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玲,汤德锭
(1.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
摘 要:生态体育覆盖面极广,包含多种体育形式,如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等,其原则都必须是绿色生态的,要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大学应在体育课中弘扬生态精神,让生态环境、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成为建设生态大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文章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态体育的内涵及作用,论述了生态体育文化的构建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态体育;理念;大学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8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其影响力在国际范围内都可见一斑.作为一项文化活动,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人们的体质,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特质的集中体现.但我国体育文化尤其是大学体育文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才的流失,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政策不到位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发展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有误导致的,近年来,体育文化的着眼点在于比赛成绩和奖牌含金量和数量,对于成绩的盲目追求,使得大学体育呈现畸形发展的态势,这表现在过于急功近利和人文关怀的缺乏.因此,必须从源头上改变这一根深蒂固的指导思想,引入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才能有利于大学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哲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事实证明,生态体育战略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大学生探究人与自然的根本途径,它不仅有利于生态体育的发展壮大,更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健康化和环保化.
1 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为校园主体共认、共有、共享的所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方式文化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动场地、器材设施、自办体育报刊和具体的科研、体育教学、训练等物质文化和学校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规范、体育道德规范、体育价值观、体育舆论等精神文化以及规则制度、运动团体组织和张贴体育海报、发放体育文化活动券为形式的方式文化.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应该突出文化范畴的创新精神和体育范围内的个性解放.
近年来,我国对体育文化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误区和问题依然存在.在大学体育文化领域内,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的作用,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以及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途径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往往有很强的学科局限性,研究领域较窄,其他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涉及的较少,此外,生态体育文化研究者缺乏广泛的学科背景,其研究仅限于理论概念和现象等,无法挖掘到深层次和多角度的问题.况且,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结论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意识,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很难形成热点及引起社会关注.
2 大学生态体育的内涵及作用
虽然学术界至今对生态体育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其先进的理念已经深入到高校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首先,生态体育对个人而言,以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为原则;对体育文化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是尊重和遵守不伤害原则;对于社会和公共团体而言,它代表这体育和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
2.1 生态体育的内涵
体育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巨大动力,生态体育融合了环保、自然的新领域,为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血液.生态体育覆盖面极广,包含多种体育形式,如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等,其原则都必须是绿色生态的,要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2.1.1 接近自然,热爱自热
生态体育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价值,接近自然、热爱自然是其首要原则,尊重每一个物种的生存空间,力争做到绿色体育、天然体育.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以生态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生态体育是以生态为中心的体育文化,也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其中的任一环节都要做到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大学校园作为生态体育的载体,要积极为学生们营造“和谐”、“生态”的外部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因此,基于生态体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文化不仅需要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还需要健康环保的体育活动使校园文化更加蓬勃有生命力.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代名词,也是创新人才的载体,学校通过营造与和谐生态大学互动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生态大学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学校应在体育课中弘扬生态精神,让生态环境、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成为建设生态大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1.2 人与自热的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观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发展观,其内涵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始终保持最优化的关系,达到经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优化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多次发生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威胁人类生存空间的事例,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必然趋势.人与自然不应该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自然是人类生命的载体,自然的退化和破坏终将导致人类文明的消失,因此,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无法预测的,因此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的法则,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节约利用每一种生态资源,做到资源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的指标.此外,生态文明的消费观也应是科学绿色的,既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又无需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时刻提醒自己绿色消费,反对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使人与自然形成良性循环.
2.2 生态体育的必要性
生态体育强调社会发展要和自然界达到和谐统一,学校要适应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让高校学生也参与到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行动中来.生态体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能够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独立完成.
2.2.1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实现体育强国的有效途径
竞技体育中所要求的坚忍不拔、勇敢无畏、诚实守信等原则同样是生态体育文化的精神向导,因此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体育强国的道路上,生态体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学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多样开发体育活动类型,其一,增加观赏性与参与性的活动,如游泳、滑冰、爬山、帆船等,动静结合,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需要.其二,高强度与低强度运动结合训练,高强度运动包括攀岩,赛跑,潜水等,低强度运动包括骑车,徒步行走,垂钓等,在快慢节奏的交替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从而提高对学校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到达强身健体,终身体育的目的.
2.2.2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是一直困扰人类的永恒话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已付出惨痛代价,使得人与自然处于激烈对立的层面.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天人合一”原则,力争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体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课程往往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有利于大学生在自然的熏陶中形成环保意识,在与自然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中,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此外,还能使学生开阔胸襟,抛下一切烦恼杂念,尽情的享受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从而启发学生更好的保护自然、热爱自然.
3 生态体育文化的构建策略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开始注重生态体育文化建设,定期举行的户外生存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如浙江农林大学在西校区进行扩建和修缮,本着“崇尚自然,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原则,目前该校区已成为集教学、旅游和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生态校园.其中,该校区绿植覆盖面积为68%,有两千种以上植被和大量珍稀物种.由于环境优美又依山傍水,学校浓浓的环保和生态理念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也吸引大量的专家学者前来进行考查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的构建和设计无一不体现生态自然和谐的理念,其体育场馆的维护和绿化方面和课程设置方面,都与其校园文化宗旨息息相关.在课程设置方面,同时具备开放性,多样性和竞争性等特点.首先,生态体育不仅仅是校园内部的封闭管理,更应面向全社会;其次,体育课程形式多样,要引入崭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吸取外国先进经验并注重于国外合作交流,使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与时俱进;最后,体育精神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但生态体育更加注重在竞争中和谐,并培养大学生乐于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使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全,更加顽强.
此外,该校还成为全国首个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大学,由于其地理位置植被覆盖率大,有大量山地、灌木、湖泊等,为其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奠定基础.学校建立了户外拓展基地,让学生进行野外生存基本常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包括登山、攀岩、负重越野、宿营、潜水等项目,让学生在自然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要营造浓厚的生态大学体育文化,仅靠体育课程的安排还远远不够,还需将生态理念贯穿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要特别注意生态体育文化的开展和普及,利用宣传栏和多媒体,并定期播放体育资讯和赛事.还可以定期举办生态体育盛会赛事,如生态体育节,运动会等,让校园生态体育项目为广大师生带来心情的愉悦和比赛的快感,使生态体育观念深入每一个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中.
4 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科学的,全新的理论,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生态体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文化已逐渐成为体育教育的趋势,作为生态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与生态大学特色互动的校园体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暴露的问题依然严峻,这要求我们要将生态体育理念贯穿下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原则来指导实践,使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得到蓬勃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珂.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与反思[J].管理工程师.2014(03).
〔2〕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3〕温洪泽.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体育课堂生态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4〕张靖.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表现与重构[J].运动,2013(07).
〔5〕秦庭芳,刘颖.从碰撞到交融: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发展历史溯源及演变过程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6〕张春丽,张乾.大学体育文化与区域体育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4).