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研究

  • 投稿Crus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833次
  • 评分4
  • 38
  • 0

苏丹(东北石油大学)

当前高校大学生身处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中,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突破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应当采取一系列现实举措用来改进和加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局面。

一 理论学习

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教育,进行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育,深化我国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现阶段所处的位置,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坚定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

2 公民道德教育

目前,公民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强化公民道德教育,要以道德信仰规范为基础,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融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去。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加强民主法治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素质教育是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的,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其他学科教师也具有进行进行素质教育的责任。

二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只有鲜活的东西,才能吸引人,让人感兴趣。要想进一步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巩固和强化理论教育的成果,真正达到价值观念的内化,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融核心价值观教育于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身临其境、潜移默化的感性教育。

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社会实践有助于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将在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反馈到教育者那里,同样有利于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身的改进与完善。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脱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主体全面发展。此外,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从中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进而客观地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找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与此同时还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促使他们能够反思自身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 专业实习

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到与学习专业相关的具体岗位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既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加深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锻炼综合能力、培养职业兴趣。

2 社会调查

引导大学生带着目的和问题深入社会生活,在考察过程中研究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和民众的关注度,提升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 校园活动

校园里组织的各种校园活动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高校里经常会组织一些关于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大学生素质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志愿者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对校园环境的适应与优化,也可以促进他们服务观念、竞争意识、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的提升。

4 勤工俭学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了大量的学生勤工俭学岗位,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劳动中培养了集体主义和敬业精神、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学习机会。

5 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是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比如学生可以借助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公益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呼吁,使他们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为他们争取权利。还可以通过绿色环保活动为改善环境尽一份力;通过“三下乡”活动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卫生、法律咨询等免费服务等等。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部分解决群众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大学生的仁爱精神。

三 典型引领

抽象的理论观点不易被理解,泛泛而谈的说教又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典型示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方法,它具有鲜明具体的直观性以及在感知上的冲击力,使一般的道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既生动又富有感染力,从而弥补了其他教育手段的不足。与此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年大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热情,典型榜样的树立能够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形成共鸣,激励他们按照典型的思想行为来规范自己,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学习,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端正自己的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信仰,自觉地走向崇高。典型引领在具体工作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的典型要真实,不能夸大其词。任意夸大典型的事迹和拔高典型的形象,会使人感到不真实可靠,宣扬这样的典型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还会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反感。“一切典型都应该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典型既能代表一般,又比一般突出。只有这样的典型,才能使学生普遍接受和认可,才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二是典型的树立要多样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人生理想,所以他们对榜样的选择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性别、爱好、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多样化典型的树立,更加有利于青年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选择比较,一旦与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相契合,立即会激发模仿的冲动,掀起学习的热潮。

三是教育者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引领作用。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常教师的人格力量能够给学生以极大的人生启迪。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更要注重对自身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再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引导学生。

此外,在大力培养、宣传正面典型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反面典型,发挥其威慑、劝阻与警示的作用。剖析反面典型,可以从中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在正面与反面的比较中,明确我们所要提倡的、肯定的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性,并对我们所反对的、否定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有所警惕,进行防范和抵制。因此,利用反面典型进行教育,不仅能有效抵制反面典型带来的消极影响,还能够从反面强化正面教育,使正面教育更鲜明,更有力。

四 群体互动

群体是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群体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群体本身就是一个教育主体,不仅对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成员有规范和要求,而且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参与的过程、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身处集体的个体之间通过互相帮助、相互感染,可以共享成长和进步的快乐。此外,从影响力以及示范效果来看,在信仰教育中主流媒体树立的典型人物事迹,由于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较大,难以产生认同感,更淡不上践行。但如果起示范作用的群体就在大学生身边,学习的榜样、事业的榜样、爱心的榜样就在与之朝夕相处的同学中、老师中,是与他们一样的凡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那么认同性将会最大限度转化为参与性。

群体互动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具体形式发挥其感染作用。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在班级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每一次的活动都能给学生以全新的体会。每一次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由学生自发组织,投身参与,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培养了其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之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最终达到认识自我和明辨是非的目的。目前高校中有不少社团组织,他们给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涂上了亮丽的色彩的同时,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团建设正成为拓展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空间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乃至积极参与,使大学生的社团活动真正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