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教育培训企业高级经理人的地方,却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异化成“靠学位挣钱”和“花钱买学位”的“名利场”,这不仅让教育偏离了传道授业、经世致用的本意,更让学位和学历的含金量降低、权威性减弱。
这是EMBA教育病,非治不可。
但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全国统考的方式来实现?
须知,EMBA按照考试成绩录取,最终可能逆向淘汰,因为越是优秀的企业家可能应试能力越差。而在EMBA教育中,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甚至比教授授课还要重要。
中国EMBA的学生特征,从一开始就和海外EMBA群体存在明显差异。可以说,EMBA在中国的诞生和流行满足了一个时代的迫切需求。可是那些出生于50~60年代、需要补张文凭或者圆大学梦的人,大多已经读完EMBA。而目前EMBA的目标对象已经是60年代末和70后出生的人了。这批人都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有的甚至已经是MBA毕业生或是海归。他们追逐学位和学历的愿望远不如商界前辈迫切。
同EMBA项目的生源结构和知识需求发生变化相适应,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调整政策和办学思路的方向应该是回归教育本质。比如,把学生从收费、敛财的对象变成投资和关爱的对象,时刻思考学校能为学生创造什么价值;再来,做好课程的更新换代以应对中国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比如如何把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等融入课程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当EMBA考取学历难度加大的时候,无论是出于社交动机或者知识需求的考虑,对湖畔大学(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创办的非正式教育机构)等这类平台组织和后EMBA项目,可能是利好消息。
作者:杨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