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德育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30
  • 阅读量72次
  • 评分0
  • 0
  • 0

  【关键词】高中生;核心素养;德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8)01—0035—01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一词已经不再新鲜。所谓核心素养,指的主要是学生整体的素养,它包括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以及学科方面的知识水平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让老师去判定该学生的素养合格与否。在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完善也关系到自身学科知识的进步,更对他们的道德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中,“知”与“行”缺乏融合。在德育工作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贯彻和德育教学有关的知识和内容之外,还要注意给他们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否则就算说得再多,也仅仅只是局限于纸上谈兵的这个层面,根本起不到更为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和渗透。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给学生行动的机会,他们有时候会倾向于直接揭露对和错,好与坏,去给学生进行一种比较直观和盲目的道德教育,这样一来,学生的道德认知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办法去进行和自己灵魂以及内心深处更为深刻的对话,这样就失去了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2.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传统的道德教育中不难看出,道德教育缺乏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方式手段,没有给学生一个有条理的行为导向。换句话说,传统的道德教育有时候会比较随意,比如在发生重大地震等事故的时候,才想到逃生演习的重要性,或者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才想起给他们进行心灵疏导的意义。而这些逃生演习和心灵疏导实际上都是需要通过前期的不断演练而不是事到临头才开始的。因此,这些碎片化的道德教育有时候对高中生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


  二、解决策略


  1.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定期开展交流会。当学生进入了高中阶段之后,升学压力、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异性的探索和求知欲都是导致他们产生困惑和不解的源头所在,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处理好,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教师应该以一个主动者的身份去和学生进行定期的交流和谈话,这些内容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只要是学生想问的,老师都可以在思考再三之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告知他们,而不是采取隐晦的方式一问三不知,这样的做法只能让他们感到更为不解和迷茫。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将性格相同的学生分别聚集到一起,在课下或者周末的时候进行一次简短而温馨的交流会。交流会的内容可以是关于他们最近的烦恼,也可以是最近对于班里或者是年级里哪个异性的好感得不到回应,所以觉得烦闷等等,其实解决他们正在烦恼的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聆听者,一个愿意为自己的困顿和迷茫排忧解难的人,一个愿意疏导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就算问题还是一成不变,但是他们心里的愁闷一定会和从前相比少了许多。


  2.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实现师生关系融洽。道德教育其实不仅仅是只停留在说教阶段,有时候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团体活动的机会,這样他们才能够在不断的德育实践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的德育渗透的法则,从而更好地去适应德育教学,这个效果绝不是简单地听几节德育课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同时也需要德育实践活动的支持。教师可以提前走访各大社区和养老院,问问他们能否接受一个班级学生的来访,比如利用周末和其他课余时间来到像养老院这样的地方去进行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接触了社会,有了切身体会之后,再给他们宣讲和德育有关的知识点,他们才能够感同身受,否则只是空谈,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3.通过创办学生社团,实现道德教育的渗透。社团的创办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考虑的,因为社团是一个大的团体,其中有许多性格各不相同的人存在,而和不同的人相处,不管是学到不同的技能还是听到了不同的故事,毫无疑问都是一次给自己的人生阅历增添一抹色彩的机会。因此,可以通过创办社团的方式,实现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渗透,因为他们在社团创办的过程中,需要听取不同的建议和意见,也可能会产生冲突和不愉快,这些都是人和人之间相处经常会出现的摩擦和矛盾,只要处理的方式得当,就能够在最后得到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结果,这其实对于入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磨练机会,同时也会对他们的德育水平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


  作者:黄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