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哲学知识创新我国的公共政策方法论。


  其次,要体现中国的特色与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因此它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复杂性。这就要求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要既有中国的特色,又要具有多元化的性质。研究者们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思维等元素融入进公共政策学的方法论研究中,这样在确保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又能促进方法论的多元化。


  (三)从我国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理论体系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实践,所以对于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研究应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以中国公共政策的实施情况为基础,研究者们应该深入政府部门,加强对公共政策实施的观察,进而建立起本土化的公共政策学理论体系。


  (四)加强基础性研究


  对于公共政策学这样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才能促进其的本土化发展。因此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学者们应该注重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做好每一步的基础工作,才能让我国的公共政策学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范畴体系,才能实现稳步发展。


  四、结论


  对于中国公共政策学的体系构建,研究人员应该走出对西方公共政策学研究的误区,同时提高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使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重视基础性的研究,才能实现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本土化发展。


  作者:刘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