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民俗学视野下的株潭镇傩舞音乐变迁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8
  • 阅读量108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里面包含着诸多的文化艺术,傩舞音乐文化艺术正如这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傩舞音乐文化表现了古代人对神秘力量的一种征服,株潭镇的傩舞音乐文化有着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巧妙的把艺术的特点和文化底蕴结合在一起。这不仅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同时为我国民俗艺术的发展又增加了更多丰富的内容。


  关键词:民俗视野;株潭镇傩舞音乐;变迁


  随着现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对傩舞音乐文化这种音乐艺术也越来越重视。本文在民俗学的独特视野下,结合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背景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传承和演变进行了讨论,从而为民俗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进一步宣传和促进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的发展。


  一、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的变迁


  (一)乐器的变迁


  在傩舞音乐的发展中,其伴奏的乐器大都是从民间而来,只要能发出声响的乐器它都可以拿来使用。在我国音乐文化的变迁中,如从先秦的土鼓到唐朝的锣鼓等,这样乐器的变化和传承也带来了傩舞音乐文化结构的传承和变化,并且在这样的演变过程中,傩舞的伴奏乐器越来越丰富。比如在各地的傩舞音乐中,有的里面包含有笛子和唢呐,有的则含有丝弦乐器和海螺等。人民在对傩舞音乐文化和伴奏乐器有效融合的同时,不仅很好的保持了傩舞音乐那种古朴粗狂的表现形象,而且增加了傩舞音乐更多的表现形式。在这样的演变中,随着乐器的丰富,其音乐伴奏更加的完善,并且很好的控制了傩舞音乐的表演节奏,为傩舞的表演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隋唐时期,因为跟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傩舞伴奏乐器种类增多。尤其是鼓类乐器,這是由于歌舞音乐的发展所导致的。傩舞的打击乐器有铜钹、节鼓、杖鼓、腰鼓、羽葆鼓、桴鼓、齐鼓、担鼓、羯鼓、风首箜篌、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等三十多种;傩舞的弦乐器有独弦琴、三弦、棡鼓、匏琴、轧筝、五弦琵琶、奚琴等二十多种;傩舞的吹管乐器有幢箫、义嘴笛、叉手笛、拍板、太平管、桃皮荜篥等二十多种。这段时期在傩舞伴奏乐器上有着重要变化是出现奚琴和拉弦乐器轧筝,开辟了傩舞乐器演奏的一个新时代。而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中主要的伴奏乐器也由笛、方响变成了鼓、腰锣和大鼓等。班鼓主要是有木头或者竹子制成的,它的长度一般是三十厘米,高度一般是六十厘米。其声音的特点是清脆干净,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腰锣的材质是铜,其直径一般是五十厘米,厚度一般是二、三厘米。它的声音特点是浑厚低沉,尾音有力,并且会随着演奏者敲击的力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声响效果。大鼓的使用频率最频发,它的直径一般是五十厘米,厚度一般在三十厘米左右,在演奏的时候需要用到鼓锤,它声音的特点是比较低沉,但是其中却充满力量,其伴奏的声线会跟着傩舞表演的情节和气氛而发生改变。


  (二)唱腔的变迁


  傩舞的演唱方法是来自于东汉,在当时是宫廷音乐的一种,它不仅包含有音乐的唱词,而且也有说词,这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其唱腔特点为锣、鼓跟一些打击乐器。表演傩仪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组织人员一般有十人左右,有着非常严格的班规。傩舞出现的场合一般是傩仪仪式过程中常的高潮部分和节目开始阶段出现,全国各个地方的傩舞节目内容丰富,一般都带有祭祀和娱乐的几重功效,在民间傩舞音乐文化的表演集中体现在祭祀活动的中,祭祀主要分成八小坛和四大坛,同时结合傩舞的音乐又设计了二十四戏。后来到唐朝与山歌、小调、戏曲等民间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傩舞音乐文化的唱腔形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现在株潭镇的傩舞音乐中,其唱腔的特点主要取决于配乐的方式,在实际的表演中,纯唱腔的歌曲相对较少,大多数都需要有伴奏结合进行表演。而且在傩舞表演者,非常注重开口傩的唱腔结构,因为歌词的内容大都是以叙事为主、所以在表演形式上是有唱词也有说话。它的唱词是有高有低,错落有致,婉转动听。而说话口语式的表达方式则使整个唱腔结构的旋律似有若无,给人一种跌宕起伏、意境深远的感觉。并且唱词和曲调很好的结合,不仅是增加了其表现形式和感染力,同时也是对音乐语言表达的一种升华。比如《鲍三娘与花关索》的唱词就有这样突出的特点。傩舞音乐的唱腔有这很特别的地方,它的音域比较窄,而旋律有一种即兴发挥的特点,其音乐的旋律大都是下行线条居多,这样也更体现了唱词的原始感和沧桑感,同时因为这样的唱腔结构很符合当地人民的审美,所以能得到广泛的传承和传播。


  二、民俗文化对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的影响


  (一)民俗在傩舞音乐文化的体现


  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的许多的节目都是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的,其中主要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体现了人们祈求自己的生活可以吉祥安康等,所以株潭镇的傩舞表演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比如《拜年》这一傩舞表演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目。因为就节目名字便可以看出,这其中包含了人们对新年的向往,以及在新年来临的时候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期盼,这样符合民意,顺应民景的节目肯定受大家的欢迎。而傩舞中的《绿品》这个节目则是借助歌词来表达一种希望丰收的情感,全给人们带来财富,保证丰收季节可以顺顺利利的进行。在《土地》傩舞表演中,表演者通过表演土地公的形象来表现出人们对土地的尊重之情,而且这也不仅仅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而且也表现了人民祈求明年可以风调雨顺,工作顺利,走上致富小康的道路。在最开始的傩舞表演中,主要是以人为蓝本来构建故事情节,从而促进表演者和观众的互动。比如在《小鬼钻圈》的节目中,演员扮演两只小鬼在人群中互相追逐大闹,不时的还会拉扯周围群众的衣服,在这期间还可以邀请一些观众也参加到表演中来,这样不仅仅是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效果,而且也很好的让观众们了解了节目的内容。


  (二)民俗文化对乐器的影响


  在株潭镇傩舞音乐的发展和变迁中,傩舞音乐的伴奏乐器在其表演的时候非常的常见,而且这些乐器有着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想前文提到过的腰锣和班鼓等,因为这些乐器的使用方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的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其最后的成型的表演方法很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在有傩舞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可以很快的将新的东西融入到其乐器的节拍和旋律中,而且当地的傩舞艺人也可以很快的学习和掌握傩舞发展的新形式,在其进行表演的时候,观众们也常常可以跟着一起唱上两句。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与其乐器的民俗性,使得傩舞音乐艺术在发展中有着坚实的人民基础。


  (三)民俗文化对傩舞音乐唱腔的影响


  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非常具有地方的特色。在傩舞音乐表演的时候,艺人们通过运用简单易懂的演唱方法来表达出人民最朴素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让观众们产生共鸣,而且也很容易把观众带到表演的情节中,让观众有最好的观赏体验。而且在傩舞表演中的说唱阶段,通过利用地方的方言进行表演,这更能拉近傩舞艺术和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亲切感,同时还突出了其地方的特色。傩舞在传播和发展中,都能形成自己地域独特且鲜明的表演框架。比如在《土地》这个傩舞节目中,它的唱词大都是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而且其唱腔也相对的简单,整个表演通俗易懂,确实很好的把民俗和音乐文化融合到了一起,确保了人民在欣赏艺术的时候,也懂得了其中的内容和艺术其实都是源自于生活。


  三、株潭镇傩舞音乐的发展


  傩舞音乐和纯音乐也影响到了现在的音乐,这更加充分的体现了其社会价值和功能性。这既反映出了文化上的不同,同时也提升了现代音乐的创作水准。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和传统的音乐文化相比,株潭镇傩舞音乐带有更加民族和民俗的特色,以及和社会融合的价值,这对于株潭镇傩舞音乐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提升。而且在傩舞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当中,传统的音乐艺术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音乐的发展涉及到了祭祀和艺术的结合,从而促进了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很好的传承。在株潭镇傩舞音乐文化的体系中,其包含着许多丰富的社会价值,人们利用傩舞音乐这样的方法和神明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为自己的将来的生活做出美好的祝愿。在株潭镇傩舞音乐的发展中,不但实现了民俗民风的传播,也体现传统劳动人民朴素的生产愿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株潭镇傩舞音乐艺术文化在时间的变迁中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人们对这样的传统傩舞音乐文化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人们不但看是研究它的艺术性和历史性、同时也注重思考了这种艺术存在的方式,从而挖掘出它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然后构架起更加完善的文化艺术体系。从民俗学视野下来对其分析,是为了让株潭镇傩舞音乐更好的发展,同时深化这门艺术的传承和演变。


  作者简介:聂萌慧(1982-),女,江西宜春人,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