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嬗变的影响因素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975次
  • 评分4
  • 70
  • 0

张兆林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 当代大学生幸福体验状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幸福内涵的理解和幸福观也有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从2012年起,笔者连续两年对我校近500人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书面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3.4%。

1 总体上对幸福感的评价

有30%左右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总体上持不满意的态度,而有接近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满意程度较低。

2 对大学生幸福体验及满意度又分成七个小项进行了分项调查’

身体健康状况和锻炼程度:身体健康、适度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55.56%,很少或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较差者占25.92%。值得注意的是有近18.92%的大学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

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评价:精力充沛、心态平和的占70.37%,精力不济、时常感到郁闷的占25.93%。

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人际关系正常、心情愉悦者占77.67%,感觉人际关系紧张者占22.02%。

专业学习状态和满意度:学习状态良好以上者占79.28%.“不满意、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者占2.2%。

课余生活满意度:认为“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满意”者占48.15%,不满意课余生活,认为课余生活单调者也有相当比重,达48.16%。

对学校环境、硬件条件的满意度:“比较满意”占29.63qo,“非常满意”只占7.41%,两项合计33.34%,不满意占37.04%。

对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满意度:“比较满意”占37.04%,“非常满意”只占14.82%,两项合计51.86%,认为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质量_般者占30.32%。

3 大学生对社会环境认知、满意程度的状况分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竞争力比较: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相比,大学生认为自己竞争力较强者占51.85%,认为竞争力较低者占42.45%。

社会地位、尊重感评价:认为大学生比较受尊重占55.42%。

对社会道德风气满意度:认为“社会风气比较好,还算满意”占51.56%,不满意占22.21%。

经济支出压力感:对经济支出感受压力很大者占21.43%,有点压力占67.86%,几乎没有压力者占10.71%。

就业压力感:认为“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占33.43%,认为“有信心找到好工作”占51.85%。

二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嬗变

1 幸福的评价指标更加多层次化

过去人们评价幸福的指标相对比较单一,而且更多侧重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与否。当代大学生评价幸福的指标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化。从以上的调查来看,这些评价指标至少要包括个体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条件和社会支持等几大方面。而且还有待更加细化。

2 幸福满意程度低更加明显化

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总体上持不满意的态度,而有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满意程度较低。调查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学习状态良好以上者接近80%,但是不满意课余生活,认为课余生活单调者,对学校环境、硬件条件不满意,对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不满意的比例都超过了30%。这是由于“在现代社会里,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就像追求满足感一样,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大学生对幸福的关注度提高了,幸福需要显著增多,但是如果学校条件欠缺、不完善、社会支持力不够,则难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幸福需求。大学生幸福敏感度也比较高,哪怕是某一方面的条件欠缺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

3 幸福观追求更加功利化

并非每个大学生都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有些大学生幸福观不明确,不清晰,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对幸福内涵的理解和追求出现偏差和误区。一些大学生追求幸福功利化,金钱万能、享乐至上、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思想充斥着脆弱的神经,一些大学生不肯付出,只是一味地索取,没有满足感,知足感,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没有止境,最终导致还是没有幸福感;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幸福追求低级化,甚至损人利己,满足于一己私利,甚至有人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牺牲别人利益或者是集体和国家利益而获取自己的幸福。例如调查中对经济支出感受压力很大的学生占21.43%,有点压力占67.86%,两项合计近90%。

4 学生追求幸福更加自由化

幸福观类型多样化,难以用统一的幸福观去要求所有的大学生取得一致的认同和接受。幸福观出现分歧和多样化,传统幸福观被现代幸福观冲击甚至颠覆,参照多了,共性少了,有些大学生茫然而无所适从。

三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1 从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作用力方向来看,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

科技发展,社会文明和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交通多样化立体化高速化,沟通联络智能化,信息获取和交流快捷化,幸福追求自由化,等等,这些积极因素许多大学生都在感知,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幸福。可是为什么有些人的幸福感不但没提升反而却降低了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影响幸福感的消极因素的作用力一点也不亚于积极因素的作用力,甚至有时超过了它。

文化价值的多元化,使大学生追求幸福更加自由化;物质利益诉求的最大化,使大学生追求幸福更加功利化;精神世界的荒漠化,使大学生追求幸福更加低级化,道德滑坡、人情冷漠、黄赌毒泛滥等因素使一些大学生主流主导价值观缺失,背离了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导致美丑颠倒,是非不分,甚至损人利己,满足于一己私利;健康生存的危机化,使大学生追求幸福更加非安全化,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非典、禽流感、艾滋等疾病不断侵扰着人们脆弱的肌体,大地震、干旱洪涝、暴风雪等灾害和极端天气接二连三,局部战争冲突、恐怖暴力袭击频繁发生,等等,消极负面事件充斥媒体报端,也使一些大学生出现忧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生活缺乏安全感,必然冲击或者降低了幸福感。

2 从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性质来看,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从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主观因素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过于功利化的目标追求是形成大学生幸福感较低的主要根源。相当多的大学生把拥有金钱财富的多少当成衡量幸福及成功的主要标准,认为赚钱越多越幸福,权力越大越幸福,地位越高越幸福。这种功利性的幸福认知,使很多大学生感到压力增大、生活苦闷,幸福感无从谈起。第二,漠视幸福、不会体验幸福也是大学生幸福感较低的直接原因。《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解释就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称心如意了就幸福,不称心如意就不幸福。由此看出,其实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身的感受,感觉到了就幸福,否则不幸福。同样的生活境遇,同样的物质条件,有人感到很幸福,有人却会感觉不幸福。这虽然与人的性格、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我们后天接受的培养和教育,取决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目前,大多数的学生获取幸福的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懂得什么是幸福、二是漠视身边的幸福。第三,心态不平和,焦虑程度不稳定,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也是大学生幸福感较低的重要原因。遇事好激动冲动,遇到挫折好抱怨,容易气馁,大喜大悲,喜怒无常,确实是一些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长寿的老人总是心态平和的、安详的、满足的、幸福的。”因此,心态不稳定,情绪情感波动性大,幸福感也容易失常。

从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客观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健康与身体素质因素。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积极情感就会占据生活的主导,生活快乐感,幸福感自然会高;身心某一方面或都不健康,或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消极情感就会占据生活的主导,生活幸福感就会处于低潮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有近18.92%的大学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作息不规律,不重视或忽略身心健康的维护。第二,家庭因素。有研究认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亲的幸福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和谐、融洽的家庭的孩子主观幸福感更高一些。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负面因素充斥的家庭,孩子的幸福感必然很低。此外,家庭经济收入也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以来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此二者属于正相关。但更多研究表明,只有当家庭经济收入非常困难造成生活压力时才会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第三,学校教育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大学的环境硬件条件、办学方式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水平、课余生活等方面给予很高的关注度,对于这些方面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幸福指数。第四,社会保障支持因素。“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人总是在一定群体之中生活的,有获取群体中他人认可和支持的愿望。”大学生虽然生活在校园中,但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完全打破了大学围墙的阻碍,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已很难截然分开,社会保障支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问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已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验证。那些获得较多社会支持的人会产生较多的主观幸福感体验。社会的稳定安全、社会舆论潮流、社会道德风气、物价水平、就业压力等因素也都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密切相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56.

[2]郝宁,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1.

[3]邹国振,等.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