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目标管理在高校团学干部自我管理中的运用

  • 投稿王启
  • 更新时间2015-12-31
  • 阅读量166次
  • 评分4
  • 14
  • 0
 【摘  要】高校团学干部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本文就目标管理的方式如何运用于高校团学干部队伍的自我管理进行探究,在分析当前团学干部队伍自我管理不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目标管理手段对目标制定、职责分工和成果评价等过程进行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目标管理  高校团学干部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42-02 
  高校团委、学生会是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组织和领导集体,团学干部是团学工作有序、创新、高效完成的中坚力量。高校团学干部为丰富校园文化,增进师生间信息交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增强团学干部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团学干部队伍的工作效率,变“他律”为“自律”的团学干部自我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可以运用到团学干部的自我管理之中。 
  一 目标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目标管理的概念由来已久。经典管理理论对目标管理的定义为:“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乔治·奥迪奥恩1965年在《目标管理》一书中做了进一步阐述。目标管理主要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到20世纪80年代发展为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 
  总体而言,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它与传统管理方式比较,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特点。 
  1.突出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平等,相互支持和依赖,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自觉、自主和自治管理自我。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是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级管理目标,最后落实到个人目标的新型管理方法。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尽量使权、责、利三者明确,相互对应。并且,个体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成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组织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注重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考核和奖评的依据。与传统管理制度强调管理者的权威相比,目标管理制度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二 当前团学干部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精英,高校团学干部身兼重任。他们既是高校开展各项团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组织者,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和群体的奉献者。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在工作和自我管理中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缺乏、工作思路方法陈旧、学习创新意识不足、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使得当前高校团学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明显下降。 
  1.“叫我做,我才做”:缺乏责任意识,自律性低 
  高校团学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开展各项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是联系学生与老师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团学干部尚未意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在主观能动性发挥方面严重不足。“叫我做,我才做”的现象并非少数。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了学校交代的工作,就是称职的团学干部,有时还存在马虎了事的现象;对于上传下达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对上含糊其辞,对下照本宣科,机械传话;对于开展的各项活动,应付了事,只图完成。不能时刻以团学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缺乏自治自律,对工作不能尽职尽责,更不能积极主动地到学生中去,了解研究情况,为工作出谋划策,更好地服务学生。 
  2.“动手多,动脑少”:缺乏创新意识,目标性差 
  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当前高校对团学干部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团学干部经常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缺乏创新意识,面对工作,习惯性地“动手”去做,很少“动脑”去思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团学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工作方法简单陈旧,缺乏探索精神,过于求稳,不愿或不敢涉足未知领域,不能及时创新工作形式和更新活动内容,工作缺乏闯劲与活力。工作时,按部就班,上面布置什么,就只做什么,上面指到哪里,就只能做到哪里,缺乏自我工作目标和规划,不能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队伍大,配合少”:缺乏团队精神,合作不足 
  团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以整个团学干部队伍的通力合作为基础。然而,在当前日渐庞大的团学干部队伍中,部分团学干部存在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工作中“拉帮结派”,形成各自为政的“小团体”。具体而言,各个“小团体”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目标,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工作中很少配合协作,不能形成整体的合力,给整个团学工作包括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三 目标管理在团学干部自我管理中的运用 
  所谓高校团学干部自我管理,即团学干部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管理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最终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只有每位团学干部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进而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才能促使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最大化,产生最高的团队工作效率。  根据目标管理理论,团学干部的工作进程可以借鉴其中的做法。在团学干部工作进程中,为各级团学干部设置分目标,并赋予权利和义务,通过目标的实现获得相应的评价和奖励;同时,加强团学干部之间的合作,使其产生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内驱力,以明确的自我管理来达到自主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1.参与目标制定,明确各级目标 
  在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制定者也是目标的执行者。就高校团委、学生会的工作运行和自我管理而言,各级团学干部可根据工作目标,将工作任务逐级分解成小目标,并且明确各级小目标的完成时间、期望达到的工作成效以及各项小目标的负责人,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计划。此外,团学干部团队的每位成员全部参与到工作目标的分级细化过程之中,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力特点、资源配置等条件,制定和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各级团学干部参与制定目标,使各项小目标有了具体性和可行性,实现对各级目标的认可,进而实现对工作总目标和总任务的认可。团学干部的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学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团学干部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职责分工明确,强化自我管理 
  目标管理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团学干部可以提前进行了解,对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有明确的计划和合理的预期,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时各级的职责分工要十分明晰。此外,在工作过程中,各级工作项目的负责人可随机抽查和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各级团学干部充分了解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和能力,也清楚自己在整个工作任务完成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担负的责任。看到自己能够一步步自我控制工作目标的完成,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成就感,并督促自己不断强化自我管理,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索探讨,克服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保证更快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3.成果评价充分,透明考核机制 
  目标管理的最后阶段是评价和考核。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实行目标管理,在最初制定具体的、可量化的分级任务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公正、透明地评价、考核任务成果和团学干部的工作质量的目的。 
  设置公正透明的考核机制,通常包括自评、互评、绩效考核和总结表彰四个部分。团学干部对自我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等进行对照总结和自我评价,能够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理念。团学干部之间相互评价,总结工作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分析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亦能够取长补短,互助协作,不断增强团队工作的合力,并根据工作成果、实际贡献和效果,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 
  综合以上三方面,对优质高效完成工作目标,具有突出贡献的团学干部和部门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果,可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实践证明,建立目标明确、考核机制透明的目标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实现团学干部工作评价和考核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增强团学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目标性和实效性。更重要的是,促使高校团学干部自我管理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杨宇.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评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 
  [2]唐元松.高校实施学生党员目标管理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3]李尧.高校学生干部激励问题探究——基于目标设置理论与目标管理理论[J].当代经济,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