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琛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济南250353)
[摘要]在当今网络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得更为复杂,从而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变得尤为迫切。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络时代背景,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现状,认清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创新其实践路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我们必须积极探求新的实践方法,从传统意义上的实践方法着手加以改进,并辅以微博等新型的科技手段,最终实现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创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时代背景;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路径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201
1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发展到网络时代的教育,不论是国内教育还是国际教育,它们都经历了重点研究科学领域而轻视人文领域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直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日益下降,并逐步发现人格教育失当之后,大家才逐渐意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之所在。从广义上来讲传统文化教育应包括政事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学以及环境教育等方方面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多学科内容整合而成的教育,而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则是一种科技整合的教育行为,德育正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由一种单一的道德人格培养模式逐步地过渡到一种全面素质的培养模式。
2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
(1)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参差不齐。首先,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道德影响持认同态度,但认识程度较为模糊,例如问卷中“你认为传统的荣辱观可以成为我国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吗?”一题中,选择持肯定态度的仅占百分之五十一。在“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的肯定回答一项中,选择赞同的约占百分之八十五。由此可知,大部分高校学生对于道德方面还是有着正确的认识,但仍有极少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
(2)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目前的高校学生基本都有着比较明确的人生方向,但是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却多种多样。如在“是什么支撑你前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约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学生选择“事业有成”,而“贡献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仅占百分之十九。这些数字都表明了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持有较为功利的个人主义思想。
3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机遇
(1)互联网自身的虚拟性有助于大学生转变生活方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网络时代正逐步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深入到他们的思想中去。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许多大学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2)互联网的共享性加速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模式的改进。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外部限制条件,以其快速、高效、资源共享等优点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得到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各种网上论坛、网络邮箱等新型网络交流模式的不断涌现,也使原始的德育教育方式得到了改观。
4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
(1)网络易引发高校学生国家意识淡薄。互联网一方面使地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得更为多样化。但由于各国间的文化相互交织,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变得更为多元化,这就会造成大学生自身对国家的归属感不强,进而减弱了国家意识及民族意识。从一个侧面来看,西方文化及思想的渗透加大了网络监管的难度,也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网络易对教育主体的权威造成冲击。原始的德育工作中,教育主体一般都占据着极有利的位置,因此教育主体能够更好地树立权威地位,从而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但由于网络时代教育工作者中有一部分人网络技术水平低于大学生,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文化差异得到缩小。换句话说,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这便使教育主体的权威受到冲击,也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着挑战。
5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创新
5.1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方法创新性研究
(1)课堂教学法。面对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把互联网纳入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教育工作者随时都能制作网络课件来进行教学,此方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有助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2)视听熏陶法。互联网自身主要是电脑来组成的网络体系,因为电脑自身就具有不同于人的大脑的基本属性,因此它更便于通过人的眼睛、耳朵等视听器官反射到人的大脑。
5.2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思路探究
(1)由传统的经验思维模式逐步过渡到科学思维模式。在现代的互联网信息社会中,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创新必须挣脱原始的经验思维模式所带来的束缚。具体来说,就是要把譬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服务等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向科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2)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号召力。由于当前社会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信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这之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并且要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方法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我们可以建立革命烈士网络纪念馆,以此来了解今天美好生活的得来不易。第二是在网络上建立革命根据地老区的网络镜像,从而达到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谢婧.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青年与社会,2012(2).
[2] 马建平,徐宁.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11).
[作者简介]梁琛(1992—),女,山东烟台人,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