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分析误解《资本论》的原因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22
  • 阅读量82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资本论》自诞生至今已经150年,其理论的深刻性世所公认,但是却出现“研究的人越来越多,相信的人越来越少”这样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对它的误读是直接相关的,那么人们对《资本论》产生误解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以“坚持科学上的诚实精神解读《资本论》,与时俱进地学习和运用《资本论》”为中心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形而上学;资本论;悖论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资本论》是一部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著,然而当前在国内学术界却处于边缘地位,而肤浅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却处于主流地位,产生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做一简单的探究。


  1产生误解的客观原因


  从国内环境来看,人们之所以会对《资本论》产生如此大的排斥情绪,究其原因: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密切相关。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整个社会充斥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包括对《资本论》的研读及其相关教科书《政治经济学》的编写,只注重对《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只探讨纯粹的生产关系,只强调“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推导结论,而忽视对其第二卷、第三卷的系统学习,对于许多没有读或没有认真读过《资本论》的人,会造成一种严重的误解,以为《资本论》是专讲阶级斗争的,专搞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正是这种外在的政治环境致使《资本论》原著文本被“精心”的误解,“把不是马克思的东西说成是马克思的,给历史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需要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在思想理论方面,打开了国外经济学的禁区,引进了西方经济学思想。理论研究方面,当时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国内青年经济学者为了职称等原因,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容易出成果并且见效快的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上,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工作中,都逐渐被边缘化了,进而给人造成一种更深的误解: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资本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潮——个人主义的理性化思潮不相容。与之相呼应的就是当今国际主流媒体时刻向人们灌输着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这种主流价值造成“几乎所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论证都会以市场经济作为其理论支撑,力图利用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进行辩护”这样的思想环境导致人们有意无意地用个人主义的形而上学世界观来解读《资本论》,必然导致对其观点的误解。


  2主观原因——形而上学世界观对《资本论》的误读


  “形而上学”本来是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对复杂的客观事物进行“舍象”和抽象,得到一个个外延清晰、内涵确定、意义单纯的概念,分析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因果关系,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简单而清晰的理论认识。这是形而上学在方法论上的作用。但是,如果把由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理解为关于世界“本来面目”的真理,就形成了“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这种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最大缺陷在于:只能理解事物的外部联系而无法理解事物之间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只能描述运动的外在表现而无法解释运动过程本身。古希腊的芝诺悖论就是这种世界观的典型体现。


  用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来解读《资本论》必然产生以下误解:(1)在理论性质上,将《资本論》误读为违背客观事实的道德说教;这种世界观立足于抽象人性论,认为能够维护每个人平等地争取自身最大利益权力的制度即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就是最公正的经济制度,不论交易行为产生怎样的结果,只要是由买卖双方自愿达成交易的行为都是公平的行为。因此,将《资本论》把资本家追求自身利益的“公正合理”的行为说成是不公正的剥削行为,理解为是一种带有意识形态偏见性质的道德说教,而不是关于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这种曲解的错误在于:只看到市场经济体系中,表面上每个人都“自由平等”地追求自身利益,而没看到在这种表面“平等”的背后,掩藏着现实中因拥有的资源不同而拥有的不平等的经济权力。(2)在理论内容上,把《资本论》仅仅解读为一种价格理论,并把“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看做是一种罔顾事实的意识形态偏见。这种曲解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商品价格的可观察的外在性质,而没看到商品价格的形成过程是各种社会权力进入市场分割剩余价值的复杂过程。(3)在理论的结论上,反对《资本论》将资本主义市场制度看成是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制度;形而上学世界观将社会整体利益理解为等于各个孤立的个人利益的总和,认为市场中每个人平等地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形成的的“帕累托均衡状态”就是全社会总利益最大化的状态,因此,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最具有效率的社会经济制度,并反对《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市场制度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结论。这种曲解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市场经济是由资本权力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资本追求自身无限增殖的本性,决定了只要存在可以扩张的空间,资本就会将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不断地投入到再生产中,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状态不可能是均衡状态,一定是动态的非均衡状态,而“帕累托均衡”只是总体上的非均衡运动中的一种局部的表面的趋势。


  综上所述,对《资本论》的形而上学的解读方式,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长期处于被压抑状态的内在原因。


  [参考文献] 

  [1] 刘荣军.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还原与中国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 

    作者:张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