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一部运用民俗学田野作业探究民间智慧的力作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8
  • 阅读量124次
  • 评分0
  • 0
  • 0

  一、《石邮滩的生活——基于宗教与历史的双重视角》其书


  傩舞产生于人类蒙昧时期,{1}后来演变为一种驱逐疫鬼、遣灾纳福的祭祀仪式。黄清喜博士所著《石邮傩的生活世界——基于宗族与历史的双重视角》是一本研究傩舞、傩文化的民俗学学术专著。该著由其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来,论述的是被誉为赣傩奇葩的石邮傩。全书共九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七章为正文,最后两部分是结语和参考文献。笔者彭云、邹春生根据全书结构,评述如下:


  (一)绪论之于傩文化的认识{2}


  作者把傩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特别是放到民众生活中来考察,结合吴氏宗族史、石邮傩本身的历史及其傩仪的展示来阐述石邮傩所具有的内涵,从而达到让世人理解石邮傩的目的。


  该著的特色在于将各种类型的傩放到民众的生活中来讨论。从书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出作者田野调查的功力,丰富而又深入的田野调查资料成为该著的精彩之处。作者将傩文化的个案分析与综合考察相结合,以当地民众的切身感受对石邮傩进行探讨与研究。作者想要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部民俗学意义上的著作,而是将热情倾注于傩学的发展。希望通过深挖石邮傩内涵,可以帮助了解赣傩文化,甚至中国傩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建立起自觉的学术道路。


  (二)战略地位成就的千年傩乡{3}


  石邮傩为什么特别出彩?作者认为这是由石邮村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石邮村位于江西省南丰县西部、三溪乡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南丰境内西侧军峰山为赣东第一高峰,被誉为“赣东屋脊”。它地控闽粤,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军峰山本无名,西汉时,长沙王吴芮奉命伐越,驻兵于此山下,但见山势雄伟奇傲,遂派将军梅鋗登山祭神。礼成,“若有士骑麾甲之状,弥覆山上”,便将此山命名为“军山”。石邮村则控制着进山的东大门,占据军峰山脚下最重要的“锁喉”战略位置。


  经过吴氏始迁祖及之后几代精英的努力,石邮村成为以吴氏宗族为主的村落,吴氏宗族控制了军峰山脚下石邮一带的政治、经济大权。作者考证了吴氏族谱与世代流传的传说,认为吴氏宗族追随祖先而来,聚守在军峰山脚下以期有所作为。因吴氏为西周王室成员,自古传承傩礼家风,又有西汉吴芮于军峰山“传傩以靖妖氛”,使南丰石邮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年傩乡”。


  (三)田野中的宗族与历史{1}


  本章以民俗学的田野作业对石邮傩文化圈村民生活、地理位置、村中布局、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傩文化圈内各村相互关系等进行实地考察,全面地展现了田野中吴氏宗族的历史与现实。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石邮傩文化圈是一个民间信仰丰富的区域,其间诸神汇聚。作者详述了年终祭祀、岁时节日及婚丧嫁娶等时节所进行的习俗与仪式。由此论证了傩对于石邮人来说并不是简单存在于虚无神界的信仰,它已经通过与世俗的结合,圆融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从战略地位上来看,石邮是军峰山下唯一一块军事“锁喉”之地。作者又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析了石邮的风水,认为这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所以作者大胆的猜测石邮是吴氏先祖选择的建都不二福地,为吴氏聚守军峰山脚下韬光养晦,以图时机实现祖先遗志(建立一个比大周朝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度以证明本族能力)提供了“地利”优势。


  石邮关于傩的传说很多,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并对这些传说进行了论证,使传说与当地特殊风物实实在在地联系起来。如对民间流传甚广的太尹公传傩故事的考证,作者认为,其实民间记忆混淆的情况很多,往往会以时间距离更近且更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历史去演义民众的想象。


  石邮跳傩极为讲究,无论是本堡还是坊外跳傩,行走的路线以及怎么跳和哪里跳,哪里不跳都有一套上手传下来(世代传下来)的规矩。村中远近闻名的傩神庙,每年正月为期半个多月的“跳傩”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仪式从初一开始直到正月十六,整整延续十六天。石邮傩较好地保存了原生形态特征,至今仍保留着“起傩”、“跳傩”、“搜傩”、“圆傩”,以及请神、辞神、沿门逐除等古老仪式。整个傩仪涉及到三方,吴氏头人、傩班弟子、跳傩的主人家。每年跳傩的人家怀揣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请“傩神老爷”进门,此时傩班弟子就是“老爷”的化身,为主人家除恶迎新。石邮傩是吴氏的宗族傩,吴氏头人监督傩班弟子的行为,但随时间的流逝,宗族观念逐渐淡薄,去宗族化的思想导致了吴氏头人地方话语权的式微。


  (四)吴氏南迁与傩的使命{2}


  吴氏宗族的最高目标为实现泰伯(远祖为泰伯,泰伯为大周姬昌之伯父)未了志愿,争夺天下,建立一个比姬昌及其后人建立的大周朝还要长久、兴隆的国度以证明本族能力。于是,他们寻祖先之踪南下,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峰山为据点,绕山而居。军峰山脚下除石邮外,还有很多村都有吴姓,如市山的流坊,三溪的祝家山,黄家山等等。这就是军峰山对于江南吴氏的意义,也是江南吴氏驻守军峰山的原因。


  作者通过对石邮傩的解读,把吴氏宗族与周八起义联系了起来。将周八起义看作是吴氏族人为实现祖宗遗志的大胆举事。在此期间,石邮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举事前通过世世代代的跳傩将军峰山范围内的宗族势力以娱乐的形式加强了情感的联系,以达到举事所需的“人和”。举事期间又通过跳傩进行信息传递,以试探周边百姓对举事的态度,并通过跳傩振奋军心。而周八起义失败后,还是通过跳傩——以“跳傩不上界岭际”的禁忌将族人最大限度地进行了保护。这一切尽情地發挥了吴氏精英的智慧,也尽显石邮傩为吴氏宗族傩的历史使命。


  (五)宗族傩的宗族化{1}


  本章通过对石邮傩傩源及八个节目中众傩神身世的考证来探讨石邮傩与吴氏宗族之间的深层关系。该著论述的是对石邮傩影响最大的三次:太尹公传傩、嘉靖辛酉兵灾后傩的改编及周八起义时对傩的改编。太尹公传傩成就了太子与“老爷”的同一,使傩神太子达到可以具有真正意义上老爷(皇帝)身份的象征,从而成就了太尹公的辉煌。嘉靖辛酉兵灾后重现族傩神武的战神功能,使族人渡过时艰成为时代需要,并成为后来族人于周八起义后规避伤害的参照。因周八起义失败,被统治者以“寇贼”造反名之,其对傩的改编在当时高压政策之下不可能声张,故而留下诸多禁忌与傩规。也正因不能被官府知晓,吴氏为实现祖先遗志参与了周八起义,其宗族需以梳理傩的源流来有意凸显太尹公传傩,从而隐藏自传族傩的用意,使世人误以为石邮傩为太尹公从潮州带来,以达到消除官府猜疑其参与周八起义的目的。后世在吴氏有意掩藏真相多年后终于真正模糊了傩源来历的边界,误以为石邮吴氏的宗族傩是太尹公从潮州带来。


  (六)宗族历史规范下的傩规傩俗{2}


  吴氏是傩班弟子的“主人”,傩班弟子是吴氏的“家人”。这种主仆关系本身就使傩班弟子随时都要受到吴氏的管制。更何况,傩神为吴氏神圣的祖先神,是率领吴氏实现祖先遗志的精神支柱,跳傩其实是作为“主人”的吴氏借用其“家人”的身体为实现祖先遗志而进行的象征性身体展演。这使得“主人”对“家人”的管理极为严格。石邮至今保留古老的头人制,头人维护着宗族的威严,掌管着傩班的主要事务。在头人制的严格管理下,衍生出许多相关傩规、傩俗。这些傩规、傩俗在宗族远大遗志的框架下,表现的都是对“礼”的规范。这正是吴氏宗族所需要的,礼制的规范让吴氏族人达到对祖先“让”的祖德的运用,懂得如何以最合法的韬光养晦方式来实现祖先遗志。“礼”的规范使吴氏族人在“法”的范围内实现着对“祖先遗志”的憧憬,所以说,石邮傩跳的都是礼。


  (七)宗族意识下的傩事与艺人{3}


  本章以纪实性语言描绘整个石邮傩的傩仪过程,有准备、起傩、跳傩、搜傩和圆傩。其仪式过程庄重中有嬉戏,娱乐中有神圣,神秘中不乏晦涩,肃穆中不失活泼,敬畏中不失正义,体现的是娱人娱神与庄重祭典相结合,祖先遗志与身体相交汇,尊崇祖德的礼让与多重角色的制衡相融合,显灵与惩戒相交替,向族人昭示着所应追求的生活真谛。傩驱鬼逐疫的功能在有神论的宗法社会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石邮傩在吴氏强烈的宗族意识下还有其引申义。其引申义为征战,起马与下马是出战和回朝的象征。


  石邮傩的传承离不开傩班弟子的付出与努力,所以作者给傩班弟子做了生命史意义的口述史介绍。毫不夸张地说,跳傩是傩班弟子生命中辉煌的一页,它给吴氏族人在周而复始、枯燥单调的日常生活中予以企望。


  (八)结语评述{1}


  在最后的结语中,作者总结道:石邮傩是实现祖先遗志的身体展演。由于石邮傩的精彩,学界对于它的解读五花八门,而有些解读并未触及它的真正内涵,也就将石邮人“被他者”了。石邮傩的真正内涵是:吴氏宗族据守“地利”,维系“人和”,以待“天时”,去实现祖先遗志的象征性身体展演。


  石邮傩众傩神经历了一个信仰神祇身份与吴氏祖先神身份相融合的过程,并以吴氏祖先神的身份成就了石邮傩为吴氏之宗族傩。由于吴氏祖先神本身就是大周江山之守护神,又具镇守江山的战神身份。这就使石邮傩神兼具吴氏祖先神、地方保护神和军傩中的战神三种身份。而吴氏年年用跳傩这种方式,将其祖德与祖先遗志潜移默化于每位吴氏子孙骨髓之中。所以,石邮跳傩是吴氏宗族借用其“家人”的身体在跳生活、跳期盼、跳信仰、跳吴氏宗族的宇宙观。


  二、读后有感


  (一)跳的都是礼


  在作者的书写中,石邮傩与吴氏宗族的命运紧密联系。作者看似在写傩,实在写人。傩班须遵守的傩规傩俗除了保持神性外,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尤其体现在饮食方面,现以几则这方面的傩规傩俗为例。


  其一,吃红蛋。新进班的弟子办头师酒和生了长命贵子的人家,要煮20个红蛋。按傩规,20个红蛋要回4个给新进弟子或主人家,傩班八弟子每人2个。办了头师酒表示他已入场,为傩班一份子,所以也把他自己的红蛋算上了。不敢多拿,煮了再多,规定每人2个就每人只能拿2个。傩班弟子每人两个是好事逢双,回敬新进弟子或主人家四个是四红四喜,一年四季红红火火之意。在作者的调查中,一户人家准备了60个红蛋,傩班弟子只拿自己这份,拒绝既得利益,保留底线,这尤其难得,这是傩班在给普通村民做榜样。其二,回傩饭。回傩饭“是答谢初一至十六日白天供过饭和点心人家的仪式”,{2}即象征性地送一碗饭和两小块猪肉给那些人家以表谢意。接受主人家的吃食一定要有回礼,这是为人处世中重要的一项,要懂得礼尚往来。纵观诸神信仰,百姓对神灵的供奉为多,少有神灵直接通过物质回馈百姓,此为石邮傩的独特之处。因为石邮傩除了地方保护神外,还是吴氏先祖。一般人家供奉过祖先的饭菜是可以给子孙分食的,意味着接受祖先的庇佑。其三,不吃可以长期保存的食物。如傩班弟子不能吃“过了油”鱼丸,因过了油,鱼丸留得住等。其四,不可以全部吃完或全部拿走东家的食物。其后这两点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资相对于匮乏的时期,既成全了东家对于“老爷”的心意,又成全了东家在世俗方面的面子,让东家达成虽力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愿望。


  (二)精英建构的民间记忆


  该著用了较大篇幅叙述石邮为江南吴氏之建都不二福地,并用“担起荷石寨,溜了鼓石脑”的神话进行了解释:荷石寨和鼓石脑为石邮两座最高最大的山,一旦担走了,周围其他小山丘也都会跟着走。如果是那样,石邮地形将变得非常开阔,就成了石邮人所说“本来是要把石邮作县城”的理想境地了。或虽说是“县城”,作者认为应是“国都”,只是石邮人不敢明说罢了。这个神话咋一听与愚公移山颇为相似,但却不尽相同。愚公移山鼓励人们学习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子子孙孙的努力下是可以变愿望为现实的。而石邮的神话,是一仙人欲担走二山,使石邮变得开阔,不成功后还生气,用扁担戳穿了山体。为什么吴氏一族没有效仿愚公的决心却将未来寄托在缥缈的神仙身上?这个仙人是吴氏祖先还是族人,亦或是其他相助之神?我们无从得知,但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此仙能力稍有不足。如果大胆猜测此神为吴氏先祖或是族人,为石邮今后的发展而有此行动,但是他却又表现为力有不逮,不得不放弃。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吴氏精英的诠释能力,所有的失败都能粉饰。由此可知,精英主导了民间记忆的构建。


  (三)非常时期精英的责值


  吴氏族谱载,其始祖为后稷,远祖为泰伯。泰伯乃周文王姬昌之大伯父,让贤于姬昌继承周王位。作者认为吴氏“让”的祖德自泰伯始,后又有季札即延陵季子、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让国不授,后又有长沙王吴芮的隐忍保家。“让”的祖德既体现祖先的智慧,又代表后世的决心,使其宗族以韬光养晦的方式时刻激励后世积极进取,以达到可以使自己“不让”的条件,“让”以“不让”为目标。可见“让”既是吴氏家风,卻也成为吴氏后人书写族谱的春秋笔法。


  而周八起义却是吴氏为实现祖先遗志的一次大胆尝试。其先祖遗志为希望吴氏子孙能建立一个比姬昌及其后人建立的大周朝更为繁荣昌盛的国度以证明本族能力。但是实际上石邮对于周八起义还是存在支持和不支持两种态度,相应地分成激进派和保守派。其中,傩神老爷代表激进的主战派,许真君代表保守的主和派。许真君是整个江西的福主,即使在南丰也不例外,只是在南丰各村西边会建有军山殿,可见许真君的地位也比吴芮的军山王高。石邮因吴芮为吴氏祖先,故而将军山王作为自己的福主。这样,石邮的福主和傩神就一脉相承了。在文中作者用许真君放过农民而踩死猎人的故事,来体现中国农耕文明对农业的重视和对残害生灵的蔑视,故而许真君主和。而傩神本身就肩负吴氏建国的历史使命,故而主战。后来在激烈的辩论中双方达成暗中与周八起义军保持秘密联系的一致協议。一个几千年来立有远大志向的宗族,只能影身于周八起义背后,在周八起义失败后,还迅速与之划清界限。


  在封建王朝下,儒家思想大行其道。世家弟子多读孔孟之道,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中也展示了吴氏多读书人,对读书人而言,周八起义就是造反、谋大逆,他们不可能支持,此为其一。其二,吴氏先祖不乏显贵,最终却落得举族避世的下场。他们深知名利、官场的漩涡,一旦陷入再难全身而退。其三,我们看到石邮傩年年呼唤人才,可见吴氏对于培养子弟的重视。从其族谱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吴氏不缺有眼光、有远见的人才,所以吴氏绝不会举族之力支持周八起义。其四,周八起义从崇祯五年一直准备到崇祯十一年,历时可谓久矣。崇祯五年高迎祥、李自成正率农民军与朝廷在山西、河南一代激战。全国烽烟四起,虽然周八义军是张普薇起义军的一支,但在当时情况下,像周八这样小规模的起义还不能够得到朝廷的重视,故而未能及时扑灭。石邮本地却不同,会被起义军严重影响,吴氏想要独善其身已不可能,所以不得不派出一些子弟幕后支持,以保本家。成事吴氏有从龙之功,不成事吴氏也不至于因此伤筋动骨。所以在周八起义失败后,石邮才能迅速与周八起义划清界限而不受其牵连,这是早有准备的。综上四点,笔者认为,这是吴氏精英发挥其聪明才智,于非常时期平衡着各种关系的体现。


  三、结语


  总之,该著对于石邮傩的记录极其详尽,从人物到仪式到展演都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更为称道的是,作者对石邮傩进行了另辟蹊径的解读。石邮傩集祖先神、地方保护神、战神三重身份于一身,当下其战神身份已被有意识地弱化,跳傩为战争服务的功能我们只能从历史里去追忆。笔者非常赞同从日常生活来解读傩文化。石邮傩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它依旧为百姓所需要,在民众日常生活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展演唤起石邮族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加强同宗同源的亲属认同。


  如果悬置具体民俗事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亲身体认,全方位地展示了散落在民间那些精妙绝伦的智慧。这使读者在读完该著后可以进行无尽的想象,该著不愧为一部运用民俗学田野作业探究民间智慧的力作。


  作者:彭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