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对教育产业化的重新思考

  • 投稿狂奔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781次
  • 评分4
  • 75
  • 0

陈曦(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

教育产业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各方关注。自20 世纪80 年代起,这一名词已经引起了学术界三个时期的讨论。至今为止,关于教育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在理论上尚未达成共识,由此也给实践带来了不少困难。此时,社会上还有不少人把贫困学生上学难、毕业生工作难找、教育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统统归咎于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真的应该背负这些罪名吗?难道教育产业化真的行不通吗?

一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

产业经济学将产业表述为“从事国民经济中同一性质的生产或其它社会与经济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总和,即社会分工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得到报酬的活动;二是有自己特有的产品或服务;三是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1]从教育自身的特点来看,它能满足产业的上述三个条件。从产业的概念上理解,教育就是产业。具体言之,教育是社会分工条件下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产业部门,是通过传授知识、培训技能、传承文化、培养各种精神的活动,来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产业部门。但教育产业非同于一般的产业,它的产品是人而非物,不能以单一的经济收益来衡量其价值。

在肯定了教育是一种产业之后,我们再来讨论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所谓教育产业化,是指以不同层次的教育的合理划分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丰富教育资源,沟通和衔接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优化教育产业组织结构,理顺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教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完整的横向和纵向的教育产业链条,实现教育产业聚集和教育产业的发展壮大。[2] 从这一定义中可以明显看出,我们对教育产业化的讨论,是建立在合理划分教育产业化层次的基础上的。教育本身就具有层次性,它包括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非义务教育。不同层次的教育其边际收益不同。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应由政府负责、财政投资,而非义务教育则可以产业化发展。

二教育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认识误区

之所以说教育产业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是因为这一名词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含义,无论其践行的内容还是体现的思维特征都是地道的本土发明。

1 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祸起教育产业化

自1998 年国家允许高校收取学费以弥补部分教育成本以来,教育消费逐年增加,教育乱收费的现象也逐渐盛行,每个家庭得花大价钱为子女购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于是,很多人就把这一切归之于教育产业化,甚至认为教育产业化的标志就是涨价。对此,我们要说,这是中国赋予其的特定含义,是对教育产业化的泛化、异化和严重扭曲。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利润和平均利润的相关理论,当社会中某一行业的利润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时,就会吸引其他行业的资本流入,引起新的竞争,从而使这一行业的利润降低,最终趋向于社会平均利润。同样,教育的高额收费,会表现出相应的高额投资回报,教育产业的行业利润会整体高于其他各产业平均利润,这必然导致新资本进入教育产业,竞争加剧,从而引起利润的下降,最终教育产业的利润会自动趋向于社会平均利润,教育乱收费自然无以维继。[3]同时,一旦教育产业化经营,作为市场主体的教育提供者之间在生源的争夺方面存在竞争关系,某一教育提供者对受教育者高额收费,会致使受教育者放弃消费和从而选择其他教育提供者。因此,教育市场的竞争机制会客观必然地促使教育收费趋于合理。由此可见,武断地说教育产业化是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的根源,有失偏颇。

2 教育产业化就意味着自由化,政府不再承担发展教育的责任

首先,教育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批判功能等。这些功能在产业化运作的条件下,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加以保障和发挥。其次,教育具有公益性,政府仍需承担教育投资的主要责任,尤其是义务教育领域的投资。再者,教育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教育产品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实施反垄断教育资源的措施,加强对教育产业发展的指导和监督,保障教育产业化在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共同作用下正常运行。同时,对于历史、哲学等市场需求程度较小的专业给予资金倾斜,保护其发展,以保证人才需求的供给平衡。

3 教育产业化就是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商品化

所谓教育市场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服务产品以价格信号为导向,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教育产业化不同于教育市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需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但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而不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就失去了固有的意义。

而教育商品化,是指教育市场主体以等价交换为基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动力,参与教育活动的一种机制。它强调盈利动机下的教育服务产品的价值。教育市场主体的交换行为受到国家的干预,要顾及教育的公益性,不允许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全部目标。所以,教育产业化也不能等同于教育商业化。

4 教育产业化有损教育公平

一般而言,人们理解的教育公平是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均等。其中,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受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自古以来,除原始社会外,教育公平从未实现过。由此可见,教育不公平并非教育产业化的产物,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但是,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公平不等于平等、均等。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到的一样,“对社会和经济不平均的安排能使这种不平均不但可以合理地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与向所有人开发的职位”。而大众通常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平等、均等的思想。

澄清了这些误区,我们就可以以一种客观的目光来重新审视教育产业化。本文第一部分提到了非义务教育的产业化问题,接下来就具体论述一下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各项依据和其必要性。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于非义务教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方面。

三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依据与必要性

1 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

第一,政策依据。《2001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认为:“政府对于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政府为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办学经费尚需付出极大的努力,高中阶段教育比义务教育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不能仅有政府承担,还必须从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居民支付能力的实际出发,形成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3]通过对这条政策的解读,我们发现,虽然条文中巧妙地绕过了“教育产业化”的字眼,但对是市场经济转型期我国教育系统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产业运作的方式持肯定态度。

第二,理论依据。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在其“人力资本理论”中提到,“教育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增长额中占33%,其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得以体现。[4] 而获取人力资本的关键则是教育投资,包括个人和国家。这就为教育产业化奠定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 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方面,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与受教育人口数量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目前,中国学龄人口有2.14 亿,占世界受教育人口的22.9%,而年度教育经费仅1,400 亿元人民币,约占世界总的教育经费的1.5%。也就是说,中国用世界教育1.5%的经费,培育世界上22%的教育人口。2012 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历史性地增长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可是这样的比重不仅达不到联合国6%的最低要求,甚至低于1994 年的5.2%的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我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和普通高等教育三级教育的经费比在逐年趋于合理,可一直到2003 年,三级教育经费比例仍为1:1.43:6.20,高等教育的经费支出比例仍占三级教育的经费总支出的71.84%,远远未达到1:2.7:3.0(其中高等教育的经费支出占三级教育的经费总支出的44.78%)的1995 年世界平均水平。

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已经使我们明确了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当国家财政支出有限时,应当加大义务教育的支出,适当减少高等教育的经费支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配置效率,缓解中国义务教育所面临的经费紧张问题,还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提倡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纵然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在教育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较高,但由于中国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基础不雄厚,教育财政总经费十分有限。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面临着资金紧张的窘况。而高等教育产业化后,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经费将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我们有理由相信,高等教育产业化在很大造程度上有助于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的问题。

诚然,在各项政策和体制尚不健全的今天,对于一项改革手段,不能简单地迎合或抵制。因此,我们要在深化对教育产业化发展认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教育产业化的本质,清楚分析教育产业化的作用。在发展教育产业化的同时,要尊重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坚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靳俊丽,马海玉.浅谈我国教育产业化的相关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2]蒋和胜,何兴容,杨柳静.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J].财经科学,2007(2).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1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杨柳静,蒋和胜,何兴容,刘礼波.澄清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八大认识误区[J].天府新论,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