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就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并且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注重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培养。通过深入调查东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出发,构建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全面提高工程硕士的实践操作水平。
关键词:工程硕士实践能力操作水平
一、引言
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下,工程硕士在进入工作岗位中普遍表现为动手操作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融合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大力倡导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实践方面的教育。对此高校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优点
1.课程内容设计更注重实践性。通过观察华南理工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学校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课程建设的内容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思路,朝着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发展。二是课程内容的设计方向是充分征求企业的意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而按照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三是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是朝着实践性、工程性、职业性三个方向发展,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四是在课程体系的构件上主要是分层次、分模块来进行。开设基础知识课,让学生掌握技术开展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推动实践工作的开展。
2.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培养学生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东师和华南理工在认识到传统的硕士教育培养的弊端之后,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能力培养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工程硕士要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工程发展的新方向,并且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二是实践能力,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其动手实践能力决定其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所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和东师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在提倡重视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面向社会和企业引入大量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来任教,扩充现有的师资队伍。二是学校注重“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要经常到企业中去学习,了解企业中所应用的技术,多学生的实践能力所提出的要求。三是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参与到企业或者高校组建的课题研究项目中,通过课题研究项目来锻炼自身的能力,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
三、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东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致力于工程硕士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但是其在工程硕士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一是高校是采用知识和技术并重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投入到实践领域的实践会相应的减少,而实践水平的提升与多次操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入到工作岗位的学生出现了虽然掌握了操作技能但是操作方式不当。二是高校虽然为工程硕士建设了实践基地,但是由于现阶段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学生虽然掌握了学校所提供的设备、器械等方面的操作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企业所应用的设备早已更新换代,学生数量掌握的技术无法满足社会实践的应用需求。创新能力不足是工程硕士的普遍特点,其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意识,而且导致学生在实践领域中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知识和技术融合度不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导师的创新意识不足,没有构建出一个创新能力极强的研究生培养沃土,而学生只愿意在导致的引导下工作,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二是高校设置的课程,体现学科交叉性较差,无法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例如化学机械方面的硕士很难接触到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所以不能将知识内容进行融合并创新。
2.心理素质有待提升。心理素质是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他决定了学生的抗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的课题受到阻碍时,部分学生翻阅资料后会对老师和同学寻求解决方案,但是大部分学生出现了停止研究的现象,出现暂停一段时间的思想意识,导致课题内容终止。二是学生不重视实践操作环节的训练,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不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项目。所以高校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来自工作、生活、社会等方面的压力。
四、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1.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针对社会普遍反应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现象,高校要本着资源共享、多方参与的原则来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首先是学校要建立实践课程教学基地,购买大量的机械设备,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做好物质基础。其次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高校与当地的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例如东北师范大学与施耐德電器公司合作,在施耐德先进的生产线上开展实验工作。三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例如东北师范大学与万易科技进行合作,建立电子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基地,进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及创新能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并且推动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
2.课题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创新能力不强和心理素质较差等方面的问题,高校探索出了用实际课题的方式来培养工程硕士,用课题的方式来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变化和个人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研究性课题的方式来培养人才,主要是研究性人才是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而开展的,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实际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难题和技术的需要而开展的课题研究,通过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且将其所解决的企业技术难题应用到教科书系统中,成为实践教材中的重点。通过校内和企业的课题工作的开展,教师从学生的个人特点出发,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工程技术上的难题,让学生获得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构建工程硕士培养的监督体系。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但是学生是否能够按照学校预期的目标来发展,顺利的进入到工作环节亟待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验证,所以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了科学、系统、全面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监督体系。首先是成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小组,抽查导师的课堂质量,检查学生的课题研究情况,以及研究论文的写作情况。二是定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察,了解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深入到学生所合作的企业当中,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评价,进而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五、结语
对于工程硕士来说,高校要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出发,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建设,同时还要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建立学校、企业、学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为社会输送更多素养高、专业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姬红兵,李青山,王爽. 以职业资格认证为牵引,构建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1):20-25.
[2]赵艳玲,薛庆忠,梁昌国.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2):55-57.
作者: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